2013年公共營養師基礎知識復習第三章(10)


(1) 食物來源
常見鎂含量豐富的食物及含量 mg/100g
鎂主要存在于綠葉蔬菜、谷類、干果、蛋、魚、肉、乳中。谷物中小米、燕麥、大麥、豆類和小麥含鎂豐富,動物內臟含鎂亦多。
² 需要人群:酒精中毒的人通常有缺鎂的現象,常喝酒、喝濃茶和喝濃咖啡的人最好多攝取鎂。
² 鎂與鈣使神經肌肉興奮或抑制的作用相同,過低興奮性增高,反之則有鎮靜作用。但二者又有拮抗作用,競爭與某些酶的結合,在吸收、排泄及對心臟,神經,肌肉等活動方面表現出相反的作用。由鎂引起的中樞神經抑制和肌神經接點處的傳導阻滯,可被鈣對抗。鎂和鈣對細胞滲透壓的作用相反。鎂和鈣離子在腸道吸收時有競爭作用,因此低鎂血癥時會因攝入含鈣食物而加重。;防止鈣沉淀在組織和血管壁上,防治產生腎結石和膽結石
3.P
(1) 生理功能
磷對骨骼生長、牙齒發育、腎功能和神經傳導都不可缺少。磷是核酸、磷脂和某些酶的組成成分,促進生長維持和組織修復;有助于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利用、調節糖原分解,參與能量代謝。磷對骨骼生長、牙齒發育、腎功能和神經傳導都不可缺少。
(2) 膳食參考攝入量――吸收部位在小腸,以十二指腸及空腸部位吸收最快,回腸較差
(3) 食物來源。來源廣泛,一般膳食中不易缺乏。
² 我國膳食以谷類為主,磷偏高。磷攝入過多,會與鈣形成磷酸鈣。牛奶中的鈣磷之比為1.2∶1,母乳中鈣磷之比近于2∶1。所以用牛奶喂養的嬰兒,應增加含鈣高而含磷少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湯或萊泥、蘋果泥、蛋類等。以矯正鈣磷之比。(往往因磷攝入過多,新生兒的甲狀旁腺功能未完善,不能分泌PTH以調節磷平衡,可引起血鈣降低,生后第一周就可發生搐搦。)
4.K――人體第一重要陽離子
(1)生理功能
1)鉀維持糖、蛋白質的正常代謝。糖原的儲存、氨基酸合成、 ATP的轉化, 鉀在其中均起催化作用。每合成1g糖原,需要6mg鉀,每合成1g蛋白質約需18mg鉀。故當糖原與蛋白質的合成代謝增強時,鉀的供給量也應增多。
2)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鉀使體內保持適當的堿性,有助于皮膚的健康,維持酸堿平衡。
3)鉀維持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和正常功能。
4)維持心肌的正常功能:心肌細胞內外的鉀濃度對心肌的自律性、傳導性和興奮性有密切關系,缺鉀可以使心肌興奮性提高。許多兒童因腹瀉、蛋白質嚴重缺乏而突然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失鉀引起的心力衰竭所致。
5)維持細胞內外正常的酸堿平衡:細胞失鉀時,細胞外液中鈉和氫離子可進入細胞內,引起細胞內酸中毒和細胞外堿中毒。
6)降低血壓
(3)食物來源
² 鉀的來源和攝入量鉀主要來源于植物性食物中,如黃豆、綠豆、豆腐皮、海帶、花椒、谷物、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橘子、檸檬、杏梅等含鉀豐富。
(4) 膳食參考攝入量――每日至少1600g.鉀的實際需要量還取決于運動強度和環境溫度,運動員每日需要鉀的量為3~5g
鎂/磷/鉀/氯的攝入量及主要來源―DRIs委員會
1. Cl
氯化鈉主要存在于細胞外液、氯化鉀主要存在于細胞內液。骨中也有少量的氯存在。腦脊液中含氯比較豐富。除紅細胞、胃粘膜細胞有較高的氯以外,大多數細胞內氯的含量都很低
生理功能
1)維持細胞外液的容量和滲透壓。氯離子是細胞外最多的陰離子,與鈉離子一起,占維持滲透壓的總離子數的80%左右,能調節細胞外液容量和維持滲透壓。
2)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
3)參與血液CO2的運輸。當CO2進入紅細胞后,在酶的參與下與水結合成碳酸H2CO3 ,再離解為H+和HCO3-離子被移出紅細胞進入血漿,但陽離子不能擴散進入出紅細胞,血漿中的氯離子等量進入紅細胞內。使CO2運出體外。
4)氯參與胃液中胃酸(HCL)的形成,胃酸促進VB12和鐵的吸收;促進食物消化;刺激肝臟功能,促使肝中代謝廢物排出;穩定神經細胞膜電位的作用。
² 6.Na
(1)生理功能
1.調節體內水分與滲透壓。鈉主要存在于細胞外液,是細胞外液的主要陽離子,約占陽離子總量的90%,與對應的陰離子構成滲透壓。維持體內水量的恒定。而鉀在細胞內維持細胞內水分的穩定,鈉、鉀含量的平衡,是維持細胞內外水分恒定的根本條件
2.維持酸堿平衡
3.鈉泵
4.維持血壓正常(每日攝入食鹽少于6g,最低需要量0.5g)
5.增強神經肌肉的興奮性
(2)鈉的來源與需要量
鈉的來源:食物中鈉的主要來源是食鹽、海產品、咸菜、咸魚、咸肉、菜湯等。
需要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食鹽量不要超過6g(1克食鹽含鈉400mg),長跑運動員、足球運動員鈉的需要量每日可略增。
u 鈉攝入過量,是高血壓的致病因素
u 補含鹽飲料NaCl濃度宜為0.1-0.2%鹽茶,溫度10℃
二微量元素(人體中含量在0.01%)
1.Fe――人體內鐵的總量為4~5克,可分為功能性鐵和儲存鐵,儲備鐵,主要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功能性鐵存在于血紅蛋白、肌紅蛋白、血紅素酶類、輔助因子中。
(1)Fe的生理功能
1)鐵參與血紅蛋白的形成,負責人體內氧氣的輸送,并將各組織中的二氧化碳送至肺部排出體外,對機體生存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鐵是細胞色素酶、過氧化氫酶以及肌紅蛋白的組成成分,在組織呼吸、生物氧化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鐵在肌紅蛋白中與一氧化氮結合,生成一氧化氮肌紅蛋白可使肉制品保持鮮紅色,在肉制品加工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4)維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5)參與維持正常免疫、促進β-胡蘿卜素轉化為維生素A、肝臟解毒、膽固醇代謝等。
n 鐵的缺乏癥狀與過多
² 血中紅細胞數目,紅細胞體積或血紅蛋白低于正常時,稱為貧血;鐵缺乏癥主要為缺鐵性貧血,表現為乏力、面色蒼白、頭暈、心悸、指甲脆薄、食欲不振等,兒童易于煩躁、智力發育差。
² 鐵缺乏癥常見于育齡婦女、嬰幼兒,因為經期常因鐵丟失過多或孕期鐵需求量增多而致鐵缺乏。貧血的主要原因是鐵的利用率不高
² 鐵過多:鐵雖然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次服用大量的補鐵劑,可以發生急性中毒,出現嘔吐、腹瀉,對胃黏膜損傷很大;長期服用補鐵劑,過量的鐵會逐漸在人體內積累,發生含鐵血黃素沉著癥,再繼續發展,沉積的鐵質會使各組織器官發生病變,使其功能受損。
體內缺鐵時,鐵損耗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鐵減少期,第二階段為紅細胞生成缺鐵期,第三階段為缺鐵性貧血期
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癥狀:
(1) 起病緩慢,一般先是發現皮膚粘膜逐漸蒼白,尤其以口唇和甲床最明顯
(2) 疲乏無力,不愛活動,常用煩躁不安或者萎靡不振
(3) 食欲減退,常出現口腔炎、舌炎、舌乳頭萎縮,有的還會出現異食癖,比如喜歡吃泥土、煤渣等
(4) 機體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抗寒能力降低
² 醫生檢查會發現患者肝脾腫大,心率增快,化驗檢查以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等減少
(2)鐵的來源
n 膳食鐵的來源為動物肝臟,豆類和某些蔬菜,動物血也是鐵的良好來源。烏魚、蝦仁、黑木耳、海帶、芝麻、南瓜子和綠色蔬菜等食物中鐵含量也很高應用鐵制炊具烹調食物也可增加飲食中鐵的攝取量。
² 餐后喝紅茶、咖啡不利于鐵質吸收,因為其中含丹寧或鞣酸。喝咖啡吃漢堡,抑制鐵吸收達35%,喝紅茶抑制達62%
² “辣椒炒豬肝”含鐵豐富,利吸收;牛奶是貧鐵食物,吸收率不高
最新資訊
- 確定!2025年9月公共營養師線下機考,32考區分布+兩科目沖刺資料速看2025-09-19
- 9月27日開考!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試須知+復習重點+考前沖刺資料集2025-09-18
- 2025年9月公營養師考試內容詳解!2025-07-08
- 2025公共營養師6月28日考試必看!備考資料免費領2025-06-27
- 2025年陜西公共營養師:高效備考經驗大放送2025-06-23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學齡兒童與青少年營養2025-06-17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油脂和調味品的營養價值2025-05-16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營養強化和保健食品2025-05-15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植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2025-05-13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動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