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精神神經系統》考常考點匯總(2)


相關推薦:2018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精神神經系統》新舊教材變化
進食障礙的診斷與治療
神經性厭食
神經性厭食是指有意節制飲食,導致體重明顯低于正常標準的一種進食障礙。
臨床表現
其特征為病人自己故意限制飲食,甚至極端限制飲食,尤其排斥高能量飲食,致使體重降到明顯低于正常的標準,仍主動、故意減輕體重。病人常有營養不良繼發性內分泌和代謝紊亂。有的病人可有間歇發作性暴飲暴食。
診斷依據以臨床癥狀為主。
治療
1.糾正營養不良;
2.心理治療 通常采用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家庭治療等方法。認知治療是改變不良認知,尤其是消除過分怕胖的觀念,學會運用現實檢驗的方法加以改變。行為治療是矯正不良進食行為,常采用系統脫敏療法、標記獎勵療法等;
3.藥物治療 針對某些患者存在抑郁情緒、強迫觀念等癥狀對癥治療。抗抑郁藥物應用較多,常用的有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及三環類抗抑郁藥。
神經性貪食
神經性貪食是指具有反復發作的不可抗拒的攝食欲望,及多食或暴食行為,進食后又因擔心發胖而采用各種方法以減輕體重,使得體重變化并不明顯的一種疾病。此病可與神經性厭食交替出現。
治療的基本過程是糾正營養狀況,控制暴食行為,打破惡性循環,建立正常進食行為。
心理治療可采用認知療法、行為療法及生物反饋療法等。行為療法常采用系統脫敏、暴露、陽性強化、厭惡療法等,使其每餐食量按預定計劃得以控制。
神經性嘔吐
神經性嘔吐是指一組自發或故意誘發反復嘔吐的心理障礙。神經性嘔吐不影響下次進食的食欲,常與心情不愉快、心理緊張、內心沖突有關,無器質性病變,可有害怕發胖和減輕體重的想法,但由于總的進食量不減少,所以體重無明顯減輕。部分病人具有癔癥性人格,表現為自我中心、好表演、易受暗示等。
臨床診斷以自發的或故意誘發的反復長期于進食后的嘔吐為主要依據,嘔吐物為剛吃進的食物。體重減輕不顯著(體重保持在正常平均體重值的80%以上)。可有害怕發胖或減輕體重的想法。嘔吐幾乎每天發生,并至少持續1個月。排除軀體疾病導致的嘔吐,以及癔癥或神經癥。治療常采用認知行為療法。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細菌性痢疾)2024-09-0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霍亂)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傷寒)2024-08-25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2024-08-2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