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營養師三級七大營養素之礦物質:鎂的分布與代謝


鎂的分布與代謝
①鎂的分布
正常成人身體鎂含量約25g,其中60%~ 65%存在于骨、齒,27%分布于軟組織。肌肉、心、肝、胰含鎂量相近,約為200mg/kg(濕重)。鎂主要分布于細胞內,細胞外液的鎂不超過1%。其中約1/3與蛋白質主要是白蛋白結合。2/3是可擴散鎂。可擴散鎂中800%為Mg 2+。即M才‘占血清鎂的55%0其余與檸檬酸、磷酸根結合成為不解離的鎂。盡管至今還未發現專為解調血清鎂的激素,但血清鎂卻相當恒定。而且血清鎂并不反映體內鎂的充足與否,即使機體缺鎂,血清鎂亦不降低。
體內的鎂以細胞外液部分轉換最快,其次為細胞內鎂。骨組織的鎂轉換很慢。但骨組織的鎂都在經磷灰石結晶的表面,可以與周圍交換,所以是巨大的鎂庫,對維持血鎂水平有一定作用。
②代謝
食物中的鎂在整個腸道均可吸收,但主要是在空腸末端與回腸吸收,吸收率一般約為30%。可通過被動擴散和耗能的主動吸收兩種機制吸收。健康人鎂的吸收率受膳食中鎂含量影響,攝入少時吸收率增加,攝入多時吸收率降低。據測定,當攝人鎂564mg時,吸收率為23.7%;攝人鎂240mg時,吸收率為44:3%;攝人鎂22.8mg時,吸收率75.8%a膳食中促進鎂吸收的成分主要有氨基酸、乳糖等,氨基酸可增加難溶性鎂鹽的溶解度,所以蛋白質可促進鎂的吸收。抑制鎂吸收的主要成分有過多的磷、草酸、植酸和膳食纖維等。鎂與鈣的吸收途徑相同,二者在腸道競爭吸收,相互干擾。維生素D及其代謝產物促進鎂吸收的作用有限。
健康成人從食物中攝入的鎂大量從膽汁、胰液和腸液分泌到腸道,其中60%~70%隨糞便排出,有些從汗和脫落的皮膚細胞丟失,其余從尿中排出,每天約排出50~120mg,約占攝人量的1/3~ 1/20腎臟是維持機體鎂內穩態的重要器官。腎臟對人體鎂的處理是一個濾過和重吸收過程。腎臟是排鎂的主要器官。血清鎂水平高,腎小管重吸收減少;血清鎂水平低,腎小管重吸收增加,此調節過程有甲狀旁腺激素參與。當攝入鎂過少,血鎂低于正常水平時,刺激甲狀旁腺分泌PTH,增加腎小管重吸收濾過的鎂,降低尿鎂排出;當鎂攝人過多,血鎂水平過高時,腎濾過的鎂增加,腎小管重吸收不盡,尿鎂增加。消化液中含有鎂,但正常情況下60%~ 70%重吸收,故糞便只排出少量內源性鎂。汗液也可排出少量鎂。
?2014年公共營養師代報名入口 2013年下半年成績查詢入口
最新資訊
- 確定!2025年9月公共營養師線下機考,32考區分布+兩科目沖刺資料速看2025-09-19
- 9月27日開考!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試須知+復習重點+考前沖刺資料集2025-09-18
- 2025年9月公營養師考試內容詳解!2025-07-08
- 2025公共營養師6月28日考試必看!備考資料免費領2025-06-27
- 2025年陜西公共營養師:高效備考經驗大放送2025-06-23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學齡兒童與青少年營養2025-06-17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油脂和調味品的營養價值2025-05-16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營養強化和保健食品2025-05-15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植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2025-05-13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動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