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奶的三大誤解


牛奶會致癌?――純屬誤讀!
康奈爾大學的柯林?坎貝爾教授做過一項“大鼠實驗”,在給予大鼠致癌物黃曲霉素的同時,分別再喂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結果顯示酪蛋白相對更容易促進黃曲霉素誘發癌癥,使大鼠對于癌癥的易感性增高,得癌癥的風險性增大。然而一些國內外媒體在報道時未提及黃曲霉素這一致癌物質,假如沒有致癌物質,無論是酪蛋白還是大豆蛋白都不會引起大鼠發生癌癥。
動物實驗是不能直接套用在人身上的。在坎貝爾教授所做的實驗當中,喂給大鼠的酪蛋白數量非常大,并且純度為100%,人們日常喝牛奶遠遠不可能達到這個數量級,所以不能用這個動物實驗來類推奶類的致癌效果。柯林?坎貝爾教授于2006年在美國接受《生命時報》采訪時也表示,他的研究“并不是說乳制品會致癌”。
牛奶致癌這種假設完全是一種誤讀,是一個牽強的推導過程。如果人只要食用了含有酪蛋白的食物就會致癌,那么肉、蛋等食物人們都不能再吃了。
只要是在正常規定量的情況下去飲用牛奶,在適宜的情況下去喝牛奶,人們絕不會因為飲用牛奶而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牛奶會致蛋白質過高?――您多慮了!
人一天需要多少蛋白質?
人體1千克體重需要1克蛋白質,以一個70千克體重的成年男子為例,他一天就需要70克的蛋白質。每100毫升的牛奶里面含有約3克的蛋白質,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日飲奶量300毫升計算,那么人一日從牛奶里面攝取的蛋白質也只有9克,這一數值離蛋白質過量還有很遠的距離。
據調查,我國大城市人均日飲奶量只有44毫升,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0毫升左右,在大多數國人還沒有享受到牛奶帶來的好處的時候,就去考慮牛奶導致蛋白質過量的問題,是非常不可取的。結合個人的飲食習慣,人一天喝250~500毫升的牛奶是非常健康、安全的。
在我國的膳食結構中,鈣攝入普遍不足。歐美國家鈣攝入量高,而蔬果豆類的攝入量則相對不足。健康飲食的關鍵在于恰當地平衡各類食物,而不是妖魔化某一類食物,神化另一類食物。
豆漿可替代牛奶嗎?――還真差遠了!
從補鈣效果看,豆漿是絕不能替代牛奶的,其補鈣效果大約僅為奶類制品的十分之一。
豆漿中含有少量的鈣,但等量豆漿的含鈣量與牛奶的含鈣量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豆漿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其他營養物質,如大豆異黃酮,維生素d、鉀、鎂等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能夠更好地促進鈣的吸收。考慮到很多人普遍的乳糖不耐受癥,在喝牛奶的同時適當喝一些豆漿,將取得更好的吸收效果。
在保持每天250毫升基礎奶量不變的前提下,人是可以每天都喝豆漿的,但絕不是用豆漿替代牛奶來補鈣。
牛奶是很見的營養的一種飲品,而且也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少的,當然,這也需要大家采用正確的方式來喝牛奶,才有好的效果。
最新資訊
- 確定!2025年9月公共營養師線下機考,32考區分布+兩科目沖刺資料速看2025-09-19
- 9月27日開考!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試須知+復習重點+考前沖刺資料集2025-09-18
- 2025年9月公營養師考試內容詳解!2025-07-08
- 2025公共營養師6月28日考試必看!備考資料免費領2025-06-27
- 2025年陜西公共營養師:高效備考經驗大放送2025-06-23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學齡兒童與青少年營養2025-06-17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油脂和調味品的營養價值2025-05-16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營養強化和保健食品2025-05-15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植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2025-05-13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動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