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二級復習資料:膳食營養與慢性疾病


一、營養的概念
1、營養的定義:
人類攝食物滿足自身生理需要的必要生物過程。
2、合理營養與營養失調
“膳食營養參考攝信量”是一組每日平均膳食營養素攝入量的參考值。過高將會導致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癥等疾病,過低將會導致營養不良癥,表現為三種類型:①水腫性營養不良;②干瘦性營養不良;③混合性營養不良。
二、食物結構與平衡膳食
1、食物結構是指膳食中各類食物的數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
2、不同類型的膳食結構及特點。
①歐美式:
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結構,主要出現在歐美發達國家,如美國、西歐、北歐等國。屬于營養過剩型的膳食。以提供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質、低纖維為主要特點,人均日攝入蛋白質100g以上,能量高達3300-3500kcal。食物攝入特點是:糧谷類食物消費量小,人均每年60-75kg;動物性食物及食糖消費量大,人均每年消費肉類100kg左右,蛋類食糖40-60kg。
營養過剩是此類膳食結構國家人群所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心臟病、腦血管和惡性腫瘤已成為西方人的三大死亡原因,尤其是心臟病死亡率明顯高于發展中國家。
②印度、巴基斯坦式
以上國家膳食結構以植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其膳食的特點是:谷物食品消費量大,年人均為200kg;動物性蛋白質一般占蛋白質總量的10%—20%,低者不足10%;植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摟90%,該類型的膳食能量基本可滿足人體需要,脂肪攝入量均低,來自于動物性食物的營養素如鐵、鈣、維生素攝入不足。營養缺乏病是這些國家人群的主要營養問題,人的體質軟弱,健康狀況不良,勞動生產較低,但從另一個方面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結構,膳食纖維充足,動物性脂肪較低,有利于心病和高指血癥的預防。
③動物、植物平衡的膳食結構
該類型以日本為代表。膳食中動物性食物與植物性食物比例適當,其特點是:谷類的消費量為年人均94kg;動物性食物消費費量為年人均約63kg,其中海產品所占比例達到50%,動物蛋白占總蛋白的42%;能量和脂肪的攝入量低于動物性食物為主的歐美發達國家。每天能量攝入保持在2000kcal左右。宏量營養素供能比例為:碳水比合物57.7%,脂肪26.30%,蛋白質16%。
該類型的膳食能夠滿足人體需要,又不至于過剩。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合理。來自于植物性食物的膳食纖維和來自于動物性食物的營養素如鐵、鈣等均比較充足,同時動物脂肪又不高,有利于避免營養缺乏病和營養過剩性疾病,促進健康,此類膳食結構已構成為世界各國調整膳食結構的參考。
④地中海膳食結構
該膳食結構的特點是居住在地中海地區的居民所特有的,以意大利、希臘為代表。膳食結構的主要特點是:①膳食富含有植物性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土豆、谷類、豆類、果仁等;②食物的加工程度低,新鮮度較高,該地區居民以食用當季,當地產的食物為主;③橄欖油是主要的食用油;④脂肪提供能量占膳食總能量比值在25%—35%,飽和脂肪所占比例較低,在7%—8%,每天食用少量適量奶酪和酸奶;⑤每周食用少量適量魚、禽、蛋;⑥以新鮮水果作為典型的每日餐后食品,甜食每周只食用幾次;⑦每月食用幾次紅肉(豬、牛和羊肉及其產品);⑧大部分成年人有飲用葡萄酒的習慣,此膳食結構的突出特點是飽和脂肪攝入量低,膳食含大量復合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攝入量較高。
地中海地區居民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很低,已引起西方國家的注意,并紛紛參照這種膳食模式改進自己國家的膳食結構。
⑤我國傳統的膳食結構特點
①改革開放之前:
碳水化合物,植物纖維攝入量多,但是蛋白質不多。
②改革開放之后: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我國人民膳食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攝入量多。例如:肯德基、麥當勞紛呈涌進來,部分生產食品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生產大量的休閑食品等等。
3、平衡膳食
①平衡膳食的要求:
膳食的組成部分之間的平衡,膳食的供給與機體需要之間的平衡。
4、慢性疾病與傳染性疾病的聯系
如果患了慢性疾病,不及時治療,就轉變為傳染性疾病,就要成為廢人,甚至死亡。
5、膳食營養和慢性疾病的關系
《黃帝內經素問臟器法時論》中指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和中國營養學會2007年推薦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是我們健康膳食的基礎,否則就會患慢性疾病。
五谷是人類的主食,主要含糖類和蛋白質,是我們熱能的主要來源。五果泛食水果,富含維生素、無機鹽、糖類、纖維素、有機酸等,是營養平衡中不可缺少的輔助食品。五畜是動物食品,高熱能、高脂肪、高蛋白,大部分為優質蛋白,是人體必需的重要營養物質,是平衡飲食中的主要輔助食品。五菜泛指各類蔬菜,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纖維素,是營養平衡中不可缺少的基礎食品。
三、預防慢性疾病的建議
1、合理膳食:
多吃蔬菜、水果和適量的蛋白質,其中魚肉是最好的蛋白質,攝食清淡少鹽食物,血液內易吸收水分的鹽一旦增加,就會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飯后漫步,以促進胃部排空。
2、適量運動:
每天適度運動30分鐘,可使患病幾率減少30%。最好的運動是走路、騎車、跳舞、打太極拳、中等速度的爬樓梯也都是適宜的選擇,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3、戒煙限酒:
煙草會毒害心血管內皮細胞,導致心肌肥厚,影響心臟的舒張和收縮功能。喝酒適量,少量的葡萄酒對身體有好處,但大量炊酒可誘發冠脈痙攣。
4、心理平衡:
在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心里狀態,釋放壓抑或緊張的情緒。
營養學知識,博大浩瀚,在這里我只能拋磚引玉,關鍵是自己。以上論述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學者批評、指正。
最新資訊
- 確定!2025年9月公共營養師線下機考,32考區分布+兩科目沖刺資料速看2025-09-19
- 9月27日開考!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試須知+復習重點+考前沖刺資料集2025-09-18
- 2025年9月公營養師考試內容詳解!2025-07-08
- 2025公共營養師6月28日考試必看!備考資料免費領2025-06-27
- 2025年陜西公共營養師:高效備考經驗大放送2025-06-23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學齡兒童與青少年營養2025-06-17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油脂和調味品的營養價值2025-05-16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營養強化和保健食品2025-05-15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植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2025-05-13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動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