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生殖器官變化-婦產科學
更新時間:2013-10-25 15:54:41
來源:|0
瀏覽
收藏


臨床執業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摘要 產褥期生殖器官變化-婦產科學
分娩結束時,子宮底在臍下1~2橫指處,以后由于肥大的肌纖維縮小,水腫及充血現象消失,子宮逐漸縮小。宮底每日下降約1.5cm,產后4~5天達臍恥間中點,10~14天降入盆腔,在腹部已不易觸及,6~8周后恢復到未孕時的大小。子宮復舊的速度與產婦的身體及精神狀況、胎產次、產程的長短及分娩情況、是否授乳、子宮有無感染及有無胎盤組織殘留等有關。
蛻膜變性脫落,隨惡露自陰道排出,子宮內膜自基底層再生,胎盤附著處的創面亦逐漸由子宮內膜修復,直至產后6~8周痊愈。
產后由陰道排出血液、壞死蛻膜、上皮及粘液等,統稱“惡露”。最初3~4天內含血較多,色紅,稱“血性惡露”;以后血漸減少,呈褐色,為“漿液性惡露”;10天左右時,因含多量白細胞及粘液而呈黃白色,稱“白色惡露”,可持續數周。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不臭。如有臭味,應考慮有感染。如血性惡露持續2周以上,應考慮子宮復舊不全或子宮內有胎盤組織或胎膜殘留。
胎盤剛娩出時,宮頸與陰道極度松馳,隨后宮口迅速復舊縮小。產后一周左右,宮頸恢復原形,內口縮小。產后三周,宮頸外口僅能容納指尖。陰道亦縮窄,張力漸恢復,但不能完全達孕期前水平。粘膜皺壁約在產后三周開始出現。
產后6周內多無排卵,6周后約半數的產婦排卵,18周后80%以上的產后婦排卵。月經多在產后6周以后恢復,哺乳可使月經恢復延遲。
編輯推薦
上一篇:新生兒的保健-婦產科學指導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細菌性痢疾)2024-09-0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霍亂)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傷寒)2024-08-25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2024-08-2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