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復習要點-2018臨床執業醫師考試預防醫學輔導資料


一、病原學
日本血吸蟲,雌雄異體,常合抱在一起,寄生于門靜脈系統,主要在人體腸系膜下靜脈內。雌蟲在腸壁粘膜下層末梢靜脈內產卵。
從糞便中排出的蟲卵入水后,孵化出毛蚴。侵入中間宿主釘螺,在螺體內發育,經過母胞蚴和子胞蚴2代發育繁殖,后有尾蚴不斷地逸出。當人、畜接觸疫水時,尾蚴很快從皮膚或粘膜侵入。
侵入人體的童蟲隨血流經肺而到達肝,在肝內發育為成蟲,雌雄合抱,逆血流移行至腸系膜下靜脈的末梢血管內產卵,完成其生活史。
二、流行病學
(一)地理分布
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江蘇、浙江、上海等12個省、市、自治區。根據地形、地貌、釘螺生態不同流行特點。
(二)傳染源
日本血吸蟲病是人獸共患病,傳染源是病人和保蟲宿主。
(三)傳播途徑
造成傳播必須具備下述三個條件:即帶蟲卵的糞便排入疫水中;釘螺的存在;以及人、畜接觸疫水。釘螺感染的陽性率以秋季為高。
(四)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分布均隨接觸疫水的機會而異,以男性青壯年農民和漁民感染率最高,男多于女,夏秋季感染機會最多。
三、臨床表現
血吸蟲病的臨床表現復雜且呈多樣化。根據病期早晚、感染輕重、蟲卵沉積部位以及人體免疫反應而不同。
臨床上可分為急性、慢性與晚期血吸蟲病以及異位損害。
(一)急性血吸蟲病多發生手夏秋季
1.以7—8月為常見。男性青壯年與兒童居多。患者常有明確的疫水接觸史,如打湖草、捕魚、摸蟹、游泳等,常為初次重度感染。
2.約半數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現蚤咬樣紅色皮疹.2—3日內自行消退。從尾蚴侵入至出現臨床癥狀的潛伏期長短不一,但以1個月左右占大多數。起病較急,臨床癥狀以發熱、腹痛、腹瀉等全身癥狀為主。
(二)慢性血吸蟲病在流行區占絕大多數
1.無癥狀患者:居多,僅在糞便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醫時才被發現。
2.有癥狀患者:以腹痛、腹瀉為常見。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常有肝脾大。蟲卵在肝臟血管中沉積,形成肉芽腫,堵塞血管,導致門脈高壓,從而出現肝脾腫大。
(三)晚期血吸蟲病
主要指血吸蟲病性肝纖維化而言。根據其主要臨床癥狀分為巨脾型、腹水型和侏儒型。
1.巨脾型最為常見,占晚期血吸蟲病的絕大多數。
2.腹水型腹水是晚期血吸蟲病肝功能顯著喪失代償的表現。
3.侏儒型:現在已很少見。兒童因反復重度感染使肝生長介素減少,影響其生長發育而引起侏儒癥。
四、診斷
(一)流行病史
有血吸蟲疫水接觸史是診斷的必要條件,應仔細追問。
(二)臨床特點
具有急性或慢性、晚期血吸蟲病的癥狀和體征,如發熱、皮炎、蕁麻疹、腹痛、腹瀉、肝脾大等
(三)實驗室檢查
結合寄生蟲學與免疫學檢査指標進行診斷。糞便檢出活卵或孵出毛蚴即可確診。免疫學方法特異性、敏感性較高,血液循環抗原檢測陽性均提示體內有活的成蟲寄生。其他血消免疫學檢查陽性均表示患者已感染過血吸蟲,但應注意假陽性與假陰性。
人群普遍易感,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分布均隨接觸疫水的機會而異,以男性青壯年農民和漁民感染率最高,男多于女,夏秋季感染機會最多。
五、治療
1.主要控制發作的藥物有氯喹、奎寧、青霉素、甲氟喹。這類藥對紅細胞內裂殖體有迅速殺滅作用。
2.主要作用于防止復發和傳播的藥:目前只有磷酸伯氨喹,這種藥物能殺滅肝細胞內瘧原蟲的裂殖體和“休眠子”,有病因預防和防止復發的作用,能殺滅各種瘧原蟲的配子體,以防止其傳播。
3.主要用于預防的藥物目前常用乙胺嘧啶。它能殺滅各種瘧原蟲的裂殖體,為較好的預防藥物。
六、預防
1.防蚊。
2.預防性服藥對高瘧區與暴發流行區的人群和流行區的外來人員,可酌情選用:
(1)乙胺嘧啶
(2)氯喹
(3)甲氟喹
3.疫苗:尚在研究中。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細菌性痢疾)2024-09-0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霍亂)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傷寒)2024-08-25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2024-08-2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