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執業藥師 > 執業藥師備考資料 > 2018執業藥師考試《中藥綜合》考點精煉:中醫診斷學

2018執業藥師考試《中藥綜合》考點精煉:中醫診斷學

更新時間:2018-05-24 08:58:51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134收藏40

執業藥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為幫助大家更好的復習,環球網校老師為大家整理并分享“2018執業藥師考試《中藥綜合》考點精煉:中醫診斷學”,希望廣大執業藥師考生能好好利用。更多精煉考點請點擊正文底部鏈接進行免費下載查看。

相關推薦:近三年執業藥師《中藥綜合知識與技能》考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中醫診斷學

考點1、望神的臨床表現和意義(2017B型題,共3分)

1、得神:有神、精充氣足神旺

表現:兩目靈活,明亮有神;面色榮潤,表情自然;體態自如,反映靈敏,動作自如;言語清晰,意識清楚。

臨床:正常人,正氣未傷,臟腑功能未衰,病輕預后好。

2、失神:無神、精損氣虧神衰

表現:精神萎靡,面色無華,兩目晦暗,呼吸氣微或喘促,語言錯亂,形體羸瘦,動作艱難,反應遲鈍,甚則神識不清,循衣摸床,撮空理線。

臨床意義:正氣已傷,臟腑功能衰敗(虛)

3、假神:垂危患者出現精神暫時好轉的假象,臨終前預兆(回光反照,殘燈復明)

表現:久病重病本已失神,但突然神識清醒,目光轉亮而浮光外露,言語不休,想見親人;語言至語聲低微斷續,忽然語聲清亮起來;面色晦暗無華,而突然兩顴泛紅如妝;食欲突然食欲增強。

臨床意義:陰陽格拒,陰不斂陽,虛陽外越,陰陽即將離決,屬病危。

4、神亂

癲病:痰濁蒙蔽心神:表情淡漠,寡言少語,悶悶不樂,繼則精神發呆,哭笑無常者。

狂病:痰火擾心:煩躁不寧,登高而歌,棄衣而走,呼號怒罵,打人毀物,不避親疏。

癇病:痰迷心竅,肝風內動:突然跌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動。

考點2、望色的臨床表現和意義 (2013A型題,共1分)

1、青色 主寒證、痛證、瘀血和驚風

青為寒凝氣滯,經脈瘀阻的氣色;

驚風先兆--面部青紫,鼻柱,兩眉間及口唇四周見青色;

蒼白而帶青--陰寒內盛,心腹疼痛;

面見青灰、口唇青紫--氣虛血瘀。

2、赤色 主熱證,亦可主戴陽證

實熱-滿臉通紅、目赤;虛熱-午后顴紅;戴陽證-面紅如妝。

3、黃色 主虛證、濕證

黃色:脾失健運,而氣血不充,或水濕不化者。

萎黃:面色淡黃,枯槁無澤,多屬脾胃氣虛,營血不能上榮之故。

黃胖:面色黃而虛浮,稱為黃胖,多是脾氣虛衰,濕邪內阻所致。

黃疸:如面、目、身倶黃,稱為黃疸。陽黃:黃色鮮明如橘子色者,多屬濕熱。陰黃:黃而晦暗如煙熏者,多屬寒濕。

4、白色 主虛寒證、失血證

淡白消瘦--氣血不足;

恍白虛浮--陽虛水泛;

突然蒼白--陽氣暴脫或陰寒凝滯或大失血證。

5、黑色 主腎虛證、水飲和瘀血證

肌膚甲錯目眶周圍見黑色--腎虛水泛的水飲病、寒濕下注的帶下證。

面黑而干焦--多為腎精久耗。

考點3、望舌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2014A型題,2015B型題,2015C型題,2016B型題,共6分)

正常舌象:淡紅舌、薄白苔,為氣血充足,陽氣旺盛之象。

舌診臟腑部位分布:將舌體分為舌尖、舌中、舌根、舌邊四部分,分屬于心肺、脾胃、腎、肝膽等有關臟腑。

1、望舌質

(1)望舌色

淡白舌 主虛寒證(陽虛、血虛)

紅舌 主熱證(實熱證,虛熱證)

絳舌 內熱深重

外感病 舌絳或有紅點、芒刺,溫病熱入營血,熱盛。

內傷病 舌絳少苔或無苔,或有裂紋,則是陰虛火旺。

紫舌 寒:淡紫或青紫濕潤者,多為寒凝血瘀;

熱:絳紫而干枯少津,屬熱盛傷津、氣血壅滯;

血瘀:舌上有紫色斑點,稱為瘀斑或瘀點。

(2)望舌形

老嫩 老:指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蒼老,都屬實證。

嫩:指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腫嬌嫩。都屬虛證。

胖瘦 胖:指舌體較正常舌為大,伸舌滿口。胖大舌多為水濕痰飲阻滯。

瘦:指舌體瘦小而薄。瘦薄舌為陰血虧虛、舌體不充之象。

齒印 舌體邊緣見牙齒的痕跡,稱為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主脾虛、濕盛。

裂紋 舌面上有明顯裂溝,稱為裂紋舌,多由陰液虧損不能榮潤舌面所致。

芒刺 舌面有凸起的星點,狀如草莓,主熱盛。

(3)望舌態

舌態:主要是舌體的動態。

正常 舌體柔軟,運動靈活自如。

強硬 若見于外感熱病,多屬熱入心包,痰濁內阻,或高熱傷津、邪熱熾盛。見于雜病中者,多為中風征兆。

痿軟 久病舌淡而痿,是氣血俱虛;舌絳而萎,是陰虧已極。新病舌干紅而萎者,則為熱灼陰傷。

顫動 久病中見舌顫,屬氣血兩虛或陽氣虛弱;外感熱病中見之,多屬熱極生風或虛風內動之象。

吐弄 吐舌可見于疫毒攻心,或正氣已絕;弄舌多為動風先兆,或小兒智能發育不良。

歪斜 多屬中風或中風之先兆。

短縮 多屬危重證候的反映。舌淡或青而濕潤短縮,多屬寒凝筋脈;舌胖而短縮,屬痰濕內阻;舌紅絳干而短縮,多屬熱病津傷。

2、望舌苔

舌苔為舌質面上的一層苔狀物,由胃氣上蒸而成。能反映邪氣情況、病邪深淺、胃氣存亡。

(1)望苔色

白苔:常見于表證、寒證。

黃苔:主熱證、里證。

灰苔:主里證,可見于里熱證,亦可見于寒濕證。

黑苔:主里證,主熱極又主寒盛。

苔黑而燥裂,甚則生芒刺,多為熱極津枯;

苔黑而潤滑,則多屬陽虛寒盛。

(2)望苔質 主要觀察舌苔的厚薄、潤燥、膩腐、剝脫、有根無根等變化。

厚薄:以“見底”和“不見底”為標準,透過苔能隱隱見到舌體的為薄苔,不能見到舌體的為厚苔。病情較輕者,舌苔多薄;病情較重者,舌苔多厚。舌苔由薄變厚,表示病情加重,為病進;舌苔由厚變薄,表示病情轉輕,為病退。

潤燥:正常舌苔是潤澤的,為津液上承之征象。察舌苔的潤燥,主要是了解津液的變化。舌苔由燥轉潤,為熱邪漸退,津液漸復之象,表示病情好轉;若由潤變燥,則表示津液已傷,熱勢加重,或邪從熱化。

膩腐:多見于濕濁、痰飲、食積等陽氣被陰邪所抑的病變,如痰飲、濕溫等病證。主要測知中焦濕濁及胃氣的盛衰情況。

腐苔:苔質顆粒較大,松軟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積舌面,刮之易脫,多由陽熱有余,蒸騰胃中腐濁邪氣上升而成,常見于食積、痰濁等病。

剝落:若舌苔驟然退去,不再復生,舌面光潔如鏡,即為光剝舌,又叫“鏡面舌”,是胃陰枯竭、胃氣大傷的表現。若舌苔剝落不全,剝脫處光滑無苔,是為“花剝苔、地圖舌”,為胃的氣陰兩傷之候。若花剝兼膩苔者,表明痰濁未化,正氣已傷,病情較為復雜。

有根與無根:有根表示有胃氣,多為實證、熱證;無根表示胃氣衰,則多見于虛證、寒證。

3.望舌的注意事項

望舌時,還應注意光線,伸舌的姿勢,以及染苔等幾個方面。

4.舌診的臨床意義

(1)舌質與舌苔的關系

在一般情況下,舌質與舌苔的變化是統一的,其主病往往是兩者的綜合。但是,在疾病過程中,也常有舌質與舌苔變化不一致的情況。

(2)舌診的臨床意義 ①判斷正氣的盛衰 ②分辨病位的深淺 ③區別病邪的性質 ④推斷病勢的進退。

考點4、語聲、呼吸異常及咳嗽、呃逆、曖氣聲音變化的臨床意義(2013X型題,2015B型題,共4分)

1、語聲

(1)語聲強弱

語聲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動的,屬實證、熱證;語聲低微無力,少言而沉靜的,屬虛證、寒證。若發不出音,名為“失音”,亦分虛實,見于外感風寒、風熱,或感邪后又傷于飲食,或妊娠末期氣道受阻者,多屬實證;見于內傷,肺腎陰虛,津液不能上承,表現為慢性或反復發作的,多屬虛證。語聲重濁,常見于外感和濕濁阻滯。

(2)語言錯亂 “言為心聲”,語言錯亂多屬于心的病變。若神識昏糊,胡言亂語,聲高有力者,為譫語,常見于熱擾心神的實證;神志不清,語言重復,時斷時續,聲音低弱的,屬鄭聲,為心氣大傷,精神散亂的虛證。若言語粗魯,狂妄叫罵,失去理智控制的稱為狂言,多為痰火擾心所致。喃喃自語,講話無對象,見人便停止的稱為獨語,常見于癲證,多為心氣虛,精不養神所致。而語言謇澀,則屬于風痰上擾的病變。

2、呼吸

(1)氣微與氣粗 呼吸微弱,多是肺腎之氣不足,屬內傷虛損;呼吸有力,聲高氣粗,多是熱邪內盛,氣道不利,為實熱證。

(2)哮與喘 呼吸困難,短促急迫,甚則鼻翼扇動,或張口抬肩不能平臥的稱為喘。喘氣時喉中有哮鳴聲的稱為哮。

喘有虛實之分。若喘息氣粗,聲高息涌,唯以呼出為快的,為實喘,是肺有實邪,氣機不利之故;若喘聲低微息短,呼多吸少,氣不得續的,為虛喘,是肺腎氣虛,出納無力所致。

(3)少氣與嘆息 呼吸微弱,氣少不足以息的,稱為“少氣”,多由氣虛所引起。胸中郁悶不舒,發出長嘆的聲音,稱為“嘆息”(古稱太息),是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所致。

3、咳嗽

咳嗽是肺失宣肅,肺氣上逆的反映。在聞診時應注意其聲響,以及有無痰聲等變化。咳聲重濁者為實證;咳聲低微氣怯者為虛證。呈陣發性,咳而氣急,連聲不絕,終止時作鷺鷥叫聲的,稱為頓咳(百日咳)。咳聲如犬吠樣,多為白喉。干咳無痰,或有少量稠痰,多為燥邪犯肺或陰虛肺燥。

4、呃逆、噯氣氣音聲變化的臨床意義

呃逆、噯氣都是胃氣上逆之故,但臨床表現不同,主病亦略有差異。

呃逆,俗稱“打呃”。呃聲高亢而短,響亦有力,多為實熱。呃聲低沉而長,氣弱無力,多為虛寒。若久病胃氣衰敗,出現呃逆,聲低無力,則屬于危證。

噯氣,又稱噫氣,俗名打嗝,多見于飽食后。患病往往由宿食不化、肝胃不和、胃虛氣逆等所致。若食后噯出酸腐氣味,多為宿食停積或消化不良所致;無酸腐氣味的,多由于肝胃不和或胃虛氣逆所引起。

考點5、口氣、痰涕、二便氣味異常的臨床意義

口氣臭穢,多是胃熱,或消化不良,亦可見于齲齒、口腔不潔等;口氣酸臭,多為胃有宿食;口氣腐臭,多屬牙疳或內癰。

各種排泄物與分泌物(二便、痰液、膿液、帶下等),有惡臭者多為實熱證;略帶腥味者多為虛寒證。若大便臭穢為熱,有腥味的屬寒。小便臊臭,多屬濕熱。矢氣奇臭,多為消化不良,飲食停滯。咳吐濁痰膿血,腥臭異常的,多屬肺癰,熱毒熾盛,瘀結成膿。

考點6、惡寒發熱、但寒不熱、但熱不寒、寒熱往來的臨床意義(2013B型題,2016B型題,2017B型題,共7分)

惡寒發熱多見外感表證;但寒不熱多見寒證,以虛寒證居多;但熱不寒臨床常見:壯熱-里實熱證;潮熱-陰虛潮熱、濕溫潮熱、陽明潮熱;長期低熱-“小兒疰夏”,氣虛發熱;寒熱往來多見于半表半里證、瘧疾。

考點7、表證辨汗、自汗、盜汗、絕汗、戰汗的臨床表現及意義(2013B型題,共2分)

1、表證辨汗 表證無汗,多屬于外感寒邪,如傷寒表實證。表證有汗,多屬于外感風邪,如太陽中風證等。

2、自汗 經常汗出不止,動則加劇,謂之自汗,多因氣虛衛陽不固所致。具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癥狀。

3、盜汗 睡則汗出,醒則汗止,謂之盜汗,多因陰虛而致。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顴紅、口咽干燥等癥狀。

4、絕汗 病情危重之時,大汗不止,稱為絕汗,常見于亡陰,亡陽。亡陽之汗見于元氣欲脫,津隨氣泄的危候,伴有大汗淋漓,呼吸喘促、神疲氣弱、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癥。亡陰之汗見于內熱涸竭之陰津外泄之危候,伴有汗出如油,躁擾煩渴,脈細數疾等癥。

5、戰汗 先見全身惡寒戰栗,繼而汗出者稱為戰汗,是邪正相爭,病變發展的轉折點。若汗出熱退,脈靜身涼,是為邪去正安,表明病情好轉;若汗出而煩躁不安,脈來疾急,是為邪勝正衰的危候。

6、頭汗見于上焦邪熱,中焦濕熱郁蒸。頭額汗出為虛證或虛陽上越,津隨氣脫之危象。半側身體出汗為風痰或風濕之邪阻滯經脈,或營衛不周,或氣血不和所致。手足心汗多由陰經郁熱熏蒸所致。心胸部多汗多因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所致。冷汗多因陽虛,衛氣不足,肌表不固。熱汗多由外感風熱或內熱蒸迫。

考點8、疼痛的性質特點及不同部位疼痛的臨床意義(2014B型題,共1分)

1、疼痛性質

脹痛           氣滯 灼痛            火邪竄絡,陰虛陽亢
重痛           濕邪困遏氣血 冷痛            寒證
刺痛           瘀血 隱痛            虛證
絞痛           有形實邪閉阻氣機 掣痛            筋脈失養或阻滯不能

2、疼痛部位

(1)頭痛:頭項痛屬太陽經,前額痛屬陽明經,頭側痛屬少陽經,頭頂痛屬厥陰經。

(2)胸痛:常見于心肺病變。胸悶痛而痞滿---痰飲;胸脹痛而走串,暖氣則痛減---氣滯;胸痛而咳吐膿血---肺癰;胸痛喘促而伴有發燒,咳吐鐵銹色痰---肺熱;胸痛、潮熱、盜汗、痰中帶血---肺癆;胸痛徹背,背痛徹胸,---心陽不振;痰濁阻滯的胸痹伴胸前憋悶,痛如針刺刀絞,則面色灰滯,冷汗淋漓,是為“真心痛”。

(3)脅痛:肝膽病變。引起脅痛的原因有肝氣不疏、肝火郁滯、肝膽濕熱、血瘀氣滯及懸飲等。

(4)脘痛:胃部病變。引起脘痛的原因有寒邪犯胃、食滯胃脘、肝氣犯胃等。

(5)腹痛:臍以上為大腹,屬脾胃;臍以下為小腹,屬腎、膀胱、大小腸及胞宮;小腹兩側為少腹,是肝經經脈所過。腹痛分虛實,寒凝、氣滯、血瘀等,多為實證;氣虛、血虛、虛寒等多為虛證。

(6)腰痛:腎部病變,腰痛分虛實,風、寒、濕邪阻塞經脈或瘀血阻絡者均為實證;因腎氣不足或陰陽虛損不能溫煦、滋養而致腰痛者則為虛證。

(7)四肢痛:風寒濕邪侵襲,阻礙氣血運行等。疼痛獨見于足跟,甚則掣及腰脊者,則多屬于腎虛。

【例2-8】腹痛常見病因病機是:

A、寒凝 B、熱結 C、氣滯 D、氣虛 E、食滯

【答案】ABCDE

【解析】腹痛分虛實,寒凝、氣滯、血瘀等,多為實證;氣虛、血虛、虛寒等多為虛證。

考點9、口渴與飲水、食欲與食量及口味異常的臨床意義

1、口渴與飲水:津液

口渴與否常反映人體的津液盛衰以及輸布狀況。若口不渴,則表明津液未傷,常見于寒證,或是沒有明顯的熱邪,口渴,則代表津液損傷,或因津液內停不能氣化上承所致。口渴多飲,多見于熱證,大渴喜冷飲,屬熱盛傷津;渴喜熱飲,飲量不多或口渴欲飲,飲入即吐,小便不利,多為痰飲內停,水津不能上承;口渴而不多飲,多見于急性熱病,屬熱入營血;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多見于瘀血;大渴引飲,小便量多,是為消渴。

2、食欲與食量:脾胃功能

消谷善饑—胃火熾盛,腐熟太過所致;

饑不欲食—胃陰不足,虛火上擾;

易饑多食,但大便溏瀉—屬胃強脾弱;

饑不欲食—胃陰不足,虛火上擾;

嗜食異物—蟲積;

除中—陰陽離決,“回光返照”。

3、口味異常

口苦,多見于熱證,特別是肝膽實熱的病變;口甜而膩,多為脾胃濕熱;口中泛酸,多屬肝胃蘊熱;口中酸餿,多為食積內停;口淡乏味,多屬脾虛不運。

【例2-9】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見于

A、陰虛證 B、濕熱證 C、痰飲內停 D、瘀血阻滯 E、里寒證

【答案】D

【解析】口渴與否常反映人體的津液盛衰以及輸布狀況。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多見于瘀血。

【例2-10】知饑不食,舌紅少苔常見于

A、胃氣虛證 B、胃熱證 C、 肝胃不和證 D、胃陰虛證 E、食滯胃脘證

【答案】D

【解析】食欲與食量的變化反映脾胃功能的強弱,饑不欲食,舌紅少苔多為胃陰不足,虛火上擾。

考點10、耳鳴、耳聾、頭暈、目眩的臨床意義

1、耳鳴 有虛實之分,若暴起耳鳴聲大,用手按而鳴聲不減者,多因肝膽火盛所致屬實證;若漸覺耳鳴,聲音細小,以手按之,鳴聲減輕,多與腎虛精虧,髓海不充,耳失所養有關,屬虛證。

2、耳聾 新病突發耳聾則多因邪氣蒙清竅,清竅失養所致,屬實證,易治;漸聾多因臟腑虛損而成,屬虛證,難治。

3、頭暈 多因外邪侵襲或臟腑功能失調而引起經絡阻滯,清陽不升或風火上擾,邪干清竅而致。臨床常見的幾種證型為風火上擾、陰虛陽亢、心脾血虛、中氣不足,腎精不足和痰濁中阻等。

4、目眩 多因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血不足,或氣血不足,目失所養所致。

考點11、月經與帶下變化的臨床意義

1、月經

(1)經期:月經先期:邪熱迫血妄行、氣虛不能攝血或肝郁或瘀血的較為多見。月經后期:多因寒凝,氣滯,痰阻,血瘀,氣虛血少而致。經期錯亂:多屬肝氣郁滯,脾腎虛損,瘀血。

(2)經量:月經過多,多因血熱、沖任受損,或氣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少,多因血虛生化不足、寒凝、血瘀、痰濕阻滯等所致。若停經超過三個月,而又未妊娠者,稱為閉經,多由生化不足,氣虛血少,或血瘀不通,或血寒凝滯等所致。

(3)經質:若經色淡紅質稀,屬血少不榮,為虛證;若經色深紅質稠,多為血熱內熾,為實證。色紫暗有塊,為寒凝血滯,暗紅有塊,則為血瘀。

(4)行經腹痛:行經時腰腹作痛,甚至劇痛不能忍受,并隨月經周期持續發作,稱為痛經。若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多屬氣滯血瘀;小腹冷痛,遇暖則緩者,多為寒凝;行經或經后小腹隱痛、腰酸痛者,是氣血虧虛,胞脈失養所致。

2、問帶下

若帶下量多色白,清稀如涕,多屬脾虛濕注;帶下色黃,黏稠臭穢,或伴有外陰瘙癢疼痛,多屬濕熱下注;帶下色赤,淋滴不斷,微有臭味,多屬肝經郁熱;帶下晦暗,質稀薄而多,腰腹酸冷,多屬腎虛。

總之,凡帶下色白而清稀的,多屬虛證、寒證;色黃或赤,稠黏臭穢的,多為實證、熱證。

考點12、切脈的部位和寸口脈分候臟腑(2014A型題,共1分)

脈診的部位在寸口:由前向后分為寸、關、尺三部分。

右寸候肺,右關候脾胃,右尺候腎(命門);左寸候心,左關候肝,左尺候腎。

考點13、常見病脈的脈象和主病(2013A型題,2014X型題,2015C型題,2016C型題,共4分)

浮脈主表證;沉脈主里證;遲脈主寒證;數脈主熱證;虛脈主氣血兩虛證;實脈主實證;滑脈主痰飲、食滯、實熱等;澀脈主氣滯、血瘀、精傷、血少;挾痰,挾食;細脈主氣血兩虛,諸虛勞損,又主濕病;洪脈主邪熱亢盛;弦脈主肝膽病、痛證、痰飲等;代脈主臟氣衰微。

考點14、按脘腹辨疼痛、痞滿、積聚的要點和臨床意義

1、按脘部 按心下的軟硬和有否壓痛,可鑒別痞證與結胸。心下痞滿,按之硬而痛的是結胸,屬實證;心下滿按之濡軟而不痛的,多是痞證。心下堅硬,大如盤,邊如旋杯,為水飲。

2、按腹部 腹痛喜按為虛,拒按為實;腹脹滿,叩之如鼓,小便自利的屬氣脹;按之如囊裹水,小便不利的是水鼓。腹內有腫塊,按之堅硬,推之不移且痛有定處的,為癥為積,多屬血瘀;腫塊時聚時散,或按之無形,痛無定處的,為瘕為聚,多屬氣滯。若腹痛繞臍,左下腹部按之有塊累累,當考慮燥屎內結。腹有結聚,按之硬,且可移動聚散的,多為蟲積。右側少腹部按之疼痛,尤以重按后突然放手而疼痛更為劇烈的,多是腸癰。

考點15、表里辨證—病位和病勢趨向(2017A型題,共1分)

名稱 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鑒別
表證(皮毛、肌腠) 發熱惡寒(或惡風),舌苔薄白,脈浮為主。常兼見頭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癥狀。 起病急、病程短,有發熱惡寒(或惡風)癥狀。 一般以發熱惡寒、苔薄白、脈浮,屬表證。
里證(臟腑、血脈、骨髓) 詳見臟腑及氣血辨證。 以無新起惡寒發熱并見為里證的辨證要點。 發熱不惡寒、苔黃、脈數或沉滑,屬里證。

考點16、寒熱辨證—病性(2016A型題,共1分)

名稱 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鑒別
寒證 惡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蒼白、肢冷躇臥、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潤滑、脈遲或緊。 以寒為主,功能減退為辨證要點。 寒證多與陽虛并見,屬陰盛。
熱證 發熱喜涼,口渴飲冷,面紅目赤,煩躁不寧,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而干燥,脈數。 以熱為主,功能活動亢進為辨證要點。 熱證常伴津液燥涸,屬陽盛。

考點17、虛實辨證—邪正盛衰(2015A型題,2015B型題,共2分)

名稱 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鑒別
虛證 常見:面色蒼白或萎黃,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氣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煩熱,自汗盜汗,大便滑脫,小便失禁,舌上少苔無苔,脈虛無力等。 以癥狀表現為不足、虛弱為辨證要點。 虛證常見正氣不足的表現。外感初期,證多屬實。
 
實證 主要有:發熱,腹脹痛拒按,胸悶煩躁甚至神昏譫語,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結,小便不利,脈實有力,舌苔厚膩等。 以癥狀表現有余、亢盛為辨證要點。
 
實證多見邪氣過盛所表現的證候。內傷久病,證多屬虛。
  臨床表現
氣虛證 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頭暈目眩,自汗,活動時諸癥加劇,舌淡,脈虛無力。
血虛證 面色萎黃或面白無華,唇甲色淡,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手足麻木,月經量少或經閉,舌淡,脈細無力。
陰虛證 形體消瘦,午后潮熱,盜汗,顴紅,五心煩熱,口干咽燥,眩暈失眠,尿黃便秘,舌紅少苔,脈細數。
陽虛證 畏寒肢冷,面白無華,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長,大便溏泄,舌淡胖嫩,苔白,脈沉弱或細遲。

考點18、陰陽—總綱

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統括其余的六個方面。表、熱、實證屬陽證,陽熱證則為實熱證。里、寒、虛證屬陰證,陰證多指虛寒證。

名稱 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鑒別
陰證 無熱惡寒、四肢逆冷、息短氣乏、身體沉重、精神不振、但欲臥寐、嘔吐、下利清谷、小便色白、爪甲色青、面白舌淡、脈沉微。 以見寒象為辨證要點。  陰證必見寒象,多見身寒肢冷、無熱惡寒、精神萎靡、脈沉微無力。
陽證 身熱、惡熱不惡寒、心煩口渴、躁動不安、氣高而粗、口鼻氣熱、目睛了了不寐、或目睛視物模糊或目赤多眵、面唇色紅、指甲色紅、小便紅赤、大便或秘或干、舌質紅絳、脈滑數有力。 以見熱象為辨證要點。 陽證必見熱象,多見身熱、惡熱、煩渴、脈數。

亡陰與亡陽,均為疾病過程中的危重證候,大都在高熱大汗、劇烈吐瀉、失血過多等陰液或陽氣迅速亡失的情況下出現。亡陰之汗,汗出熱而黏,肌膚熱、手足溫、口渴喜冷飲、脈細數疾按之無力。亡陽之汗,大汗淋漓,汗清稀而涼,肌膚涼、手足冷、口不渴喜熱飲、躇臥神疲、脈微欲絕。

考點19、心病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2014B型題,共4分)

心病辨證:心病常見的癥狀有心悸、怔忡、心煩、心痛、失眠、多夢、健忘、譫語等。

證型 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虛證 心氣虛 心悸,氣短,自汗,活動或勞累后加重。 面色㿠白,體倦乏力,舌質淡,舌體胖嫩,苔白,脈虛。 心臟及全身機能活動衰弱。
心陽虛 形寒肢冷,心胸憋悶,面色蒼白,舌淡或紫暗,脈細弱或結代。 心氣虛加虛寒。
心陽虛脫除有心陽虛兼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脈微欲絕。
心血虛 心悸,心煩,易驚,失眠,健忘。 眩暈,面色不華,唇舌色淡,脈細弱。 心病癥狀加血虛。
心陰虛 低熱,盜汗,五心煩熱,口干,舌紅少津,脈細數。 心病癥狀加陰虛。
實證 心火亢盛 心中煩熱,急躁失眠,口舌糜爛疼痛,口渴,舌紅,脈數,甚則發生吐血、衄血。 心及舌、脈等有關組織出現實火癥狀。
心血瘀阻 心前區刺痛或悶痛,痛引內肩背、內臂痛勢較劇,時作時止,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質暗紅,或見紫色斑點,苔少,脈微細或澀。 胸部悶痛,痛引肩背,時發時止。

考點20、肺病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2013B型題,2014B型題,2017C型題,共6分)

證型 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虛證 肺氣虛 咳喘無力,氣短懶言,聲音低微,氣少不足以吸。周身乏力,自汗,面色㿠白,舌質淡嫩,脈虛弱等。 咳喘無力,氣少不足及全身虛弱癥狀。
肺陰虛 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并有咽喉干癢,或聲音嘶啞,身體消瘦,舌紅少津,脈細無力。陰虛火旺還可見咳痰帶血,干渴思飲,午后發熱,顴紅盜汗,舌質紅,脈細數。 肺病常見癥狀加陰虛。
實證 風寒犯肺 咳嗽或氣喘,咯痰稀薄,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常伴有鼻流清涕,或發熱惡寒,頭痛身酸楚等癥狀。舌苔薄白,脈浮或弦緊。 咳嗽加風寒表證。
風熱犯肺 咳嗽,咯黃稠痰,不易咳出,甚則咳吐膿血臭痰,一般還伴咽喉疼痛,鼻流濁涕,口干欲飲等癥。舌尖紅,脈浮數。病重者可見氣喘鼻煽,煩躁不安。 咳嗽加風熱表證。
燥邪犯肺 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纏喉難出,鼻燥咽干,舌尖紅,苔薄白少津,脈浮細而數。并常伴有胸痛,或發熱頭痛,身酸等癥狀。 肺病常見癥狀加干燥少津。
痰濁阻肺 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容易咯出,或見氣喘,胸滿,嘔惡等癥。舌苔白膩,脈象多滑。 咳嗽痰多質粘,色白易咯。

考點21、脾病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2014B型題,共1分)

證型 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虛證 脾氣虛 脾不健運 納少,腹脹,便溏,或肢腫,尿少,并伴有身倦無力,氣短懶言,面色萎黃。舌質淡嫩,苔白,脈緩弱。 運化功能減退加氣虛。
脾虛下陷 脾虛并見子宮脫垂,脫肛,胃下垂,慢性腹瀉,舌淡苔白,脈虛。 脾氣虛加內臟下垂。
脾不統血 脾虛并見肌衄,便血以及婦女月經過多,或崩漏。舌質淡,脈細弱。 脾氣虛加出血。
脾陽虛 在脾不健運癥狀的基礎上,同時出現腹中冷痛,腹滿時減、得溫則舒,口泛清水,四肢不溫,氣怯形寒。婦女則見白帶清稀,小腹下墜,舌質淡,脈遲弱。 運化功能減退加虛寒。
實證 寒濕困脾 脘腹脹滿,頭身困重,食納減少,泛惡欲吐,口不渴,便溏稀薄,小便不利,婦女帶下。舌苔白膩或厚,脈遲緩而濡。 運化功能障礙加寒濕中阻。
脾胃濕熱 面目皮膚發黃,鮮明如橘色,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厭惡油膩,惡心嘔吐,體倦身重,發熱,口苦,尿少而黃。舌苔黃膩,脈濡數。 運化功能障礙加濕熱內阻。

考點22、肝病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2017B型題,共3分)

證型 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虛證 肝陰虛 眩暈耳鳴,脅痛目澀,面部烘熱,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咽干燥,手足蠕動,舌紅少津,脈弦細數。 一般以肝病癥狀和陰虛證共見為辨證要點。
肝血虛 眩暈耳鳴,面白無華爪甲不榮,夜寐多夢,視力減退或雀目,或見肢體麻木,關節拘急不利,手足震顫,肌肉跳動,婦女常見月經量少、色淡,甚則經閉。舌淡苔白脈弦細。 一般以筋脈、爪甲、兩目、肌膚等失去血的濡養以及全身血虛的表現為辨證要點。
實證 肝氣郁結 脅肋脹痛,胸悶不舒,善太息,神情沉默,不欲飲食。或見口苦善嘔,頭目眩暈。脈弦,舌苔白滑。在婦女則有月經不調,痛經或經前乳房作脹等癥。 情志抑郁、肝經所過部位疼痛及月經不調。
肝陽上亢 頭痛、頭脹、眩暈,時輕時重,耳鳴耳聾,口燥咽干,兩目干澀,失眠健忘,腰膝酸軟,舌紅少津,脈多弦而有力。 陽亢于上,腎虛于下。
肝火上炎 頭痛眩暈,耳聾耳鳴,面紅目赤,口苦,尿黃。甚則咳血,吐血,衄血,舌紅苔黃,脈弦數。 肝脈所過部位實火熾盛。
肝膽濕熱 脅肋滿悶疼痛,黃疸,小便短赤,或小便黃而渾濁。或帶下色黃腥臭,外陰瘙癢;或睪丸腫痛,紅腫灼熱。舌苔黃膩,脈弦數。 脅肋脹痛、納呆、尿黃舌紅苔黃膩。
肝風內動 肝陽化風 抽搐、震顫、麻木 頭部抽掣作痛,頭暈眼花,肢麻或震顫,舌體抖動,舌紅脈弦。甚則卒然昏倒,舌強,語言不利,或半身不遂。
熱極生風 高熱,肢體抽搐,項強,兩眼上翻,甚則角弓反張,神志昏迷,舌紅脈弦數。
血虛生風 頭目眩暈,視物模糊,面色萎黃,經常手臂發麻,或突然手足抽搐,牙關發緊,脈弦細,舌淡少苔。
寒滯肝脈 少腹脹痛,牽引睪丸,或睪丸脹大下墜,或陰囊冷縮。舌潤苔白,脈多沉弦。 少腹牽引陰部墜脹疼痛。

考點23、腎病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2013X型題,2014A型題,2014B型題,2014X型題,共4分)

證型 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虛證 腎陽虛衰 形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軟,或陽痿不舉。舌淡苔白,脈沉遲或兩尺無力。 全身機能低下加寒。
腎氣不固 滑精早泄,尿后余瀝;小便頻數而清,甚則不禁;腰脊酸軟,面色淡白,聽力減退。舌淡苔白,脈細弱。 腎虛不固。
腎不納氣 氣虛喘促,呼多吸少,動則喘甚,汗出,四肢不溫,惡風寒,面部虛浮。脈虛浮,舌質淡。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動則加重加肺腎氣虛。
腎陰虛 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齒松動,失眠遺精,口咽發干,煩熱盜汗,腰膝酸痛。舌紅,脈細數。 腎病主要癥狀加陰虛。
腎精不足 小兒生長發育遲緩,成人性機能減退。 早衰為辨證要點。

考點24、六腑病變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2013A型題,共1分)

  證型 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胃寒證 胃脘疼痛,輕則綿綿不已,重則拘急劇痛,陣陣發作,遇寒則重,得熱則緩,嘔吐清水,舌苔白滑,脈沉遲或沉弦。 胃痛加寒
胃熱(火)證 胃脘灼熱而疼痛,煩渴多飲或渴欲冷飲,消谷善饑,牙齦腫痛,口臭,泛酸嘈雜,舌紅苔黃,脈滑數。 胃病加熱
食滯胃脘 脘腹脹滿,嘔吐酸腐,噯氣泛酸,或矢氣酸臭,不思飲食,大便泄瀉或秘結。舌苔厚膩,脈滑。 脘腹脹滿,噯腐吞酸
胃陰虛 口咽發干,多以睡后明顯,不思飲食,或知饑不食,并有心煩、低燒、大便不調、干嘔作呃,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 胃病加陰虛




大腸濕熱 腹痛下利,里急后重,或便膿血,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多弦滑而數。 腹痛,便次增多,或下利膿血,或下黃色稀水
大腸液虧 大便秘結干燥,難于排出,往往數日一次,可兼見頭暈、口臭等癥。脈澀或細,舌紅少津或可見黃燥苔。 大便干燥,難以排出



膀胱濕熱
 
小便不暢,尿頻尿急,尿痛或小便淋瀝,尿色渾濁,或有膿血,或有膿血或有砂石。舌苔黃膩、脈數。 以尿頻,尿急,尿痛,尿黃為辨證要點
 

考點25、臟腑兼病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2015B型題,共1分)

證型 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心肺兩虛 久咳不已、氣短心悸、面色 白,甚者可見口唇青紫,舌淡、脈細弱。 心悸、咳喘與氣虛證共見
心脾兩虛 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食納減少、腹脹、大便溏瀉、倦怠乏力,舌質淡嫩、脈細弱。 心悸失眠、面色萎黃、神疲食少、腹脹便溏
心腎不交 虛煩失眠、心悸健忘、頭暈耳鳴、咽干、腰膝酸軟、多夢遺精、潮熱盜汗、小便短赤,舌紅無苔、脈細數。 失眠,伴見心火亢、腎水虛的癥狀
肺脾兩虛 久咳不已、短氣乏力、痰多清稀、食納減少、腹脹便溏,甚則足面浮腫,舌淡苔白、脈細弱。 咳喘、納少、腹脹便溏,伴見氣虛癥狀
肝火犯肺 胸脅竄痛、咳嗽陣作,甚則咳吐鮮血、急躁善怒、煩熱口苦、頭眩目赤,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胸脅灼痛、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咳嗽
肺腎陰虛 咳嗽痰少、動則氣促、間或咳血、腰膝酸軟、消瘦、骨蒸潮熱、盜汗遺精、顴紅,舌紅苔少、脈細數。 久咳痰血、腰膝酸軟、遺精等癥與陰虛癥狀同見
肝脾不調 胸脅脹痛、善太息、納呆、腹脹、腸鳴、大便稀薄、矢氣多,精神抑郁、急躁易怒,或腹痛欲瀉、瀉后痛減,舌苔白或膩、脈弦數。 胸脅脹滿竄痛、易怒、納呆、腹脹便溏
肝胃不和 胸脅脹滿、善太息,胃脘脹滿作痛、噯氣吞酸、嘈雜或嘔惡,苔薄黃、脈弦。 脘脅脹痛、吞酸嘈雜
脾腎陽虛 畏寒肢冷、氣短懶言、身體倦怠、大便溏瀉或五更泄瀉,或見浮腫,甚則腹滿膨脹,舌質淡、苔白潤、脈細弱。 腰膝、下腹冷痛、久瀉不止、浮腫等與寒證并見
肝腎陰虛 肝腎陰虛證臨床常見頭暈目眩、耳鳴、脅痛、腰膝酸軟、咽千、顴紅、盜汗、五心煩熱,男子或見遺精,女子或見月經不調,舌紅無苔、脈細數。 脅痛、腰膝酸軟、耳鳴遺精與陰虛內熱癥狀同見

考點26、氣辨證

證型 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氣虛證 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動時諸癥加劇。舌淡,脈虛無力。 全身功能活動低下
氣陷證 頭目昏花,少氣倦怠,腹部有墜脹感,脫肛或子宮脫垂等。舌淡苔白,脈弱。 內臟下垂
氣滯證 悶脹、疼痛。婦女乳房脹痛。 悶脹、疼痛
氣逆證 肺氣上逆:咳嗽喘息。
胃氣上逆:則見呃逆、噯氣、惡心嘔吐。
肝氣上逆:頭痛、眩暈、昏厥、嘔血等。
氣逆向上的癥狀

考點27、血辨證

證型 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血虛證 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經行量少、愆期甚或經閉,舌質淡,脈細無力。 面色、口唇、爪甲失去血色及全身虛弱
血瘀證 腫塊疼痛拒按,痛處不移,舌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同左
血寒證 疼痛喜暖,得暖痛減,形寒肢冷,舌淡而暗,脈沉遲澀。婦女常見少腹冷痛,畏寒肢冷,月經衍期,色暗淡有血塊等。 手足局部冷痛加膚色紫暗
血熱證 心煩,或躁擾發狂,口干不喜飲,身熱夜甚,脈細數,舌紅絳,或見各種出血證,婦女月經前期、量多等。 出血和全身熱象
氣血兩虛 少氣懶言,乏力自汗,面色蒼白或萎黃,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脈細弱等。 氣虛加血虛
氣不攝血 出血的同時,見有氣短,倦怠乏力,面色蒼白,脈軟弱細微、舌淡等氣虛的癥狀。 氣虛加出血
氣滯血瘀 胸脅脹滿,走竄疼痛,性情急躁,并兼見痞塊刺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等。婦女還可見月經閉止,或痛經、經色紫暗有塊,乳房脹痛等癥狀。 氣滯加血瘀
氣隨血脫 大量出血的同時見面色咣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暈厥,脈微細等。 大量出血加氣脫

考點28、津液辨證

津液不足:以皮膚、口唇、舌咽干燥及尿少、便干為辨證要點。

臨床表現:口渴咽干,唇燥舌干少津或無津,皮膚干燥或干癟,或見下肢萎弱,或小便短少,大便干結,脈細數。若因高熱灼傷津液的,則并見心煩、渴飲、舌紅、苔黃、脈細數等癥狀。若氣陰兩傷,并見氣短、神疲,舌色較淡、苔少或光剝無苔、脈虛無力的癥狀。

水腫:下肢浮腫、甚或一身面目皆腫,或單純腹大如鼓,脈象沉弦,舌淡苔白滑或舌質暗紅。陽水以發病急驟,來勢迅猛,先見眼瞼頭面、上半身腫甚為辨證要點;陰水以發病較緩,足部先腫,腰以下腫甚,按之凹陷不起為辨證要點。

以上為環球網校分享“2018執業藥師考試《中藥綜合》考點精煉:中醫診斷學”的全部內容。更多執業藥師考試歷年高頻考點以及精華復習資料可點擊如下按鈕進行免費下載!

分享到: 編輯:蘭蘭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執業藥師資格查詢

執業藥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執業藥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