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營養師考試中食物搭配的原則(一)


利用食物的相互作用進行搭配
食物搭配是實現合理膳食結構、保證營養平衡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膳食多樣化、合理化的必要措施。
食物的合理搭配在提高營養價值上可產生3種效應
(1) 互補效應
各種食物所含營養素的種類和數量不同,以蛋白質為例,各種食物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和含量不同。因此,搭配多種食物蛋白質,可彼此取長補短,互相彌補不足,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如五谷雜糧各有所長,谷類食物蛋氨酸含量高,但賴氨酸含量低;大豆含賴氨酸多,但亮氨酸低;小米卻富含亮氨酸,如果三種食物混合食用,則正好余缺互補,收到到相輔相成的效應,使攝入的氯基酸更接近人體的需要。
(2) 強化效應
谷物類和豆類、粗糧和細糧、豆類和肉類等混合食用,比單一吃某種食物的營養價值高得多,而且易為人體吸收。以面粉、小米、大豆和牛肉為例,如果單獨食用,它們蛋白質的生物價為分別為67、57、64和76,而把4種食物混合食用,它們的生物價可提高到89,這就是強化效應。
(3) 相異相配效應
生物屬性差異越大的食品,互相搭配,營養價值越高。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搭配,就優于單純的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因為同性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弱或無互補作用;異性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強。所以不要把同屬畜肉的蛋白質搭配,這樣相互配合,不但不能提高蛋白質的生理價值,甚至還會降低蛋白質的利用率。肉類最好和豆類、蔬菜食物相搭配,其蛋白質的生理價值可提高。另外,肉類食物中含蛋白質、脂肪多,含維生素少;而中類蔬菜中含大量維生素,但缺乏蛋白質和脂肪,若把兩者適當搭配,營養互補,就能大大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我國民間食物搭配中,具有民族特色和優良傳統的“帶餡食物”,不僅營養全面,而且食品別有風味,如包子、餃子、餡餅、燒賣、煎包、餛飩、元宵等,為我國人民普遍喜愛,也為我國飲食文化增添了風采。帶餡食品是主副食搭配、葷素搭配的最好方法,既有肉、魚、蛋、蝦,又有各種時令蔬菜,品種多,營養全面,而且味道鮮美,易于消化,尤其適合老年人食用。
最新資訊
- 確定!2025年9月公共營養師線下機考,32考區分布+兩科目沖刺資料速看2025-09-19
- 9月27日開考!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試須知+復習重點+考前沖刺資料集2025-09-18
- 2025年9月公營養師考試內容詳解!2025-07-08
- 2025公共營養師6月28日考試必看!備考資料免費領2025-06-27
- 2025年陜西公共營養師:高效備考經驗大放送2025-06-23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學齡兒童與青少年營養2025-06-17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油脂和調味品的營養價值2025-05-16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營養強化和保健食品2025-05-15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植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2025-05-13
- 2025年公共營養師考點分享:動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