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咨詢師 > 心理咨詢師備考資料 > 心眼看社會:中國人的不公平感來自于比較

心眼看社會:中國人的不公平感來自于比較

更新時間:2014-12-30 09:54:01 來源:|0 瀏覽0收藏0

心理咨詢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心眼看社會:中國人的不公平感來自于比較

  考試動態:2014年下半年各地考試成績查詢專題|環球網校代報名服務

  課程推薦:新標準-直播保過班熱招|2015年5月零基礎保過班開始招生

  近日,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李良榮教授的團隊,從社會議題、社會情緒、群體認同與網絡行動、社會思潮4個部分對當前的社會心態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超過44%的人存在不公平感,其中,過半數的“70后”感受到了明顯的不公平感。

  公平感的衡量在于比較以及環境的影響。心理學家認為,中國人的不公平感主要來自比較。這種不良感受并非簡單的財富差距造成的,而是因為在獲取財富的過程中,有人付出多、收獲少,有人付出少、收獲卻多。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由于戶籍、限購等制度、政策的影響,外地人即使付出的比本地人多得多,也很難獲得同等的醫療、養老待遇和子女教育資源。可以說,政策上的不完善是滋養不公平感的“沃土”,它還會導致人們鉆空子、托關系,讓潛規則大行其道。不少地方甚至出現了不托人就辦不成事,托了人立馬就能解決的怪現象。另外,法律不完善、道德感不強,導致好行為有時得不到鼓勵(比如見義勇為的英雄生活難以為繼),壞行為得不到懲罰(比如醫鬧成為一種職業)。這種局面讓不少心存正義的人感到了強烈的不公平感。特別是“70后”,他們成長于改革開放初期,是見到不公平現象最多的一群人,所以感受到的不公平感也最強烈。

  政策的完善并非一朝一夕,這就需要每個人從自身來調節。首先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多看到美好的一面,不要總去想社會的陰暗面。其次,不要總和別人比,尤其不要設置不切實際的比較對象(比如跟首富馬云對比),而要跟自己的過去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好,生活就是積極的、充滿希望的。最后,學會感恩和發現美好,多想想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同時努力幫助別人。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那種心理滿足感和成就感能加快發現自己存在的意義,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價值。

  編輯推薦:

  心眼看社會|親子教育|職場心理|愛情婚姻|心理咨詢案例|趣味心理測評

  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官方微博|心理咨詢師考試交流QQ群:127666654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心理咨詢師資格查詢

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