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案例:自傷與自殘行為的咨詢案例


考試動態:2014年下半年各地考試報名專題|20歲可申請代報名
課程推薦:2014年網課+面授保過班|零基礎保過|1v1直播自習室
一、 案例介紹
周,女,11歲,小學五年級學生,父母都是工人,中等文化程度。周性格內向,從小就不愿多和人說話,挺要強,也有些敏感。她心里若有點什么事,父母追問好久,她才肯慢慢說出。上小學后,周的學習成績一直在中等偏上,曾經當過小隊干部。在家長眼里,她是一個省心的孩子;在教師眼里,她是一個聽話的學生。
然而在五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試之前,周做出了一件使教師吃驚、使家長不安的事情。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幾位男同學違反課堂紀律,班主任知道后在班會上進行了批評。由于班主任事先沒有進行認真調查,批評時擴大了范圍,將周也從座位上叫了起來。周非常委曲,感到老師這樣做太不公平了,讓自己在全班同學面前丟丑。下課后,她趁同學不注意,拿起削鉛筆用的小刀往自己左臂割了六刀,其中三刀較重,出了血,三刀較輕。回家吃飯時,家長看到女兒臂上的血跡,關切地詢問是怎么回事。周先是搪塞,說是不小心碰的。后經家長再三追問,才說了實情。家長聽了嚇得不得了,趕忙將此事通知了班主任。班主任專程來家看望周,并主動承擔了自己批評上的失誤。周當時的表現還好,似乎被老師的探望所打動。
家長以為,此事到此已經結束,不會再有什么其他問題了。誰知沒過幾天,孩子又出了問題,而且比上次更加嚴重。那是在一天深夜,母親聽到女兒房里動靜,便起床前去看望。孩子告訴母親,她有點肚子疼,想上廁所。母親信以為真,回房去睡了。誰知第二天清晨,到該起床的時候孩子還沒有起來。母親到女兒房間一看,只見桌上有兩個空藥瓶,孩子面色憔悴,手捂著肚子悄悄呻吟。周被送到醫院檢查,經醫生詢問,才知她夜里服了約200多片藥片,其中有40片消炎用的西藥,有10片感冒通,以及其它一些成藥片。這些藥片是孩子事先準備好的。幸虧吞服的藥中中成藥居多,否則會給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從醫院回來后,經過母親再三追問,周才說出了事情的起因。原來周在學校又遇到不快,小組長因其未參加衛生值公開批評了她。周當時便和小組長頂了起來。她氣沖沖地說:“下次我一個人補還不成?干什么偏要找我的事!”放學回家后,周聯想起最近發生的事情,越想越窩囊。她覺得這是老師和同學聯合起來一塊兒整自己,這樣挨人整真沒有意思。這時她下意識地想到了死,并模仿電影里服藥自盡的場面,暗中準備好兩瓶藥片,演出了一幕服藥尋死的險劇。
孩子用刀自傷、服藥尋死的企圖深深震憾了父母的心。他們不明白孩子小小年齡為何冒出如此愚傻的念頭?他們不了解一向省心的孩子為什么突然遇到這么多的麻煩?周的母親帶著諸多迷惑和解決問題的熱望,同我們進行了長時間的面談。
二、案例分析
周的自傷、尋死行為不是偶然的,有深刻的素質背景誘發因素。周的自幼性格孤僻、敏感,有事好悶在心里,這些性格弱點若得到適當的引導和鍛煉,本來是可以逐漸得到改善的。然而,家長對孩子的性格弱點有所忽略,以為這是女孩子固有的特點,致使這些弱點得到鞏固、強化和發展。進入小學高年級,孩子的思維能力有明顯發展,但仍易受情緒左右;處尊心、社會化行為的發展也有很大進步,不過潛存的矛盾或沖突也易被人們忽視。正是在這樣一種心理發展背景上(特別是由于周性格弱點的影響),在遇到一定的外界刺激襲擾的時候(班主任的批評失誤以及同學間的人際爭執),使周多年來積累的性格弱點一下子暴露無遺,而其挫折承受力及有關的社會適應和自我調控能力又很有限,于是便導致了挫折沖突的自我發泄和自我傷害,甚至萌發了輕生的意圖。周這一案例給人的啟示是多方面的。它一方面告訴我們,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可忽視,對孩子的性格弱點或缺陷反應及早發現、及早矯治;另一方面也提醒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和鍛煉,并且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盡量避免教育上的失誤,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周這類危險事件的發生。
關于周的自傷行為的防范與矯治問題,我們向其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咨詢建議:
(一)加強與學校的聯系,共同關心周的成長,努力創設和諧、友愛的集體氣氛,以消除周對教師和同學的疑慮敏感或不信任情緒。
(二)進行必要的監護。隨時留心周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以防出現新的意外。
(三)家長要多同孩子談心、交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人生的復雜和美好,引導孩子正確對
待生活中的挫折,對人生美好的前途寄于希望,這對于幫助孩子解開認識上的疙瘩有重要的作用。
(四)邀請與周合得到來的同學到家中來玩,通過同學間的溝通與玩樂轉移周的注意力,拓寬其興趣愛好,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
(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孩子的性格。可用消退糾正性格弱點,用陽性強化法塑造樂觀、豁達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六)如班級的集體環境難以調控,師生之間、友伴之間的關系不好扭轉,要考慮調班或轉學等改善環境的措施。但這類措施是被動的,應急性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想真正幫助孩子走出自傷行為的誤區,關鍵還是認識調整和性格的矯正重塑。
編輯推薦:
心眼看社會|親子教育|職場心理|愛情婚姻|心理咨詢案例|趣味心理測評
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官方微博|心理咨詢師考試交流QQ群:127666654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