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社會心理學復習資料:10.4歸因理論


考試動態:2014年上半年各地成績查詢專題|20歲可申請代報名
課程推薦:2014年網課+面授保過班|零基礎保過|1v1直播自習室
第4節 歸因理論
1、什么是歸因
答:歸因也叫歸因過程,本質上說是一種社會判斷過程,是人們對他人或自己行為結果的原因的知覺,即觀察者對他人的行動過程或自己的行為進程所進行的因果解釋和推論,最初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概念,后來歸因也成為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課題。
2、歸因理論
答:1) 海德的人際知覺歸因理論(海德的<人際關系心理學>一書為歸因理論誕生的標志)
2)瓊斯和戴維斯的一致性推斷理論(發展了海德的歸因理論)
3)凱利的立體歸因理論(接受發展了海德的歸因理論)
4) 維納的成就行為的歸因理論
3、歸因儒差
答:是指歸因者偏離了標準的歸因過程,歪曲了事物發生的某些真正原因。有的是由于認知過程本身固有的局限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人們的動機導致的。
幾種主要的歸因偏差?
答:1)基本歸因偏差:也稱主要歸因偏差,是指當人們對他人行為進行歸因時,往往低估情境的作用而高估個人內在品質的作用。
2)行動者―觀察者效應:指人們傾向于把他人的失敗行為歸因于較穩定的人格因素,把他人的成功歸因于外部環境;而將自己的失敗行為歸因于外部因隙,把自己的成功行為歸因于自己的個人品質。
3)利害關系導致歸因偏差
4)歸因的性別偏差:指當女性成功時,自己或他人常不愿將之歸因于能力,而歸因于外部因素。
5)歸因過程中的擬人化傾向
4、歸因訓練:是指通過一定的訓練程序,使個體掌握一些歸因技能,形成較積極歸因傾向。
幾種主要歸因訓練方法。
答:1)強化矯正法:讓個體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某種行為,然后要求他們在事先預備的歸因因素表中作出選擇,對行為做出歸因。
2) 團體發展法:小組成員在一起討論和分析行為的原因,并由一名心理學家或受過一定訓練的教師對各人及整個小組的歸因情況作出比較全面的分析,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歸因。
3)觀察學習法: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為代表,首先讓學生看幾分鐘。歸因訓練的錄像片,片中表現學生在完成一行為時進行歸因的情況。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官方微博|心理咨詢師考試交流QQ群:127666654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