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社會心理學復習資料:7.2親社會行為的理論
更新時間:2014-07-01 09:09:55
來源:|0
瀏覽
收藏


摘要 2014年社會心理學復習資料:7.2親社會行為的理論,由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
考試動態:2014年上半年各地成績查詢專題|20歲可申請代報名
課程推薦:2014年網課+面授保過班|零基礎保過|1v1直播自習室
第2節 親社會行為的理論
1、社會交換理論
答: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遵守“社會經濟”原則。我們不僅交換金錢和物質產品,也交換社會性物質,在交換時按照最小代價最大收益的原則進行。社會交換理論并不認為人總是有意識地對收益與代價進行監控,只是認為這種分析可以預測人的行為。
2、社會規范理論
答:人們助人并不是有意識地對個人得失進行計算,相反我們做出利他行為僅僅是因為社會規范的作用。社會規范告訴我們應該這樣做,規范是一種社會期望,它規定了什么是恰當的行為。有兩類社會規范能夠激發利他主義:互惠規范和社會責任規范。
1)互惠規范
答:互惠規范也稱回報規范,是一種普遍的道德法則,是指對于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不僅應心存感激,在可能的時候也應該報答他們。
2)社會責任規范
答:社會責任規范是指我們有責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無論能否得到回報。
3)生物學理論答:生命的精華在于基因,只要基因得以保存,物種就可以延續。
人類不僅幫助那些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親人,而且常常幫助與自己非親非故的人,這種利他行為又當如何解釋呢?
答:生物學理論認為,我們在選擇幫助對象時是基于基因的相似性的,幫助與我們相似的人,有利于保存我們共有基因。人們會根據外表與行為、態度與觀念、熟悉與近鄰等方面決定與自己方面相似程度;按照先兒童后老人、先家庭成員后朋友、先鄰居后陌生人順序幫助他人。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官方微博|心理咨詢師考試交流QQ群:127666654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