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社會心理學復習資料:6.1侵犯行為概述


考試動態:2014年上半年各地成績查詢專題|20歲可申請代報名
課程推薦:2014年網課+面授保過班|零基礎保過|1v1直播自習室
第六章 侵犯行為
第1節 侵犯行為概述
1、侵犯行為概念
答:行為主義根據行為所導致的后果來定義侵犯,認為只要一種行為導致了對他人的傷害,那么這種行為就是侵犯行為。
侵犯是任何一種以傷害另一力圖躲避這種傷害的生命體為目的的行為。
侵犯定義的長處: (1)它是從行為的意圖、動機和行為后果兩者的結合出發來定義侵犯行為的,避免了本質不同的傷害行為的混淆。 (2)它將不同形式的侵犯都概括了進去。 (3)它將被傷害的一方的因素也考慮在內,認為被侵犯的一方的反應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要區別正常人與心理變態的人。
侵犯行為定義
含義:
答:第一,侵犯是外顯行為,而不是情感、動機、態度等內在狀態,即侵犯行為應是可見的。
第二,侵犯行為必須有傷害他人的意圖。
第三,侵犯行為應包含對他人的傷害,這種傷害不一定是肉體的,也可以是心理的。
第四,侵犯是對有生命的個體所做出的傷害行為。
第五,侵犯應包含一個力圖逃避的接受者,即侵犯行為只有在接受者或受害人試圖逃避這種對待時才真正發生了。
2、侵犯行為的分類
答:1)巴斯提出的按照身體―語言,主動―被動,直接―間接三個緯度把傾犯分為八個類型
2)西爾斯按照傾犯行為是否對社會有害而將侵犯行為分為親社會、反社會的,以及被社會認可的三種類型。
3)將侵犯行為為按照目的分為敵意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這種劃分被許多社會心理學家所接受。
3、侵犯行為的研究意義
答:暴力與犯罪在世界各地蔓延。在我國,嚴重的暴力犯罪及青少年違法犯罪亦呈上升趨勢。
傷害他人的行為為什么會發生?(什么樣的環境使敵意進發?我們怎樣能夠控制侵犯行為呢?)
答:必須對侵犯行為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不僅要了解侵犯行為產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能夠消除和控制侵犯行為的發生,從而維護社會的和平、安定。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官方微博|心理咨詢師考試交流QQ群:127666654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