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心理咨詢師重要考點解析:動機的認知理論


個體對來自外界的信息經過編碼,貯存,提取和輸出等加工過程,在頭腦中形成不同的觀念,這些觀念在刺激和行為之間起中介作用
1)期待價值理論 將達到目標的期待作為行為的決定因素。托爾曼提出行為的產生不是由于強化,而是由于個體對一個目標的期待
2)動機的歸因理論歸因---用因果關系推論的方法,從人們行為的結果尋求行為的內在動力因素。 海德
當人們在工作和學習中體驗到成功或失敗時,會尋找成敗的原因。一般說來,人們會把行為的原因歸為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兩種。他還提出了控制點,并將
分為內控型和外控型韋納 系統的提出了動機的歸因理論,證明成功和失敗的因果歸因是成就活動過程的中心要素,他也把成就行為的歸因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時把穩定性作為一個新的維度,把行為原因分為穩定和不穩定的。他還發現歸因會使人出現情緒反應。如果把成就歸為內部原因,成功時會感到滿意和自豪,失敗時會感到內疚和羞愧。若將之歸為外部原因,不論成敗都不會產生太突然的反應。因此又叫動機和情緒的歸因理論
3)自我決定論 美國心理學家德西提出。強調自我在動機過程中的作用。認為自我決定是一種涉及經驗選擇的人類機能品質,它組成內在的動機。
4)自我功效論 班杜拉
人對行為的決策是主動的,人的認知變量在行為決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決定行為的先行因素。他將其行為分為結果期待和效果期待。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決定個體進行某種活動的動機水平,是成就活動的一個重要階段…………..
結果期待:對某種行為導致某種結果的預期。
效果期待:個人對自己能否順利進行某種行為以產生一定結果的預期
自我效能感:個體對自己能否進行某種行為的主觀判斷,這個判斷即自我效能感。
5)成就目標論 尼科爾斯 德韋克
成就目標是共個體對從事成就活動的目的或意義的知覺,目標表征了個體從事成就活動的目的和理由,成就目標可以分四種;掌握趨近目標;掌握回避目標;成績趨近目標;成績回避目標
成就目標論的評價標準與原則
任務標準;自我標準;他人標準
將目標分為兩種類型:掌握目標--個體的目標定位在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上,認為達到目標即是成功
成績目標--個體的目標定位在好名次和成績上,認為只有贏了才算成功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