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家庭治療技術二


――描述、說明、解釋
雖然,結構取向治療相當重視行動,認為行動先于認知。但由實經驗的積累我們知道,絕對無法忽略認知在治療中的重要性。不如認為認知與行為也是互動存在的,行為所得知的經驗,能通過認知而鞏固;反之,有時認知也能帶動行為的改變。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治療者向家庭“描述”、說明或解釋的情況是經常發(fā)生的。此時治療者的態(tài)度如下:
(一)治療者是老師轉自環(huán) 球 網 校edu24ol.com
治療者常須對家庭的專業(yè)看法來使他們看到自己所忽略或否認的治療進展。有些家庭搜集及判斷的機制和能力是如此的差,他們無法看到任何的進展及差異,治療者必須向他們來自外界的判斷和看法。有極大壓力的家庭,如,有疾病嚴重的小孩、暴力或復發(fā)精神病的家庭,常需要治療者一再地提醒他們導致惡化的行為順序。在這種情況下,治療者必須強而有力的負責起領導的責任及矯正家庭的態(tài)度。若不如此,很可能會導致其他傷害性的癥狀的爆發(fā)。
在專業(yè)的角色中,治療者也可累積資料及證據來作未來復發(fā)可能性的預測。例如,某剛升上大學不久的老幺因精神病發(fā)作,在短期住院之后,即將回家居住。治療者在面對此個案時,可面質家庭的否認,說:“這小孩將與你們生活在一起許多年,或許直到你們去世,除非你們能即刻面對這個問題。”治療者也可說:“不少家庭也遇到這問題,臨床上常會看到的結果是在家照顧這小孩一輩子。”傳遞老師的判斷時要平靜但要堅定、有說服力和有經驗的。
(二)治療者作為老師
有許多情況,喪失了功能的行為順序是因忽略,而非惡意。父母和小孩常相當開放地透過治療者輸入的來學習。有些初為人母的母親、缺乏如何為人父概念的父親,剛移入新環(huán)境的家庭和由低階層向上爬升的家庭,他們可能需要的僅是一些教育性的建議,包括開些書單給他們。教育取向不僅給他們直接的知識,還了間接、有禮貌的方式,即避開了潛在的令個案困窘的情境。當然,治療者隨時要評估個案是不知道還是不肯做。
(三)治療者作為行為順序的描述者
對行為順序的描述可能是治療者最常用來告訴家庭,他們是怎么了的方式。他點出了循環(huán)互動之舞的連結,告訴所有參與者他們典型的角色及向他們解釋這舞步是如何形成他們的問題的。在做任何行為順序的描述時,治療者必須小心,不僅要留意自己陳述的準確性如何,還要看家庭是如何來接收這些以及這樣的陳述是否會對他們造成沖擊。一個好的順序的描述必須像給予作業(yè)指令一樣,也就是說治療者必須評估家庭的情緒狀態(tài)、時機、要將誰包括在描述中等等;當這系統相當愿意開放于新時,對他們做行為順序的描述將會很有效果。
治療者的描述不僅是讓家庭被動地知道,也要在治療者的指引下主動地去揭露。讓家庭能體驗或了解已然為治療者觀察到或者察覺到的行為模式。治療者利用描述或作業(yè)的形式試圖向成員顯示,他們原先處于隱微結構下的角色經驗或是已顯露出的能產生新經驗的機會。家庭雕塑技術是在指引下揭露最好的例子,因為任何空間位置的重置都將促使成員從其它參與者及治療者的積極指引下得到新的學習。這種形式的告知與單純的行為順序描述(它的行為是自然發(fā)生的)是不同的,它是根據他們經驗刻意設計的結果,當完成時家庭成員可能得到對于生活過程的新概念。
(四)治療者作為解析者
基于觀察和許多有關內在心理過程的假設,治療者常要對于家庭問題的解析。這些概念相當關切內在動機、個人的情感狀態(tài)對行為的貢獻及預見交流行為和內在心理狀態(tài)之間的心理動力的關聯。治療者解析的意圖在于促進成員對于行為的理由更有洞識,也建議說某些公眾行為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也給予個人私密的呈現和內在的力量。這種形式的述說,以理論架構而言,并不包括在行為互動的系統典范之內,但它常合意于精通傳統的雙人間互動心理學的個案。當解析的過程與家庭改變的風格口味相合時,結構取向的治療者也會去選用它,但常要慎重地考慮此技術對底層聯盟的模式及結構功能的沖擊。
(五)治療者作為重新框架者
正向框架是貫穿所有的告知和解釋技術持續(xù)出現的特征。雖然它顯然并非源自結構家庭治療的理論,但它在臨床上運用廣泛。因此,它在解釋性介入處遇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重新框架某事是單純地去注意特定行為多面向現實的不同面向。對于事件的感知,審視我們何時及用何角度來看它。例如,如果我們視某先生的較少與小孩互動為“被動性格和毫不在意的父親角色”的確定特征,然后,如果我們將認知角度從他的親職角色表現轉到去評估婚姻中的忠誠和支持時,我們會發(fā)現該先生是敏感于太太對于養(yǎng)育孩子的需求、顧及太太的身份感和包容她的焦慮。由此,我們可能將該先生看成敏感和忠誠的。所以,當我們把事件的情境改變和從新的互動視角來看待事件時,我們會看到事件的不同意義。所以,治療者必須要向家庭關于他們行為的更為復雜的圖像,使他們能用更正向的視角來重新框架他們的行為。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