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心理行為概念(一)


(一)感覺和知覺 感覺是人腦對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如顏色、氣味、光滑、粗糙、軟硬等。感覺也可使人知道自己身體所發生的變化。感覺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特殊感覺,有溫度覺、觸覺、痛覺、壓力覺、震動覺等軀體感覺。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感覺是人類最初級的心理活動,而其它一切較高級較復雜的心理活動也都是通過感覺所獲得的材料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所以,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活動,首先從感覺開始。
感覺和知覺都是對當前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二者的不同點在于:感覺只是對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而知覺則是對某一具體事物的各種屬性以及它們相互關系的整體反映。人們實際上都是以知覺的形式把客觀事物反映到意識中來,所以感覺材料越豐富,知覺也就越完整、越正確。
知覺往往是多種感覺器官聯合產生的,如看電影,聽音樂等,實際上是通過視、聽器官的聯合活動而感知,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占主導地位。根據起主導作用的感覺器官可將知覺分為視知覺、聽知覺和觸知覺等。
除嗅覺外,所有感覺都要通過丘腦傳達到大腦的感覺區而被感知,故大腦的感知與丘腦的活動密切相關。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二)記憶和思維 記憶是大腦感知后被登在腦內的憶象。根據記憶保持的時間而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億和長時記憶;根據記憶內容分為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感記憶和運動記憶。與感知相比,記憶是更加復雜的心理過程,它包括對象的識記、保持、回憶(再認)和再認(認知)。從信息論觀點看,記憶就是信息的接受、貯存、編碼與提取。
實驗觀察表明,小兒瞬時記憶的項目較成人少;4歲以前的兒童因尚未很好地掌握語言,故不能有效地對信息進行處理,故短時記憶也差;5歲后教以復誦則短時記憶可明顯加強。長時記憶可分為認識性和回憶性兩種,前者為“似曾相識”的記憶,后者是小兒要回憶以前曾了解過的信息。小兒年齡愈小,回憶性記憶與認識性記憶的差距越大。4歲小兒回憶性記憶比認識性記憶差75%,例如給4歲小兒在很短時間內看16張畫片,然后放在一邊,他只能回憶出其中的3—4張,如將這些畫片與沒有看過的其它畫混在一起,令小兒認看(認識性記憶),他能認出16張中的14—15張。
顳葉主管記憶,顳葉遭破壞可引起記憶障礙,但海馬和顳葉干誰對記憶更有彤響,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記憶效果受記憶材料的性質、數量、學習方法和個人的態度、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思維: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部聯系的間接的、慨括的反應。思維的神經學基礎是極其復雜的。人在生活中遇到的任務不同,思維方法也不同:有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思維的理論性內容的進行主要在大腦皮層,思維的情感性內容則以邊緣系統為主。思維活動是大腦皮層、丘腦、邊緣系統、腦干網狀系統等部位同時持續地按注意定向進行有程序的興奮沖動活動,在一已知前提條件下進行一系列推理而得出結論。這種推理性或理論性思維活動可由感知的刺激引起,也可由大腦內部因素引起的記憶所啟動。
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思維過程是從對問題的分析開始的,即把事物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或把整體的個別屬性、個別方面分出來,綜合則是把事物的各個部分或不同屬性、不同方面結合起來。在分析綜合過程中,還包括比較、抽象、概括、分類和系統化等智力活動。由于大腦各個部位的功能不同,大腦某一局部的病變可影響思維活動的某一方面。語言是記憶和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主側大腦半球的病變可導致特別嚴重的思維障礙。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三)注意 注意是指意識對一定事物的指向性。人的一般精神活動是在廣泛的大腦皮層興奮狀態下進行的,除皮層興奮外,注意力的強度也與腦干網狀激活系統的興奮性有關。有定向的注意活動(即大腦皮層特定部位興奮活動的強化)與丘腦的某些部位興奮活動的參與有密切關系。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外界的任何事物以從我們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都可能是注意的對象。在大量的刺激中,人只選擇一部分最強的或最重要的,與他的興趣、愿望或面臨的任務相符合的刺激.并對這些刺激表現出較長時間的保持和維持,這就是注意的表現。
注意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它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共同特性,也可以說是所有一切心理過程的一個特殊方面。因此,注意障礙總是和某些心理過程的障礙相聯系著的。
注意分為被動注意(不隨意注意,無意注意)和主動注意(隨意注意,有意注意)。前者是沒有自覺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而不自主的、自然的注意,它是人類對外界刺激的簡單、原始性的反應,例如,人們聽到尖銳的哨聲,就會自然地去聽。后者則是自覺的、有預定目的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對象,在必要時還須做一定的努力。人們往往把注意有意識地集中于富有社會意義的重要事物上,如上課聽講,聽有趣的故事。
注意有以下特征: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1.注意的廣度 是指在同一時間內能清楚把握對象的數量。
2.注意的穩定性 長時間地集中于某一客體或某個活動稱為注意的穩定性。人的感受性不能長時間地保持固定狀態,而是在間歇地加強和減退,這是注意的起伏現象。注意的穩定性既與活動的性質有關,也與主體的狀態有關。例如,長時間的單調活動,注意不易保持;失眠、疲勞或患病注意即不易保持穩定。如果活動多樣化,交替進行,并且不斷出現新內容,提出新問題,那就可以保持穩定的注意。來源:考試大
3.注意的緊張性 在緊張注意的情況下,一個人會完全沉浸于他所注意的對象.而注意不到周圍所發生的其他事情,長時間的高度緊張注意會引起疲勞,注意就會趨向分散。
4。注意的分配與轉移 在同時進行兩種或幾種活動時,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對象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轉移是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其轉移的快慢和難易,往往取決于原來注意的緊張度,以及引起注意轉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動的性質。注意的分配和轉移是緊密相關的,當注意轉移時.其分配也會必然發生變比。分心與此不同,它是把注意離開基本活動而不自覺地轉到對完成工作有著不良影響的無關對象上。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注意的上述特征,因人而異,與神經機能狀態、教育訓練等都有關系。
臨床上的注意障礙主要反映在注意程度方面、穩定性方面及集中性方面等。
注意與小兒的學習有很大關系。學前兒童不能將注意集中在與問題有關的刺激物上。容易分心,穩定性差。在看或聽時,注意常帶沖動性,也喜歡注意物體的顏色與形狀等表象,不注意物體的大小及空間定向等本質性東西。這些都限制了小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到學齡期,兒童注意過程已發生了重要變化,特別在注意的分配和轉移方面,在解決問題時能在需要時可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對象上去,較能“關掉”無關的信息。在感知中不再突出某一物理特征而較能注意刺激物的細致性質,如角度、空間定向、相對大小等。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