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分享:孩子在什么情況下才會改變?
在家庭中被冠以“問題”之名的人,其實最需要的是家庭中每一位成員的理解、慈悲與尊重。這是一種深度的情感連接與認知,需要父母去細致地覺察和體驗。一起來看孩子在什么情況下才會改變?
研究顯示,當一個家庭中有成員患有精神疾病時,其他成員在內心深處,或許并不真心希望這個人得到治愈。
這仿佛是一種家庭系統的自我保護機制,似乎有一個成員承擔了家庭的問題,其他人就可以暫時避開直面問題的壓力。
但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會表現出“問題”,其實是因為他們內心的聲音沒有被聽見,他們的需求沒有被看見。
當這些渴望長時間被忽視,它們就會轉化為種種癥狀:上癮、厭學、抑郁、焦慮等。
只有當一個人真正被看見、被理解,他們才有可能發生改變。
那么,為何我們的孩子會選擇躺平、厭學、抑郁呢?
他們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傳達給家庭的信息又是什么呢?
作為父母,我們是否真正聆聽過這些無聲的信息?
我們是否愿意帶著愛、尊重、聆聽和連接,去深入探索孩子背后的“問題”,去看見他們可能正在背負著家庭中的某些壓力與困擾?
如果我們不能帶著好奇與尊重去對待孩子的問題,我們就無法真正產生有效的干預。
我們所講的道理、對孩子的指責,都可能是徒勞無功的。
因為問題的關鍵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需要我們回歸到自己,審視我們自己的狀態與行為。
我們嘗試去管理孩子,去糾正他們的行為,但很多時候卻發現這并沒有用。
這是因為,如果我們自己內在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我們就無法真正去影響孩子。
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管理問題,而是我們需要以一種更加清醒和覺察的狀態去面對孩子,去建立一種真正的心靈連接。
如果我們無法看見自己內在正在發生的一切,我們就可能將這些無法面對和療愈的部分投射到孩子身上,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因此,現在是時候回歸到自己身上,去深入探索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了。
這種關系不僅僅是一種血緣關系,更是一種心靈的連接。
榮格曾說:“往外看的人總是在做夢,往內看的人才是清醒的。”
先放下對孩子問題的執著,后退一步,為自己留出一些空間。
在這個空間里,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去聆聽那些被你忽視的恐懼與需求。
當你能夠開始照顧好自己內在的每一個部分,不再逃避、壓抑或轉移焦慮時,你就已經處在一個更加完整和健康的狀態中了。
只有當你能夠接納自己、愛自己、并以一個完整的視角去看待孩子時,你才能真正地看見他們完整的樣子。
你會看到厭學背后的脆弱、抑郁背后的靈性覺醒以及那個真實而完整的孩子。
你會發現,孩子的問題其實不是問題,而是他們試圖以獨特的方式與我們建立連接、尋求愛與理解的信號。
當孩子感覺到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時,他們就會朝向改變邁出那一步。
因為人不會改變,除非他們真正被看見;人不會改變,除非他們感覺到被愛;人不會改變,除非他們被允許保持原樣也是可以的。
所以,讓我們一起去看見那個真正的孩子吧,讓我們一起去愛他們、支持他們、陪伴他們走過每一個成長的階段吧。
為幫助大家高效備考2024心理咨詢師考試,環球網校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心理咨詢師免費課程,點擊領取2024年心理咨詢師免費課程。

以上就是“心理咨詢師分享:孩子在什么情況下才會改變? ”的內容,更多心理咨詢師的考試信息請持續關注本頻道,我們還為大家準備了心理咨詢師的模擬試題、高頻考點、歷年真題等各類精華備考資料,大家可點擊下方或文章右側按鈕即可免費下載哦。
最新資訊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分離性障礙2025-11-2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壓力的種類2025-11-19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生狂喜!考前獨家資料免費領!2025-11-1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軀體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點2025-11-1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童年期的同伴交往2025-11-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識別和處理依賴現象2025-11-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2025-11-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社會促進與社會懈怠2025-11-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非言語行為的運用2025-11-0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幼兒記憶的發展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