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致家長:好教育的10種樣子(下)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鏈中基礎的基礎,關鍵的關鍵。家長對教育的理解和價值取向,決定了其采取的子女教育的態度、模式、方法和行為。好的家庭教育長什么樣?父母應常備哪些觀念?一起來看好教育的10種樣子。
6、教會孩子做好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需父母從小為孩子培養好。幫助孩子做好時間管理,我們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因人而異。時間管理主要是指時間安排和事務安排。什么時間干什么事,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不可以用成人的習慣或別人家孩子的習慣來要求自己的孩子。
第二,用時間獎勵孩子。在制定時間安排時,如果孩子提前完成了某項任務,節約的時間應當獎勵給孩子,由孩子自主分配,可以用來閱讀、玩耍、休息和運動,做孩子自己喜歡的事。
第三,鼓勵孩子限時完成作業。對于習慣于磨蹭的孩子,要鼓勵他限時完成作業,每一個學科的作業,甚至每一道題,都設置一個時限,以此來讓孩子自我督促,提升閱讀、書寫、思考的速度。
第四,幫助孩子學會使用碎片化時間。幫助孩子做時間管理,縮小時間的顆粒度,精細到用分鐘來安排事情。
第五,要事第一。讓孩子按照時間管理的四象限(重要而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緊急)來安排時間,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則,將主要的時間用來做最重要的事。
第六,設置“天才時間”。所謂“天才時間”,就是每天給孩子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之時,既是高度的專注和投入,也是高度的快樂和愉悅,是最好的休息和身心能量的補充。
第七,記錄和審計時間。可以讓孩子做三天或一周的時間記錄,看看每一天是如何度過的,然后審計一下,看看哪些時間是被無效浪費了,哪些時間還可以更加有效率,每天有多少碎片化時間可以利用等等。
7、多歸因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一個人的成長是智力因素(專注力、記憶力、思維力等)和非智力因素(情緒、毅力、興趣等)兩方面綜合的結果,兒童的學習也是如此。
但是鑒于智力因素的先天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后天性,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我們應當更多地歸因于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說,我們要更多地歸因于那些可以改變的因素。
當孩子成功或者失敗的時候,我們不要過多地歸因于他聰明還是愚笨,而是幫助他歸因于自己的努力與投入。表揚孩子時,不要說你真聰明,而是說,你這次成功了,說明你的努力是有效果的。批評孩子時,永遠不要說他笨,而是引導他分析自己是否粗心,是否努力不夠等等。
如果我們過多地歸因于孩子的智力因素,其實是歸因于那些不可改變的因素,這是固定性思維方式,容易讓孩子對自己產生失望、自卑等負面評價。
相反,如果我們引導孩子歸因于非智力因素,更多地歸因于那些能夠改變的因素,這有利于引導孩子不斷改進自己的行為,從而獲得不斷的進步。古人說的“勤能補拙”就是這個道理。
8、拉長時間尺度去看孩子的成長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這也是教育的出發點。當我們談論教育的時候,我們應當談論人的培養,如何培養全面發展、人格健全的大寫的人。
但在當下,人們往往將教育的目標窄化為培養人材而不是培養人,將教育的功能窄化為訓練,將兒童的成長窄化為分數與成績。這是教育的短視、功利和異化。
數學上有條曲線叫指數曲線,它表明一個人開始可能走得很慢,經過一個長長的平臺期,但是厚積薄發,到了某一個時間點,開始突飛猛進。真正有價值的是指數曲線,厚積薄發,可持續發展。
如果我們拉長時間尺度去看孩子的成長,就有可能克服教育的短視與功利,消解教育焦慮。比如,當我們從未來20年、30年甚至孩子的一生來看待今天的教育,我們就可能更加重視孩子適應未來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身心健康,而不僅是某個學科、某次考試的成績。
當時間的尺度拉長,就有可能更加寬容地看待孩子在不同時期的成長曲線,我們就可以獲得更加全面的視角,更加從容、更加包容、也更加全面地審視當下的教育和孩子的未來。
9、給孩子的成長留白
隨著孩子長大,父母要給孩子自主成長的時間和空間,給孩子的成長留白。讓他在自己的成長空間中,學會自主管理、自主規劃、自主選擇,讓他的主體性慢慢生長起來,不僅有自主性人格,而且有自主和自律的能力,進而成長為最好的自己。這是教育的目的。
有些父母往往見不得孩子有空閑時間,更見不得孩子偷閑玩耍,巴不得孩子除了吃飯睡覺,其余的時間都在學習。
這種不給孩子留白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比較好的方式是父母幫助孩子一起規劃時間,有適當的運動、休息和玩耍的時間;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時間,如果孩子學習效率高,節約的時間應當讓他自由支配。
父母事事包辦,時時管控,過度干預孩子的學習與生活,讓孩子覺得密不透風,喘不過氣來。這樣的孩子長不大。父母希望孩子成功,卻沒有給他成功的能力。這本質上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10、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多數孩子本能地希望得到即時滿足,想要一個禮物,想要吃東西……希望馬上能夠實現。所謂延遲滿足,就是能夠等待自己需要的東西的到來,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那些能夠為獲得更多獎勵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他們的學習成績要相對好一些。也就是說延遲滿足能力越強,更容易取得成功。
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這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的韌性、耐心、自律、自控能力。自律和自控能力對于孩子的一生都至關重要。
對于孩子的不合理需求,要溫和而堅定地拒絕,對于孩子的合理性需求,要有意識地培養延遲滿足的習慣。同時,對于延遲滿足,給予更加豐厚的回報,來幫助孩子強化他的自律與自控。
當孩子更加自律和自控時,他的內心會產生一種自我掌控和自主的成就感,這也會促進他更加自律。自律本身不僅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優秀的品質,父母可以用延遲滿足的方式,來培養和強化孩子的自律品質。
以上是環球網校小編整理的關于“心理咨詢師致家長:好教育的10種樣子(下)”的內容。參加心理咨詢師基礎培訓考試的考生,相信這份《心理咨詢師巧記典籍》可以幫到你,免費獲取完整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操作技能科目的思維導圖可點擊>>思維導圖,其他心理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思維導圖及重難點知識梳理資料,您可以查看下方板塊或右側資料下載頁面進行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