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保健師:祛病的秘訣



中醫養生保健師:祛病的秘訣
中醫古法,源遠流長,環球網校中醫養生保健師頻道為大家分享這篇中醫養生保健師:祛病的秘訣,讓我們來看看傳承了千百年老祖宗的養生智慧吧!
1、補氣
我們常常會聽說過人參是大補。電影上,碰到快斷氣的病人,中醫大夫會用人參湯進行補氣。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們吃的紅棗,也具有和人參一樣的補氣的作用,所以,在平時可以用紅棗泡茶、熬粥等,不僅美味,同時達到保健的作用。
2、補血
補血的食物有很多,其中枸杞子更是其中之最,鮮紅的枸杞子,似乎在人們的印象里,是滋陰壯陽的補品,其實,在中醫里,是用來補血的良藥,在過節,很多人會送枸杞子當做禮品,可見枸杞子的重要性。
3、補津液
補津液,很多人會對此有些陌生,其實如果每日飲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潤嗓,對于那些學播音等相關專業的人來說至關重要,因為他們經常要說話,聲帶很容易受損,所以,生活處處有知識,要在平時多加注意。
4、“順”
養生跟著季節走。古人認為,人身體的變化與四季輪回是一致的,因此飲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須與季節相適宜。《黃帝內經》說:“順天時地利。”這里的“時”,指的是四時陰陽,具體說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四季的養生要符合生、長、收、藏的特點。春天萬物生發,要養肝、養陽;夏天是生長時節、主養心,晚睡早起,少發怒,該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節又熱又濕,要注意養脾、化濕;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要養肺、養陰,早臥早起,情緒須安寧,否則會傷肺;冬天講究養藏、養腎、養陰,要多曬太陽,早睡晚起。
5、“靜”
讓心安靜下來。現代人喜歡生活得熱熱鬧鬧,每天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生怕孤獨和寂寞。其實,這種浮躁的生活對健康極為不利。《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人安靜下來,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別是“氣”的消耗,做到身體“節能”,這樣才能預防疾病、益壽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節奏放慢,采取靜坐、閉目養神的方式來靜養身、慢養心。
6、“修”
修身行善煩惱少。《易經》里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實就是平時積德行善、豁達大度的人,往往能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能減少很多煩惱,心情愉悅。可見,修身養性,寬以待人,淡泊名利,對別人好,自己收獲的將是健康、快樂和長壽。
7、“調”
多做深長呼吸。人難免會遭遇營養失衡、過度勞累、病邪襲來等諸多不良因素,這時候就要用到“調”字了。《黃帝內經》說,應該根據四季的變化調養精神意志,調養七情六欲。其中還強調了呼吸的調節,即“調息”,練習呼吸吐納。建議大家平時多做深長、緩慢、均勻的呼吸。可以練習“丹田息”,鼻子吸氣后,通過意念把氣送到下丹田氣海的位置,即在肚臍下1、5寸。然后再把氣慢慢呼出來。練習“丹田吸”的同時,吞咽唾沫,配合調津,保健效果更好。
8、“補”
有補有瀉最健康。古人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臟腑、氣血,原則有三,一是先辨證,二是食補為先,三是補、瀉結合。
中醫講藥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從味道說,酸味補肝,苦味補心,甜味補脾,辛味補肺,咸味補腎。從顏色論,紅色補心,黑色補腎,黃色補脾,綠色補肝,白色補肺。
2021年中醫養生保健師考試時間預計在9月25日,12月25日,如果你也想要報考的話,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再也不怕錯過考試時間啦!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中醫養生保健師:祛病的秘訣,更多中醫養生保健師相關考試資料,歡迎點擊下方下載按鈕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可以緩解眼疲勞的方法2022-05-30
- 紅豆的養生功效2022-05-27
- 生菜的功效與營養2022-05-25
- 雞蛋的養生功效2022-05-23
- 紅棗的養生功效2022-05-20
- 荔枝的功效與營養2022-05-19
- 藕的養生功效2022-05-18
- 牛奶的功效與營養2022-05-17
- 桑葚的功效與營養2022-05-13
- 花生的養生效果是什么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