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臨床執業醫師 > 臨床執業醫師備考資料 > 2015臨床執業醫師病原生物學名詞解釋匯總

2015臨床執業醫師病原生物學名詞解釋匯總

更新時間:2015-06-23 09:22:48 來源:|0 瀏覽0收藏0

臨床執業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2015臨床執業醫師病原生物學名詞解釋匯總,環球網校醫學網搜集整理供考生們參考,希望對大家備考有幫助。

編輯推薦:2015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病原生物學專項簡答練習題匯總

  2015臨床執業醫師病原生物學名詞解釋匯總,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搜集整理供考生們參考,希望對大家備考有幫助。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微生物是眾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肉眼直接看不見必須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三類。

  2.干擾現象(interference):兩種病毒感染同一細胞時,可發生一種病毒抑制另一種病毒增殖的現象稱為干擾現象。可發生在異種病毒之間,也可發生在同種異型之間。

  3.質粒(plasmid): 是細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為雙股閉合環狀DNA,可攜帶遺傳信息,控制某些特定的遺傳形狀,如性菌毛生成、形成耐藥性、產生細菌素、抗生素等。醫學上重要的質粒有F質粒(致育性質粒)、R質粒(耐藥性質粒)和Vi質粒(毒力質粒)等。

  4.包涵體:在某些病毒感染的細胞內,用光學顯微鏡可看到的與正常細胞結構和著色不同的圓形或卵圓形的斑快。包括體內外感染的細胞,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可用于實驗室診斷。如狂犬病毒包涵體、巨細胞病毒包涵體等。

  5.垂直傳播:指病原體從宿主的親代到子代的傳播。包括通過胎盤、產道、哺乳或密切接觸、生殖細胞病毒基因的遺傳。但主要為母體到胎兒的傳播。此種傳播引起的感染往往后果嚴重,如先天性感染。

  6.毒血癥:產生外毒素的細菌在局部生長繁殖釋放的外毒素進入血循環損害特定的靶組織或器官使機體出現特定的毒性癥狀。

  7.膿毒血癥:化膿性細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過血流擴散到機體其他組織或器官,產生新的化膿性病灶所引起的癥狀。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膿毒血癥,可引起多發性肝膿腫、皮下膿腫、腎膿腫、肺膿腫等。

  8.敗血癥: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生長繁殖、產生的毒性代謝產物包括外毒素或內毒素等毒力因子所引起的全身性嚴重中毒的癥狀。革蘭陽性和革蘭陰菌群均可引起。癥狀主要有高熱、皮膚和粘膜瘀血、肝脾腫大、甚至腎衰竭等。

  9.干擾素:干擾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擾素誘生劑刺激細胞所產生的一類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物學活性。干擾素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但只能抑制病毒作用而無殺滅病毒的作用。干擾素也有調節免疫功能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

  10.前噬菌體:指整合在細菌染色體上的噬菌體基因組。

  11.轉導:以溫和噬菌體為載體,將供體菌的一段DNA片段轉移到受體菌內,使受體菌獲得新的遺傳性狀。

  12.溶原性轉換:當噬菌體感染細菌時,宿主菌染色體中整合了噬菌體的DNA片段,細菌染色體DNA的結構發生突然而穩定的改變,導致細菌獲得新的遺傳性狀。

  13.轉化:受體菌直接攝取供體菌的游離DNA,獲取新的遺傳性狀的過程。

  14.接合:細菌通過性菌毛互相連接溝通,將供體菌的遺傳物質(主要是質粒DNA)轉移給受體菌的過程。

  15.微生態失調(microdysbiosis)正常微生物群與其宿主之間的平衡在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下被破壞,由生理性組合轉變為病理性組合的狀態。微生態系若為生理性組合則呈現平衡狀態;若為病理性組合則呈現平衡失調狀態,則對機體有害。

  16.滅菌:指殺滅或去除物體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極強的細菌芽胞。

  17.消毒:指殺死物體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可能仍存活。用以消毒的藥品稱為消毒劑。

  18.類毒素,是外毒素經0.3%~0.4%甲醛處理后,失去毒性仍保持抗原性的生物制品。

  19. 抗鏈球菌溶素O試驗:簡稱抗O試驗,用于風濕熱的輔助診斷。主要檢測患者體內血清中的抗O抗體,若比正常人顯著增高有診斷意義。測定SLO抗體含量,可作為鏈球菌新近感染指標之一或風濕熱及其活動性的輔助診斷。

  20. 肥達試驗是用已知傷寒沙門菌菌體(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傷寒的甲型副傷寒沙門菌、肖氏沙門菌和希氏沙門菌H抗原的診斷菌液與受檢血清作試管或微孔板凝集試驗,測定受檢血清中有無相應抗體及其效價,以輔助診斷腸熱癥。

  21. 結核菌素試驗:是用結核菌素來測定對結核分枝桿菌能否引起皮膚遲發型超敏反應的一種試驗,以判斷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有無免疫力。

  22.錫克試驗:根據毒素和抗毒素中和原理,以少量白喉毒素皮內注射以測定機體內有無抗毒素免疫的一種方法。

  23.硫磺樣顆粒:是放線菌在組織中形成的菌落,顆粒的核心部分由分枝菌絲交織而成,外周由長絲排列成放射狀,在顯微鏡下可見顆粒呈菊花狀。常在患者病灶組織和膿樣物質中找到該顆粒。

  24. 硬下疳: 是梅毒患者的一期表現,約在感染梅毒螺旋體后3w左右出現,多見于外生殖器,其潰瘍滲出物中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強,約一個月可自然愈合。

  25.外斐反應(Well-Felix reaction):變形桿菌 OX19、OX2和OXK菌株與立克次體有共同抗原,應用變形桿菌作為抗原檢測患者血清中的抗立克次體的抗體,作為相應立克次體感染的輔助診斷。

  26.衣原體(chlamydia):是一類嚴格寄生在細胞內,有獨特發育周期,能通過細菌濾器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在生物學分類的地位處于立克次體與病毒之間。一度曾被認為是病毒,現已歸屬為細菌類。

  27.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亦稱SSPE,屬于麻疹病毒急性感染的遲發并發癥,表現為大腦機能衰退,1-2年內死亡。現在認為腦組織中的病毒為麻疹缺陷病毒,由于在腦細胞內病毒M基因變異而缺乏合成麻疹病毒M蛋白的能力,從而影響病毒的裝配、出芽及釋放。

  28.感染性核酸:小RNA病毒科中的腸道病毒,其核酸是單股正鏈RNA,可以直接作為mRNA翻譯病毒蛋自質,因此脫去衣殼的核酸仍有感染性。

  29.Dane顆粒:是結構完整.有感染性的HBV顆粒,存在于HBV感染者血液中,因Dane在1970首次用電鏡觀察到而得名。

  30.內基小體:狂犬病病毒對神經組織有較強親嗜性。在易感動物或人的中樞神經細胞中增殖時,可在胞漿內形成嗜酸性.圓形或橢圓形的包涵體,稱內基小體,有輔助診斷價值。

  31.朊粒(prion):譯為朊粒、朊病毒或朊毒子,又稱為傳染性蛋白粒子。其化學成分是一種對蛋白酶K有抗性的蛋白質,至今尚未查到任何核酸。是人和動物傳染性海綿狀腦病的病原體。

 

編輯推薦:2015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病原生物學專項簡答練習題匯總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查詢

臨床執業醫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臨床執業醫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臨床執業醫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