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臨床執業醫師兒科學考試復習精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014年臨床執業醫師兒科學考試復習精講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搜集整理相關考試信息供考生們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簡稱上感,俗稱“感冒”。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診斷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也可統稱為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各種病毒、細菌和肺炎支原體等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見,占90%以上,主要有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薩奇病毒、冠狀病毒等。病毒感染后,亦可繼發細菌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常見的一種。
8.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
A呼吸道合胞病毒
B肺炎鏈球菌
C肺炎支原體
D衣原體
E輪狀病毒
答案:A
二、臨床表現
本病癥狀輕重不一。與年齡、病原體及機體抵抗力不同有關,年長兒癥狀較輕,嬰幼兒則較重。
(一)一般類型 上感常于受涼后1~3天出現鼻塞、噴嚏、流涕、干咳、咽部不適發熱等,熱度高低不一。嬰幼兒可驟然起病,高熱、納差、咳嗽、可伴有嘔吐、腹瀉、煩躁,甚至高熱驚厥。部分患兒發病早期出現臍周陣痛,與發熱所致反射性腸蠕動增強或腸系膜淋巴結炎有關。
體檢可見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頜下淋巴結腫大、觸痛。肺部呼吸音正常或粗糙。腸道病毒所致者,常伴不同形態的皮疹。
病程約3~5天。如體溫持續不退或病情加重,應考慮炎癥波及其他部位。
(二)兩種特殊類型上感
1.皰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 病原體為柯薩奇A組病毒,好發于夏秋季。上感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原菌是歷年考試的重點,為多次考。起病急驟,臨床表現為高熱、咽痛、流涎、厭食、嘔吐等。體檢可發現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軟腭、懸雍垂的粘膜上可見數個至十數個2~4mm大小灰白色的皰疹,周圍有紅暈,1~2日后破潰形成小潰瘍,皰疹也可發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為1周左右。
24.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原體為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柯薩奇病毒
D.單純皰疹病毒
答案:C
2.咽-結合膜熱(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 病原體為腺病毒3、7型。常發生于春夏季。是一種以發熱、咽炎、結合膜炎為特征的急性傳染病,散發或發生小流行。可在集體兒童機構中流行。多呈高熱,咽痛,眼部刺痛,咽部充血,一側或兩側濾泡性眼結合膜炎。頸部、耳后淋巴結腫大,有時有胃腸道癥狀。病程1~2周。
19咽-結合膜熱的病原體為(2004)
A流感病毒
B合胞病毒
C柯薩奇病毒
D腺病毒
EEB病毒
答案:D(2004)
(5~7題共用備選答案)
A化膿性扁桃體炎
B咽結合膜熱
C流行性感冒
D皰疹性咽峽炎
E急性鼻炎
下列病原體能引起哪種上呼吸道感染
5.腺病毒
答案:B
6.鼻病毒
答案:E
7.鏈球菌
答案:A
化膿性扁桃體炎主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不難診斷,但需與以下疾病鑒別。
(一)流行性感冒 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顯流行病史。全身癥狀重,如發熱、頭痛、咽痛、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卡他癥狀不一定出現。
(二)急性傳染病早期 上感常為各種急性傳染病的前驅癥狀,如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脊髓灰質炎等,應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資料等綜合分析并觀察病情演變加以鑒別。
(三)急性闌尾炎 上感伴腹痛者應與急性闌尾炎鑒別。后者腹痛常先于發熱,腹痛部位以有下腹為主,呈持續性,有腹肌緊張及固定壓痛點等。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多。
四、治療
(一)一般治療 休息、多飲水;注意呼吸道隔離;預防并發癥。
(二)病因治療 常用抗病毒藥物:①雙嘧達莫(潘生丁,persantine)對RNA病毒及某些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每日3~5mg/kg;②三氮唑核苷(病毒唑,virazole)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療程為3~5日。如病情重、有繼發細菌感染,或有并發癥者可選用抗生素,常用者有復方新諾明、青霉素,療程 3~5日。如證實為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風濕熱、腎炎病史者,青霉素療程應為l0~14日。
局部可用l%病毒唑滴鼻液,每日4次;病毒性結合膜炎可用0.1%阿昔洛韋(aciclov-ir)滴眼,每l~2小時l次。
(三)對癥治療 ①高熱:可口服對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亦可用冷敷、溫濕敷或醇浴降溫;如發生高熱驚厥者可予鎮靜、止驚等處理;②咽痛:可含服咽喉片。
五、高熱驚厥及其處理
高熱驚厥的臨床表現與診斷是歷年考試的重點。
(一)高熱驚厥(febril convulsions) 年幼兒的任何突發高熱的顱外感染均可能引起驚厥,其發病率為2%~8%,這是小兒驚厥最常見的原因。其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了解,可能因為6月~5歲小兒的大腦發育不夠完善,分析、鑒別和抑制能力較差,以致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腦引起強烈的興奮與擴散,導致神經細胞突然異常放電而發生驚厥,典型的高熱驚厥具有以下特點:①多見于6月~5歲小兒,6歲罕見,最后復發年齡不超過7歲;②患兒體質較好;③先發熱后驚厥,發熱多38.5℃,驚厥發作多在初熱的24h 內,(驚厥多發生在病初體溫驟升時,常見于上感);④驚厥呈全身性、次數少、時間短、恢復快、無異常神經系統癥狀、一般預后好,伴意識喪失,持續10 min內,不超過15min,發作后很快清醒:多件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而無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及其他腦損傷。⑤驚厥發作后2周腦電圖正常;患兒體格檢查和精神運動發育正常。
注意:30%~50%患兒以后發熱時亦易驚厥,一般到學齡期不再發生。約2%~7%可轉變為癲癇,尤其是原有神經系統異常,有癲癇家族史及首次發作持續l5分鐘以上者。
【助理】23夏季,3歲小兒突然高熱,體溫40℃,驚厥1次。體檢:神清,面色紅,咽紅,肺、腹(-),神經系統未見異常,最可能的診斷是(2005)
A高熱驚厥
B中毒性痢疾
C流行性腦膜炎
D結核性腦膜炎
E腦膿腫
答案:A
結核性腦膜炎簡稱結腦是小兒結核病中最嚴重的一型。常在結核原發感染后一年以內發生,尤其在初染結核3~6個月最易發生結腦。多見于3歲內嬰幼兒,約占60%。
早期(前驅期) 約l~2周表現為小兒性格改變,如少言、懶動、易倦、喜哭、易怒籌。臨床癥狀可有發熱、納差、盜汗、消瘦、嘔吐、便秘(嬰兒可為腹瀉)等。年長兒可自訴頭痛,多較輕微或非持續性,嬰兒則表現為蹙眉皺額,或凝視、嗜睡等。
中期(腦膜刺激期) 約1~2周,可有頭痛、噴射性嘔吐、嗜睡或驚厥。此期出現明顯腦膜刺激征,頸項強直,克氏征、布氏征陽性,嬰幼兒前囟膨隆。顱神經障礙可出現。
晚期(昏迷期) 約1~3周,癥狀逐漸加重,昏迷、半昏迷、頻繁驚厥,最終腦疝死亡。
中毒型細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toxic type)是急性細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驟,突然高熱、反復驚厥、嗜睡、迅速發生休克、昏迷。本型多見于2―7歲健壯兒童,病死率高,必須積極搶救。
潛伏期多數為1-2天,短者數小時。起病急,發展快,高熱可>40C(少數不高),迅速發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腸道癥狀多不明顯甚至無腹痛與腹瀉;也有在發熱、膿血便后2-3天始發展為中毒型。根據其主要表現又可分為以下三型。
1.休克型(皮膚內臟微循環障礙型) 主要表現為感染性休克。早期為微循環障礙,可見精神萎靡、面色灰白、四肢厥冷、脈細速,呼吸急促,血壓正常或偏低,脈壓小;后期微循環淤血、缺氧,口唇及甲床發紺、皮膚花斑,血壓下降或測不出,可伴心、肺、血液、腎臟等多系統功能障礙。
2.腦型(腦微循環障礙型) 因腦缺氧、水腫而發生反復驚厥、昏迷和呼吸衰竭。早期有嗜睡、嘔吐、頭痛、血壓偏高,心率相對緩慢。隨病情進展很快進入昏迷、頻繁或持續驚厥。瞳孔大小不等、對光反射消失,呼吸深淺不勻、節律不整、甚至呼吸停止。此型較嚴重,病死率高。
3.肺型(肺微循環障礙型) 又稱呼吸窘迫綜合征,以肺微循環障礙為主,常在中毒性痢疾腦型或休克型基礎上發展而來,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4.混合型 上述兩型或三型同時或先后出現,是最為兇險的一型,病死率很高。 嚴重病例常合并DIC,腎功能衰竭,偶可合并溶血尿毒綜合征。
【助理】26男,1個月。咳嗽1天,發熱3小時,?T39.3℃?,就診過程中突然雙眼上翻,肢體強直,持續1分鐘。查體:咽紅,心肺腹及神經系統無異常,半年前也有相同病史,最可能診斷是(2001)
A癲癇
B低鈣驚厥
C中毒性腦病
D化膿性腦膜炎
E高熱驚厥
注意:低鈣驚厥除不同程度的佝僂病表現外,主要為驚厥、手足搐搦和喉痙攣,以無熱驚厥最常見。
(一)驚厥 多見于嬰兒。突然發生,一般不伴發熱,表現為雙眼球上翻,面肌顫動,四肢抽動,意識喪失,持續時間為數秒鐘到數分鐘,數日1次或者1日數次甚至數十次不等。發作后活潑如常。
(二)手足搐搦 多見于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發作時意識清楚,兩手腕屈曲,手指伸直,大拇指緊貼掌心,足痙攣時雙下肢伸直內收,足趾向下彎曲呈弓狀。
(三)喉痙攣 多見于嬰兒。由于聲門及喉部肌肉痙攣而引起吸氣困難,吸氣時發生喉鳴,嚴重時可發生窒息,甚至死亡。
(四)隱性 不發作時可引發以下神經肌肉興奮的體征:①面神經征:以指尖或叩診錘輕叩顴弓與口角間的面頰部,出現眼瞼及口角抽動為陽性,新生兒可呈假陽性;②腓反射:以叩診錘擊膝下外側腓骨小頭處的腓神經,引起足向外側收縮者為陽性;③陶瑟征(Trousseau征):以血壓計袖帶包裹上臂,使血壓維持在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5分鐘內該手出現痙攣為陽性。
癲癇的主要發作類型及其臨床表現]
(一)局灶性(部分性、局限性)發作
發作期中腦電圖(EEG)可見某一腦區的局灶性癇性放電。
1.單純局灶性發作 發作中無意識喪失,也無發作后不適現象。持續時間平均10~20秒。其中以局灶性運動性發作最常見,表現為面、頸、或四肢某部分的強直或陣攣性抽動,特別易見頭、眼持續性同向偏斜的旋轉性發作(versiveseizures)。年長兒可能會訴說發作初期有頭痛、胸部不適等先兆。有的患兒于局限性運動發作后出現抽搐后肢體短暫麻痹,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后消失,稱為Todd麻痹。局灶性感覺發作(軀體或特殊感覺異常)、植物神經性發作和局灶性精神癥狀發作在小兒 時期少見,部分與其年幼無法表達有關。
2.復雜局灶性發作 見于顳葉和部分額葉癲癇發作。可從單純局灶性發作發展而來,或 一開始即有意識部分喪失伴精神行為異常。50%~75%的兒科病例表現為意識混濁情況下自動 癥(automatism),如吞咽、咀嚼、解衣扣、摸索行為或自言自語等。少數患者表現為發作性 視物過大或過小、聽覺異常、沖動行為等。
3.局灶性發作演變為全部性發作 由單純局灶性或復雜局灶性發作擴展為全部性發作。
(二)全部性發作
指發作中兩側半球同步放電,均伴有程度不等的意識喪失。
1.強直―陣攣發作 又稱大發作(grandreal)。是臨床最常見的發作類型。包括原發性, 以及從局灶性擴展而來的繼發性全部性強直―陣攣發作。發作主要分為兩期:一開始為全身骨骼肌伸肌或屈肌強直性收縮伴意識喪失、呼吸暫停與紫紺,即強直期。緊接著全身反復、短促 的猛烈屈曲性抽動,即陣攣期。常有頭痛、嗜睡、疲乏等發作后現象。發作中EEG呈全腦棘 波或棘慢復合波發放,繼發性者從局灶放電擴散到全腦。部分年長兒能回憶發作前先有眼前閃光、胸中一股氣向上沖等先兆,直接提示繼發性癲癇的可能性。
2.失神發作 發作時突然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意識喪失但不摔倒,手中物品不落地,兩眼凝視前方,持續數秒鐘后意識恢復,對剛才的發作不能回憶,過度換氣往往可以誘發其發作。EEG有典型的全腦同步3Hz棘慢復合波
3.非典型失神發作 與典型失神發作表現類似,但開始及恢復速度均較典型失神發作慢, EEG為1.5―2.5Hz的全腦慢―棘慢復合波。多見于伴有廣泛性腦損害的患兒。
4.肌陣攣發作 為突發的全身或部分骨骼肌觸電樣短暫(<0.35秒)收縮,常表現為突 然點頭、前傾或后仰,而兩臂快速抬起。重者致跌倒,輕者感到患兒“抖”了一下。發作中通常伴有全腦棘―慢或多棘慢波爆發。大多見于有廣泛性腦損傷的患兒。
5.陣攣性發作 僅有肢體、軀干或面部肌肉節律性抽動而無強直發作成分。
6.強直性發作 突發的全身肌肉強直收縮伴意識喪失,使患兒固定于某種姿勢,但持續時間較肌陣攣長,約5―60秒。常見到角弓反張、伸頸、頭仰起、頭軀體旋轉或強制性張嘴、 睜眼等姿勢。通常有跌倒和發作后癥狀。發作間期EEG背景活動異常,伴多灶性棘―慢或多棘慢波爆發。
7.失張力發作 全身或軀體某部分的肌肉張力突然短暫性喪失伴意識障礙。前者致患兒 突然跌倒、頭著地甚至頭部碰傷。部分性失張力發作者表現為點頭樣或肢體突然下垂動作。 EEG見節律性或不規則、多灶性棘慢復合波。
8.痙攣 這種發作最常見于嬰兒痙攣,表現為同時出現點頭、伸臂(或屈肘)、彎腰、踢 腿(或屈腿)或過伸樣等動作,其肌肉收縮的整個過程大約1~3秒,肌收縮速度比肌陣攣發 作慢,持續時間較長,但比強直性發作短。
中毒性腦病癥狀:意識障礙、驚厥、前囟膨隆等。不
癥狀與體征各種細菌所致化腦的臨床表現大致相仿,可歸納為:①感染中毒癥狀:突起高熱,年長兒常訴頭痛,肌肉關節疼痛,精神萎靡;小嬰兒表現為易激惹、不安、雙眼凝視;②顱內壓增高:頭痛,噴射性嘔吐。嬰兒有前囟飽滿,張力增高,顱縫增寬。意識狀態改變,甚至昏迷,嚴重者出現腦疝,呼吸衰竭;③ 驚厥發作:以流感嗜血桿菌及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多見,20%~30%的患兒可出現;④腦膜刺激征:頸抵抗感,Brudzinski(布氏)征及 Kemig(克氏)征陽性;⑤局限性神經系統體征:部分患兒可出現Ⅱ、Ⅲ、Ⅵ、Ⅶ、Ⅷ顱神經受累或肢體癱瘓癥狀;⑥視神經乳頭水腫:提示可能已發生顱內膿腫、硬膜下積膿或靜脈竇栓塞。
(二)高熱驚厥的處理
1.一般治療
(1)保持安靜及呼吸道暢通。
(2)嚴重者給氧,以減少缺氧性腦損傷。
2.制止驚厥
(1)首選地西泮:0.3~0.5mg/kg(最大劑量lOmg)靜注(每分鐘l~2mg),5分鐘內生效,但作用短暫,必要時15分鐘后重復。肛門灌腸,同樣有效,但肌注吸收不佳,最好不用。氯羥安定的效果也好,可按0.05~0.1mg/kg(最大劑量4mg)緩慢靜注,必要時15分鐘后重復1~2次,此藥維持時間較長,降低血壓及抑制呼吸副作用比地西泮小,也可肛門灌腸或含于舌下,為驚厥持續狀態首選藥。
(2)新生兒驚厥 首選苯巴比妥:l5~30mg/kg靜注,無效時可再用lOmg/kg,但每日維持量為5mg/kg,新生兒破傷風仍應首選地西泮。其他年齡組小兒可用苯巴比妥lOmg/kg靜注(每分鐘不>50mg),必要時20分鐘可重復1次。
(3)副醛:可在以上藥物無效時使用,0.1~0.2ml/kg大腿外側肌注(因臀注易損傷神經),必要時30分鐘后重復,也可加等量花生油灌腸。重癥時用5%葡萄糖水稀釋成5%溶液按0.2ml/kg緩慢靜滴,并按每小時0.02ml/kg維持靜滴。本藥由肺排出,肺部疾病患者慎用。
(4)苯妥英鈉:適用于癲癇持續狀態,當地西泮無效時,可按15~20mg/kg靜注,速度為每分鐘l mg/kg,最好有心電圖監護。
(5)驚厥仍不止時可用硫噴妥鈉:10~20mg/kg(最大不超過300mg),配成2.5%溶液,先按5mg/kg緩慢靜注,止驚即不再推,余者按每分鐘2mg靜滴,并根據病情增減速度。
(6)無抗驚厥藥時,可針刺人中、合谷。
3.對癥治療 高熱者宜物理降溫(25%~50%酒精擦浴;冷鹽水灌腸;頸旁、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置冰敷),也可用安乃近lOmg/kg滴鼻、肌注或口服,退熱作用較其他解熱鎮痛藥強。昏迷患兒常有腦水腫,可靜注甘露醇及速尿,腎上腺皮質激素對炎癥性、創傷性腦水腫效果較好,對缺氧缺血性腦病引起者效果差,應盡量避免使用,或僅短時應用,以免引起不易發現的嚴重感染。
4.病因治療 盡快找出病因,采用相應治療。對病因不明的新生兒驚厥,抽血留作需要時檢查后立即靜注25%葡萄糖,無效時緩慢靜注5%葡萄糖酸鈣(心率降至l00次/分應暫停),仍無效時可緩慢靜注2.5%(并非25%)硫酸鎂,以上各藥劑量均為2~4mL/kg。均無效時再靜注維生素B650mg,如系維生素B6依賴癥,驚厥應立即停止。
(2~4題共用題干)
患兒,男,8個月。因突發高熱39.8℃,抽搐一次而來急診。查體:神清,精神可,身上有少許皮疹,前囟平。咽部充血,扁桃體Ⅱ度腫大,心、肺、腹(-),無病理反射。
2.抽搐的可能為
A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B高熱驚厥
C中毒性腦病
D嬰兒手足搐搦癥
E低血糖
題干解析:體溫驟然升高(大多39℃)時,伴發于出疹性疾病、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或急性菌痢等疾病, 多數呈全身性強直―陣攣性發作,發作后患兒除原發疾病表現外,一切恢復如常,不留任何神經系統體征,是高熱驚厥的特點。
低血糖癥:常發生于清晨空腹時,有進食不足或腹瀉史,伴蒼白、多汗及昏迷,血糖低于2.2mmol/L,口服或靜注葡萄糖后立即恢復;
3.下列與診斷無關的是
A年齡8個月
B突發高熱
C抽風后神志清楚
D無腦膜刺激征
E身上有皮疹
答案:E
4.入院后8小時,體溫上升到40℃,又發生驚厥,在搶救措施中,下列哪一項暫時不需要
A保持呼吸道通暢
B氣管插管
C吸氧
D肌注或靜注安定
E采取降溫措施
編輯推薦:
2014年臨床執業醫師頂級輔導課程(簽訂協議?不過退費?免費重學)
國內獨家揭秘:2013年臨床執業醫師真題解析(免費高清直播公開課)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細菌性痢疾)2024-09-0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霍亂)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傷寒)2024-08-25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2024-08-2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