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業醫師兒科學考試輔導:小兒肌陣攣性癲癇的治療措施


小兒肌陣攣性癲癇病征的治療非常困難,很少完全控制發作達6個月以上。部分性控制發作,減少發作的50%可能是理想的治療結果。由于頻繁癲癇發作,往往對抗癲癇藥物產生耐藥,常由于傾向采用多種藥物治療,容易產生藥物的毒性作用,且多種藥物產生的鎮靜作用實際上增加了癲癇的發作頻率,故最理想的是選用單一的抗癲癇藥物治療。抗癲癇藥物主要是根據試圖控制那些主要的、最嚴重的發作類型而選用的。常用者有硝西泮(硝基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基安定)及其他口服的苯甲二氮。
類衍生物能有效地減少肌陣攣發作的頻率,乙琥胺和乙酰唑胺(醋唑磺胺)有時是有效的,對無動性或強直性發作的病人,丙戊酸鈉比別的抗癲癇藥效更好。對肌陣攣性發作氯硝基安定更有效。丙戊酸鈉可與氯硝西泮(氯硝基安定)聯合治療同時患有無動性和肌陣攣兩種發作的病人。ACTH只能暫時減少發作。
新近報道,每天肌注ACTH能使90%的病人得到改善,在治療開始2周內約70%的病人完全停止發作,經1~14年追蹤,其中仍有21%不發病,43%于6個月內復發,34%在以后仍有復發。ACTH用量嬰兒10μg(0.25mg),年長兒為30μg(0.75mg),連用10~57天不等。采用較大初始劑量經過幾個月甚至1年的時間漸減量可預防復發。丙戊酸鈉是一種廣譜的抗癲癇藥物,有效地用于治療強直發作、非典型失神、肌陣攣和強直-陣攣發作。其他藥物也可有效地治療本病征,包括:卡馬西平、苯妥英鈉、苯巴比妥、乙酰唑胺和氯硝西泮(氯硝基安定)。某些兒童對胼胝體切除有效。近日尚有報道可以試用人血丙種球蛋白療法,從小劑量100mg/kg開始,無效時再增加到200mg/kg為宜。免疫球蛋白的半衰期約為21天,可每隔3周給藥1次,但首次與第2次最好間隔1~2周。對藥物治療無效者可采用生酮飲食療法,即限制蛋白質及糖類食物的攝入,每天所需熱卡80%以上由脂肪供給。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霍亂)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餍行砸倚湍X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