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臨床內科學復習資料:基底節區出血


基底節區出血:
一、疾病描述基底節區出血:殼核和丘腦是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兩個最常見部位。
二、癥狀體征典型可見三偏體征(病灶對側偏癱、偏身感覺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現意識障礙,也可穿破腦組織進入腦臥,出現血性CSF,直接穿破皮質者不常見。
①殼核出血:主要是豆紋動脈外側支破裂,通常引起較研究運動功能缺損,持續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現雙眼向病灶對側凝視不能,主側半球可有失語;
②丘腦出血:由丘腦膝狀體動脈和丘腦穿通動脈破裂所致,產生較明顯感覺障礙,短暫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壓迫皮質語言中樞可產生失語癥,丘腦局灶性出血可出現獨立的失語綜合征,預后好;丘腦出血特點是:上下肢癱瘓均等,深感覺珍愛高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腦上視中樞受損,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視鼻尖;意識障礙多見且較重,出血波及丘腦下部或破入第三腦室則昏迷加深,瞳孔縮,出現去皮質強直等;累及丘腦底核或紋狀體可見偏身舞蹈-投擲樣運動;如出血量大使殼核和丘腦均受累,難以區分出血起始部位,稱為基底節區出血;
③尾狀核頭出血:較少見,表現頭痛、嘔吐及輕度腦膜刺激征,無明顯癱瘓,頗似蛛網膜下腔出血,有時可見對側中樞性面舌癱,臨床常易忽略,偶因頭痛在CT檢查時發現。
三、疾病病因高血壓性腦出血是非創傷性顱內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伴發腦小動脈病變,血壓驟升使動脈破裂所致。病因包括腦動脈粥樣硬化,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癲、血友病、會細胞增多證和鐮狀細胞病等),以及腦淀粉樣血管病、動脈瘤、動靜脈畸形、Moyamoya病、腦動脈炎、硬膜靜脈竇血栓形成、夾層動脈瘤、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梗死后腦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療等。
四、病理生理殼核和丘腦是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兩個最常見部位,它們被內囊后肢所分隔,下行運動纖維、深行感覺纖維以及視輻射穿行其中外側(殼核)或內側(丘腦)擴張血腫壓迫這些纖維產生對側運動、感覺功能障礙。
環球醫學推出臨床全新網絡輔導體系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或者加入我們的QQ群328632537,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細菌性痢疾)2024-09-0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霍亂)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傷寒)2024-08-25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2024-08-2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