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業醫師外科學:胃的神經分布


臨床執業醫師外科學:胃的神經分布
胃的運動神經為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來自脊髓第6-9胸節,經內臟大神經至腹腔神經節,由節細胞發出的節后纖維經腹腔叢隨血管分支布于胃壁(血管壁、平滑肌、腺體)。其作用使胃蠕動減慢,胃液分泌減少,括約肌緊張,血管舒張,副交感神經纖維來自左、右迷走神經,在第4胸椎水平以下,在食管壁形成食管叢,然后又重新組合成前干(以左迷走神經纖維為主)和后干(以右迷走神經纖維為主)經食管裂孔隨食管進入腹腔。前干行于食管腹段的右前方,位于漿膜和肌膜間,在賁門附近分為胃前支和肝支。肝支經小網膜右行參加肝叢的構成。胃前支伴胃左動脈沿胃小彎走行,沿途分出5-6個小支與胃左動脈的胃支相伴到胃前壁,在角切跡附近以鴉爪形的分支分布于幽門竇和幽門管的前壁。后干行于食管的右后方,在賁門附近分為胃后支和腹腔支。腹腔支沿腹膜后胃左動脈干右行,參加腹腔叢的構成。胃后支在胃前支深面沿胃小彎走行,沿途發出小支至胃后壁,在角切跡附近以鴉爪支分布于幽門竇和幽門管的后壁。副交感神經使胃蠕動加強,胃腺分泌增加,括約肌開放。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在肌層間和粘膜下層分別形成肌間神經叢(Auerbach‘s神經叢)和粘膜下神經濟管理(Meissner’s神經叢),副交感神經在此二叢的神經內換神經元后,發出的節后纖維與交感神經節后纖維共同支配平滑肌、腺體等效應器官。臨床上胃、十二指腸潰瘍時采用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即式斷迷走神經的胃前、后支,保留肝支和腹腔支,以減少胃的分泌和蠕動,但術后出現胃排空障礙。近年來有人主張行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即僅切斷胃前、后支向胃體發出的小支,而保留分布于幽門部的鴉爪支,使術后胃仍具有良好的排空工能。
胃的感覺神經伴隨交感、副交感神經走行。一般認為傳遞痛、溫覺纖維伴交感神經進入脊髓第6-9胸節,而傳遞其它感覺如饑餓、膨滿、惡心等的感覺纖維伴隨迷走神經進入延髓。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毦粤〖玻?/a>2024-09-0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ɑ魜y)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