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臨床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輔導:腹水


一、概述
正常腹腔內僅有少量液體,一般不超過200ml.當腹腔液體代謝失調時,可造成腹腔內積液過量形成腹水。腹水量超過1500ml會引起明顯的癥狀和體征。
二、病因、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
1.心血管系統疾病 如慢性右心衰竭、心包炎、肝靜脈或(和)下腔靜脈阻塞等。
2.肝臟及門靜脈系統疾病 如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肝臟腫瘤、門靜脈血栓等。肝臟疾病是引起腹水最常見的原因。
3.腹膜疾病 如各種原因引起的腹膜炎、惡性腫瘤。
4.胰腺疾病 如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等。
5.腎臟疾病 如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腎衰竭等。
6.淋巴系統疾病 如絲蟲病、腹腔淋巴瘤、胸導管或乳糜池梗阻。
7.腹腔器官破裂 如胃、腸、肝、脾、膽囊破裂等。
8.梅格斯(Meigs)綜合征 由盆腔腫瘤(絕大多數是卵巢纖維瘤)引起腹水。
9.營養不良性水腫 如慢性消耗性疾病、長期營養攝入障礙、蛋白丟失性胃腸疾病、重度燒傷。(白蛋白丟失引起的腹水、全身性水腫)
三、病史采集要點
(1)腹水產生的速度如何。心、肝、腎疾病及營養不良導致的腹水常緩慢出現。迅速出現的腹腔積液常與腹腔感染、門靜脈高壓癥、腸系膜靜脈血栓及腫瘤腹膜轉移等因素有關。
(2)有無眼瞼或下肢等其他部位的水腫。腎性水腫最先出現于眼瞼,心源性水腫則最先出現于下肢,肝臟疾病引起的腹水早于其他部位的水腫。
(3)有無心、肝、腎臟的疾病,有無結締組織病及營養不良的情況。
(4)伴隨癥狀
①伴發熱:腹水伴發熱考慮化膿性腹膜炎、結核性腹膜炎、重癥胰腺炎、惡性淋巴瘤,也可能為系統性紅斑狼瘡合并腹膜炎。(漿膜腔炎癥)
②伴腹痛:考慮腹腔臟器外傷、穿孔、出血、缺血壞死引起的腹腔積液,如果腹水合并感染,也會出現腹痛。
③伴腹瀉:考慮各種消化道感染、炎癥、腫瘤或吸收不良。嚴重的腹瀉可導致營養不良,重度營養不良時可出現腹腔積液。
④伴消化道出血:腹水伴嘔血,考慮肝硬化門脈高壓造成的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如以便血為主,應考慮腸道腫瘤。尿毒癥也可出現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障礙,胃腸紊亂、應激)
⑤伴發紺:應考慮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積液,特別注意有無縮窄性心包炎。
⑥伴全身水腫:腹腔積液為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腎病綜合征、重度營養不良等。
⑦伴腹部腫塊:胃腸道結核、腫瘤。女性患者考慮Meigs綜合征。
⑧伴胸腔積液:肝硬化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時可有右側胸腔積液和腹腔積液。胰性胸腔積液多在左側。Megis綜合征(盆腔腫瘤大多為卵巢纖維瘤、腹水和胸水)、結核性腹膜炎伴胸膜結核及結締組織病并發多漿膜腔積液時,均可有胸腔積液。
四、腹水體格檢查重點
(1)是否有全身其他部位的水腫,如眼瞼浮腫、下肢浮腫等。
(2)有無心力衰竭的體征,特別是右心衰竭。如發紺、頸靜脈怒張、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心尖搏動彌散、心界擴大、瓣膜雜音等。
(3)有無黃疸、肝掌、蜘蛛痣、肝脾腫大、腹壁靜脈曲張等肝病及門脈高壓體征。
(4)腹部檢查:首先注意腹部的外形,蛙狀腹提示腹腔積液;球狀腹、臍部深凹或局部隆起,則不一定有腹腔積液。注意腹壁靜脈曲張血流方向:門脈高壓時,臍以上血流方向向上,臍一下血流方向向下。移動性濁音檢查時特別注意“移動”,如平臥位兩側為鼓音,臍周為濁音,而且不隨移動而改變,則不是腹腔積液,應與卵巢巨大腫瘤相鑒別。
(5)有無腹壁柔韌感、腹膜炎三聯征(壓痛、肌緊張、反跳痛)及腹塊。
(6)有無脊肋角壓痛及腎區叩擊痛。
(7)直腸指檢:直腸惡性腫瘤腹膜轉移可形成腹水。
(8)有無其他漿膜腔積液:如胸腔積液、心包積液、關節腔積液等。多漿膜腔積液可能為結締組織病或低白蛋白血癥。
(9)女性病人考慮行婦科檢查以除外盆腔占位。
五、實驗室檢查
(1)血液及常規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腫瘤標志物、病毒性肝炎標志物等。
(2)腹腔積液常規、生化及腺苷脫氨酶、細菌培養、鱟試驗(檢驗內毒素血癥如腹腔重癥感染、腹膜炎、胰腺炎等)、乳糜定性試驗、病理細胞檢查。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細菌性痢疾)2024-09-0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霍亂)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傷寒)2024-08-25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2024-08-2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