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醫學微生物學》輔導:病毒的致病機制


病毒的致病機制
(1)病毒對宿主細胞的直接作用
①溶細胞型感染:多見于無包膜病毒。病毒的體外細胞培養可見細胞變形死亡形成空斑,稱作細胞病變效應(CPE)。溶細胞型感染是病毒感染中較嚴重的類型。
②非溶細胞型感染(穩定狀態感染):多見于有包膜并以出芽方式釋放的病毒,或有包膜病毒以高爾基體轉運并釋放的病毒。這些非殺細胞性病毒增殖時并不造成細胞結構的明顯破壞,但造成細胞的核酸合成和蛋白質合成受到抑制,表現為細胞融合;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形成包涵體;潛伏感染。
③基因組整合感染:某些DNA病毒的基因組DNA片段或某些RNA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組經逆轉錄生成的前DNA中間體,可持續插入宿主細胞染色體DNA鏈中,在進行基因復制時,不產生子代病毒,稱為整合。
④細胞增生與轉化:某些病毒感染,非但不抑制細胞生物合成,反而促進細胞增生甚至于癌變。此種使細胞的生物學性狀發生的改變,稱作細胞轉化。
⑤促進細胞凋亡:已證實有些病毒感染細胞后,可直接由病毒,或由病毒所編碼蛋白間接地作為誘導因子,引發細胞凋亡。此作用對機體是雙刃劍。
(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在病毒感染中,病毒的包膜抗原和衣殼抗原均可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包括抗病毒免疫和免疫病理,后者常導致組織損傷。
①體液免疫病理作用:當受感染的細胞表面存在病毒抗原時,可與體液中相應的抗體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產II型超敏反應,引發組織細胞損傷。
②細胞免疫病理作用:抗病毒免疫以細胞免疫為主,細胞免疫在發揮其抗病毒感染的同時,特異性細胞毒性T細胞(CTL)等,也對宿主細胞產生損傷,引起類似于胞內菌(如分枝桿菌)感染的Ⅳ型超敏反應。
③抑制免疫系統功能:直接殺傷免疫活性細胞;引起免疫抑制;引發自身免疫病。
- 2010醫師筆試考后交流與成績查詢
- 2011年醫師資格考試時間預測
- 小貼士:2010醫師考后必知流程
- 2009網校醫師資格考試輔導通過率
- 2010年醫師綜合筆試分數線預測
- 2010年醫師綜合筆試分數線的確定方法
- 2010年醫師資格考試醫師綜合筆試成績查詢預告
更多信息訪問:臨床醫師考試頻道 臨床醫師考試論壇 臨床醫師考試博客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細菌性痢疾)2024-09-0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霍亂)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傷寒)2024-08-25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2024-08-2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