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醫師[病理學]輔導:創傷愈合過程(3)


創傷愈合——肉芽組織增生和瘢痕形成
大約從第3天開始從傷口底部及邊緣長出肉芽組織,填平傷口。毛細血管大約以每日延長0.1~0.6mm的速度增長,其方向大都垂直于創面,并呈袢狀彎曲。肉芽組織中沒有神經,故無感覺。第5~6天起纖維母細胞產生膠原纖維,其后一周膠原纖維形成甚為活躍,以后逐漸緩慢下來。隨著膠原纖維越來越多,出現瘢痕形成過程,大約在傷后一個月瘢痕完全形成。可能由于局部張力的作用,瘢痕中的膠原纖維最終與皮膚表面平行。
瘢痕可使創緣比較牢固地結合。傷口局部抗拉力的強度于傷后不久就開始增加,在第3~5周抗拉力強度增加迅速,然后緩慢下來,至3個月左右抗拉力強度達到頂點不再增加。但這時仍然只達到正常皮膚強度的70%~80%。傷口抗拉力的強度可能主要由膠原纖維的量及其排列狀態決定,此外,還與一些其它組織成分有關。腹壁切口愈合后,如果瘢痕形成薄弱,抗拉強度較低,加之瘢痕組織本身缺乏彈性,故腹腔內壓的作用有時可使愈合口逐漸向外膨出,形成腹壁疝。類似情況還見于心肌及動脈壁較大的瘢痕處,可形成室壁瘤及動脈瘤。
表皮及其它組織再生 創傷發生24小時以內,傷口邊緣的表皮基底增生,并在凝塊下面向傷口中心移動,形成單層上皮,覆蓋于肉芽組織的表面,當這些細胞彼此相遇時,則停止前進,并增生、分化成為鱗狀上皮。健康的肉芽組織對表皮再生十分重要,因為它可提供上皮再生所需的營養及生長因子,如果肉芽組織長時間不能將傷口填平,并形成瘢痕,則上皮再生將延緩;在另一種情況下,由于異物及感染等刺激而過度生長的肉芽組織(exuberant granulation),高出于皮膚表面,也會阻止表皮再生,因此臨床常需將其切除。若傷口過大(一般認為直徑超過20cm時),則再生表皮很難將傷口完全覆蓋,往往需要植皮。
皮膚附屬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如遭完全破壞,則不能完全再生,而出現瘢痕修復。肌腱斷裂后,初期也是瘢痕修復,但隨著功能鍛煉而不斷改建,膠原纖維可按原來肌腱纖維方向排列,達到完全再生。
更多信息訪問:臨床醫師考試頻道 臨床醫師考試論壇 臨床醫師考試博客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細菌性痢疾)2024-09-0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霍亂)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傷寒)2024-08-25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2024-08-2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