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輔導:急性腸套疊治療


小兒急性腸套疊的治療有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兩種,非手術療法包括鋇劑灌腸、空氣灌腸和B超監視下水壓復位三種復位法。在我國多以空氣灌腸法為主。
(1)空氣灌腸復位法1)適應證與禁忌證:適應證為病程不超過48小時而全身情況尚好的病例。禁忌證為:①發病超過48小時(少數病例不到48小時)而全身情況顯著不良者;②腹部有壓痛、肌緊張、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③腹部異常膨脹,x線透視可見小腸嚴重積氣,并有多數張力性液平面者;④試用空氣灌腸時如逐步加壓8.0、l0.6、13.3kPa(60、80、100mmHg)而腸套疊陰影仍不移動、形態不變者,就應放棄注氣法而改用手術治療。
2)復位的鑒定:首先是根據上述的X線表現,還有以下幾點:①拔出氣囊肛管后,小兒排出大量臭氣和一些紫紅色黏液,并夾帶大量黃色糞液;②病兒很快入睡,不再有陣發性哭鬧;③腹部捫診原有腫塊不能再觸及;④碳劑試驗:口服0.5~1g活性炭,在腸套疊已整復的病兒,炭末將于6~8小時后由肛門排出,或于6小時后灌腸液中找到黑色炭末。
空氣灌腸的復位率可達90%以上。空氣整復法可并發腸穿孔。發現穿孔后應立即于劍突下插針排氣,然后手術修補。
(2)手術治療晚期比較嚴重的病例,或用空氣灌腸沒有達到復位的病例,都需手術治療,術前準備包括靜脈輸液,矯正水、電解質失衡,輸血,給氧,退熱,胃腸減壓等。術中如腸管未壞死,即行手法擠壓復位術。如闌尾有軋傷,呈現水腫和淤血時,亦可將其切除。晚期腸套疊腸管已壞死或高度水腫,往往不能復位,或復位后發現腸管已壞死,應該盡力爭取做腸切除一期吻合術。
?2009年臨床執業醫師保過招生簡章
?09臨床執業醫師網上輔導招生簡章
?2009年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報考指南專題
?2009年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
更多信息訪問:臨床執業醫師考試頻道 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論壇 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博客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細菌性痢疾)2024-09-0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霍亂)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傷寒)2024-08-25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2024-08-2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