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臨床執業醫師考點精講:錐體外系統損害的臨床表現


錐體外系統損害:廣義的錐體外系統尚包括:丘腦底核(又稱Luys核)、黑質、紅核、網狀結構、丘腦、小腦的齒狀核、前庭神經核及延髓的橄欖核等。它們與大腦皮質的聯系頗為廣泛,最主要者為運動區(第4區)和運動前區(第6區)。它們共同調節上、下運動神經元的運動功能。
錐體外系統損害的臨床表現錐體外系統病變所產生的癥狀有肌張力變化和不自主運動兩類。
1.錐體外系性肌張力增強 又稱肌強直,是伸肌和屈肌均增強。像彎曲軟鉛管樣的感覺,稱鉛管樣強直。肌強直兼有震顫者,當伸屈肢體時可感到在均勻的阻力上出現斷續的停頓,稱為齒輪樣強直。
2.它是人體某一個或多個功能區的節律性、不自主運動。震顫可分為靜止性震顫,位置性震顫,動作性震顫。
(1)靜止性震顫:指在肢體完全被支撐消除重力影響下,并且相應肌肉沒有自主收縮時產生的震顫。
(2)位置性震顫:指肢體或軀體某一部位抵抗重力而維持某種姿勢時發生的震顫。
(3)動作性震顫:指發生在肢體任何形式的運動中的震顫。
3.舞蹈樣動作:是一迅速多變、無目的、無規律、不對稱、運動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動作,可發生于面部、肢體及軀干,如擠眉弄眼、伸舌牽嘴、歪唇、聳肩、轉頸、上下肢舞動或伸屈手指等動作。做自主運動或情緒激動時加重,安靜時減輕,入睡后消失。
4.手足徐動:是手指或足趾間歇的、緩慢的、扭曲的、蚯蚓蠕動樣的伸展動作,指趾呈現各種奇異姿態,如手呈“佛手”樣。
5.肌張力障礙:是由促動肌和拮抗肌不協調地、間歇持續地收縮所造成的不自主運動和異常扭轉姿勢。頸部肌張力障礙稱為痙攣性斜頸。全身性肌張力障礙稱為扭轉痙攣。
6.抽動癥:是反復而突然發生的、迅速的、刻板或多變的、非節律性不自主運動,如眨眼、急速聳肩、發聲等。在一定時間內能控制。
以上是環球網校小編整理的“2021年臨床執業醫師考點精講:錐體外系統損害的臨床表現”。大家可提前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了解考試相關節點。環球網校小編還將為大家及時發布2021年臨床執業醫師綜合考試真題及答案、查分入口、成績單打印、證書領取等更多內容,點擊下方按鈕即可免費下載獲取。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ɑ魜y)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