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兒科學的知識點有哪些?


兒科學的任務是不斷探索兒科醫學理論,在實踐的基礎降低發病率、死亡率,增強兒童和青少年體質,提高兒童青少年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
2020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兒科學的知識點:
1.胎兒期:從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開始至胎兒出生為止,約40周。最初12周,最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流產、先天畸形、遺傳性疾病或宮內發育不良。
2.新生兒期:發病率及死亡率高,尤以早期新生兒(第一周新生兒)最高。
3.嬰兒期:出生后至滿1周歲之前,包括新生兒期在內。是小兒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身長在一年中增長50%,體重增加2倍。
4.幼兒期:1周歲后到滿3周歲之前。智能發育較快,語言、思維、自我意識發展迅速。開始行走,活動范圍增大。好奇心強,自我保護能力差。意外事故較多見。
5.學齡前期:3周歲后到6~7周歲入小學前。智能發育增快,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小兒可塑性較大,注意培養道德品質及生活習慣。意外事故較多見。意外事故較多見。
2020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兒科學的知識點:
6.青春期:女孩從11~12歲開始到17~18歲,男孩從13~14歲開始到19~20歲。身高增長顯著加速,是第二個體格生長高峰。第二性征及生殖系統迅速發育并逐漸成熟,性別差異明顯。
7.胸圍出生時比頭圍小1~2cm,約32cm;1周歲時與頭圍相等,約46cm。
8.兒科學的系統劃分,兒童主要以系統劃分呼吸、消化、循環、神經、血液、腎臟、內分泌、遺傳代謝、免疫及新生兒醫學等。此外還有傳染病和急救醫學等,雖然在分類上與內科相似,但是其研究內容及內在規律與成人差別頗大,不能混淆或替代。
9.小兒皮膚黏膜的屏障功能以及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功能均較成人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新生兒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的IgG,生后6個月以內有一定免疫作用,但六個月后逐漸消失,其自主合成IgG能力一般要到6~7歲才能達到成人水平。嬰兒期分泌型IgM抗體不能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所以新生兒易患革蘭陰性細菌感染。
以上內容為2020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兒科學的知識點有哪些?望大家在考前準備好考試必備物品和身份證件材料,按照準考證上的時間準時參加考試。為了大家能順利通過考試,環球網校小編準備了與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相關的各學科考試大綱和歷年真題等內容,點擊下方按鈕即可免費下載,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細菌性痢疾)2024-09-0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霍亂)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傷寒)2024-08-25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2024-08-2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