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的致病性-2018臨床執業醫師考試醫學微生物學考試輔導
更新時間:2017-11-20 11:25:37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
收藏


臨床執業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摘要 2018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備考已開始,環球網校搜集整理了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備考資料細菌的致病性-2018臨床執業醫師考試醫學微生物學考試輔導,希望對你的備考有幫助。更多考試資料請持續關注環球網校臨床執業醫
2018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備考已開始,環球網校搜集整理了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備考資料“細菌的致病性-2018臨床執業醫師考試醫學微生物學考試輔導”,希望對你的備考有幫助。更多考試資料請持續關注環球網校臨床執業醫師考試頻道,我們會不定時更新相關內容。
細菌在宿主體內寄生、繁殖并引起疾病的性能稱細菌的致病性。能使宿主致病的細菌稱為致病菌(pathogen)。細菌致病力的強弱程度稱為細菌的毒力(virulence),常用半數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或半數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表示。病原菌侵入機體能否致病取決于三個因素即細菌的毒力,細菌侵入的數量及侵入的部位。
細菌的毒力是由侵襲力和毒素決定的。
(一)侵襲力(invasiveness) 侵襲力指細菌突破宿主的防御屏障,在體內定居、繁殖及擴散的能力。構成侵襲力的組分,包括使細菌在體內定居的菌體表面結構,即普通菌毛(促進細菌吸附,定居作用)和脂磷壁酸(LTA),(與易感細胞表面受體結合使細菌在體內定居);增強抗吞噬作用的菌體表面結構,即莢膜、菌體表面蛋白(M蛋白)及表面抗原(K抗原、Vi抗原);以及細菌胞外酶,如血漿凝固酶可增強細菌抗吞噬能力,透明質酸酶、鏈激酶和DNA酶均增強細菌的擴散能力。
(二)(toxin) 細菌毒素按其來源、性質和作用的不同,可分為外毒素(exotoxin)和內毒素(endotoxin)兩大類,其主要區別見表5—7—2。
細菌外毒素與內毒素的主要區別

外陽內陰,外活內死,外蛋內糖!
編輯推薦:
以上就是環球網校為您整理的臨床執業醫師考試關于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干貨!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50個歷年考試要點分享2024-09-16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腫瘤)2024-09-08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運動系統(骨結核)2024-09-07
- 備考分享: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外科知識點2024-09-0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細菌性痢疾)2024-09-0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霍亂)2024-08-31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傷寒)2024-08-25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2024-08-24
- 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備考筆記--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2024-08-23
- 考前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100個(二)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