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城市規劃師考試《規劃原理》知識點(3)


編輯推薦:2014年城市規劃師VIP套餐
城市化的定義
城市化,或稱城鎮化是當今世界重要的社會、經濟現象之一。國際學術界對城市化的研究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但由于各學科對城市化的理解不一,關于城市化的概念迄今沒有一個完整統一的解釋。一種較為主要的提法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過程既為城市化。由于人口計算簡單易行、用一定可比的城市人口占地區總人口的百分比這一指標衡量城市化水平,為相關學科普遍接受。根據人口學、地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對城市化的不同理解,城市化一詞大致含義是:城市對農村影響的傳播過程;全社會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過程;人口集中的過程,包括集中點的增加和每個集中點的擴大;城市人口占全社會人口比例提高的過程。 美國學者弗里德曼將城市化過程區分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前者包括人口和非農業活動在不同規模城市環境中的地域集中過程、非城市型景觀轉化為城市型景觀的地域推進過程,即物化了的或實體化的過程;后者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在農村的地域擴散過程,即抽象的、精神上的過程。
城市化的歷史進程
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工業革命前時期。早期城市因生產力水平不高,可提供城市居民需要的農副產品數量有限,所以城市發展受到限制。那時城市數目少、規模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主要分布在灌溉發達、利于農業生產或便于向周圍征收農產品的地帶。早期城市主要為行政、宗教、軍事或手工業中心。這個階段延續的時間最長,城市人口增長緩慢,直到1800年,世界城鎮人口僅占總人口的3%。二是工業社會時期。18世紀中葉開始,迎來了城市發展史上一個嶄新的時期。在工業革命的浪潮中,城市發展之快、變化之巨,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工業化帶動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歐美國家城市數目激增,城市規模快速增長,英國在1900年城鎮人口比重達到75%,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城市化國家。近代世界城市化的又一特點是亞非國家城市化的興起,出現了一元的封建城市體系向封建城市與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結構轉化。世界城市體系的出現是近代城市化的第三個特點。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上升到29.2%。三是當代世界的城市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城市化開始形成世界規模。因為從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較快,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取得政治獨立以后,經濟上也有一定發展,這一切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的進程。發展中國家已經構成當今世界城市化的主體。
最新資訊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考點深度圖譜:歷年常考易錯點一文吃透2025-09-09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城鄉規劃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相關知識點2025-01-19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監督檢測相關知識點2025-01-1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土地管理相關知識點2025-01-17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歷史文化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6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居住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5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村莊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3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中心城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2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綜合交通及海洋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