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城市規劃原理考試知識點2


為幫助考生系統全面的復習城市規劃師課程,掌握城市規劃師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將2011年城市規劃原理考試重點資料進行整理匯總,希望對大家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lesson$
5、城市化的不同類型
一是以大城市和城市連綿區為主的城市化。大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主流,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如此。二是以中、小城市為主的城市化。有些西歐國家,如德國、荷蘭、奧地利、瑞士等經濟發達,城市化程度高,而城市體系以中、小規模的為主,只有個別大城市。 三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城市化。原蘇聯、東歐國家的城市化發展在集中的政治和經濟體制下,城市發展按國家經濟建設計劃和生產力布局規劃實現;由于經濟發展長期強調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因此城市體系結構以工業職能分工為主;強調地區平衡發展,嚴格控制大城市增長,積極發展中、小城市,注意縮小城鄉差別;首都發展過于集中,城市規模過大;城鎮集聚區形式有很大發展。
6、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化
80年代以來,我國城鎮人口人均增長率由前30年的2.71%上升到4.76%,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長0.57個百分點。到1998年未,全國共有設市城市668個,建制鎮18800個,與1980年相比設市城市和建制鎮分別增長了1.98倍和5.4倍,城市化水平按城鎮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23.9%。改革開放前,城市發展主要靠國家投資,特別是國家投資的重點工業項目和基本建設項目的引導。城市化基本上是“自上而下”式的,城市化的機制不健全。改革開放使我國城市化與城市發展的大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種變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①1978年底到1984年10月,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城鄉經濟復蘇,城市化與城市發展開始呈現活力,“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得到加強。②1984年10月到1991年底,改革開放的展開階段。經濟體制出現了結構性變化,由于市場調節作用的滲入,城市發展對國家投資的依賴逐步減弱,城市發展日趨多元化。③1992年春以來,改革的深化階段。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目標,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城市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認識和重視,城市化與城市發展空前活躍。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中心城市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城市不僅數量增加快,整體素質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90年代是我國設市城市數量增加最多的時期,同時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水平提高幅度最大、城市化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國城市化與城市發展的主要特點:城市化的重心仍在東部,但已開始向中、西部推進;區域發展對城市化的作用逐步加強;投資是影響城市化與城市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城市的產業結構在整體上仍以第二產業為主導;區域之間城市化水平出現階段性差異;城市中流動人口和暫住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空間拓展的速度較快,城市用地結構日趨完善。
7、當前世界城市發展的趨勢
一是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席卷全球。由于信息革命的到來,發達國家正在進行自60年代以來第二次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導致全球出現新一輪的勞動地域分工給若干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促進城市化快速發展,其中尤以亞州和拉丁美洲的城市化發展最為顯著。聯合國1990年對全球未來城市化進程進行了分析和預測,1995―2000年年均城市人口增長率發達地區0.8%,欠發達地區為3.8%;2020―2050年城市人口年均增長率發達地區為0.5%,欠發達地區為2.2%。由此看出,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城市人口都將經歷一個持續高速的發展。至2025年,全球城市化水平上升到65%(2000年約為51%),其中發展中國家上升至61%(2000年約為45%)。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迅速城市化的結果,是到2000年發展中國家特大城市的數量比1990年增長57%,使全球特大城市的數量和分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二是大都市連綿區仍然是全球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自70年代美國社會率先進入后工業社會以來,人們開始關注信息革命帶來的空間分散化趨勢,但這只適合于城市微觀區域,從宏觀區域來看,集中化趨勢似乎更明顯,近幾十年大都市連綿區在世界各國的快速發展印證了這一集中化趨勢。城市這種“大集中,小分散”的地域發展格局也許還會持續下去,從而有可能導致“鄉村城市化”和“城市郊區化”兩個過程合二為一。 三是首位城市主宰世界經濟趨勢明顯。7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的經濟重構使全球經濟實體多層次化,出現了全球經濟實體或跨國經濟組織。這些經濟實體的所在地在全球經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若干個全球信息節點城市發展成為世界城市或跨國城市,越來越控制和主宰著全球的經濟命脈。在若干城市首位度極高的格局和地區,首位城市左右和逐漸主宰該國或該地區經濟社會事務的趨勢亦已見端倪。四是全球開始掀起建設生態城市的浪潮。70年代信息革命以來,普通民眾的環境意識大大增強,從而使人們開始自覺杜絕資源利用上的浪費,自覺維護現有的基礎設施,自覺充分利用未充分開發的各種資源,結果使許多破舊城市日益朝清潔型、生態型和適宜居住型方向轉化。五是多極多層次世界城市網絡體系的形成。在工業社會,城市的增長潛力基本上取決于該城市的規模。在信息社會,城市的發展潛力卻取決于該城市與全球其他城市的相互作用強度和協同作用程度。因此,未來較小城市也可通過聯系網絡分享知識和技術,這種過程最終導致多極多層次世界城市網絡體系的形成。
2011年城市規劃師考前招生簡章 2011年城市規劃師考試時間確定
最新資訊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考點深度圖譜:歷年常考易錯點一文吃透2025-09-09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城鄉規劃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相關知識點2025-01-19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監督檢測相關知識點2025-01-1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土地管理相關知識點2025-01-17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歷史文化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6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居住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5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村莊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3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中心城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2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綜合交通及海洋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