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答題中應注意的事項(5-1)
更新時間:2009-10-19 15:27:29
來源:|0
瀏覽
收藏


城鄉規劃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分區規劃
要點:(1)原則確定土地使用性質,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
(2)市、區極公共設施的分布及用地規模。
(3)主、次干道的紅線位置、斷面、控制點坐標和標高。
(4)主要交叉口、廣場、停車場的位置和控制范圍。
(5)綠化系統、河湖水面、供電高壓走廊的確定。
(6)對外交通設施,風景名勝區的用地界線。
(7)文物古跡、傳統街區的保護范圍,提出空間形成的保護要求。
具體:
l 查看風玫瑰、圖例、比例尺、計算相關數據。分區功能是否符合總規要求,能否指導詳規的編制。
l 人口布局和總量控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總規布局和人口布局的大要求。
l 分區中心、地區中心、居住區中心、公益性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用地規模大小是否適中,布局是否合理。
l 城市道路、綠地、對外交通系統是否符合總規要求,與周邊的協調。
l 歷史街區保護范圍的劃定是否合理,控制要求是否明確。
l 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目標是否明確、合理、是否適合近、遠期發展的要求,容量是否合理,用地是否已界定。
l 是否符合城市人民政府的意見。
居住小區規劃
一、查看相關數據
1、風玫瑰
2、比例尺 1:500-1:1000
3、圖例
4、承接上一層次規劃的要求
布局原則: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組織管理。
2、組織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的公共活動中心、方便經營、使用和社會化服務。
3、合理組織人流、車流,有利安全防衛。
4、構思新穎,體現地方特色。
二、總體布局:綜合考慮路網結構、公建與住宅布局、群體組合、綠地系統及空間環境等的內在聯系,構成一個完善的、相對獨立的有機整體。
1、協調:布局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影響區(工業、交通)結合得較好、自然,與城市的關系造成不同的出行方向的合理性。
2、功能:劃分明確,中心綠地及公建服務設施選址準確,位置得當。
3、組團:劃分合理,結構清晰,分布均衡。將組團間消極空間設計為綠地、停車場,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美化了環境,方便了小區居民。
4、整體空間形態:建筑布置規整而富有變化,形成多樣而相得益彰,順應外圍自然景觀,使小區內綠地與自然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小區景觀設計的均好性。
5、城市活動空間的環境設計:處理好建筑、道路、廣場、院落、綠地和建筑小品及其與人的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
三、住宅布置
l 住宅間距合理,朝向滿足氣候的影響,不低于大寒日照1小時的標準。
l 消防間距(6、9、13)符合要求。
l 中、高、低層住宅的位置恰當,形成錯落有致的小區景觀輪廓線。
l 住宅戶型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l 聯排式住宅取30m左右,多層住宅高標準,4層以上的電梯、無電梯住宅不超過6層。
l 住宅形勢活潑中,便于標識,利于景觀及認知。
l 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應避免直接開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區級道路。
一、 配套公建與公共活動中心
1、內容:配套設施齊全,公共活動中心應設置殘廢人通道,坡度<2.5%,寬度>2.5m。
2、位置:分布合理,配建公共停車場(庫)。
3、面積:與人口規模相適應。
4、服務半徑:小區400-500m,組團級150-200m。
5、交通流量:交通方便,人流集中,符合上、下班走向。
6、協調:小區中心宜與公共綠地相鄰布置,或靠近自然景觀的河湖水面。
二、 道路交通
1、道路結構
●路網清晰,主次分明,地震六度以上的地區,考慮防災救災。
●與城市道路的接口交角>75°有利于交通組織,至少兩個出入口。
2、居住區出入口
●景觀廣場的設計合人行和車行非常有序,強化小區主入口的形象和功能。
要點:(1)原則確定土地使用性質,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
(2)市、區極公共設施的分布及用地規模。
(3)主、次干道的紅線位置、斷面、控制點坐標和標高。
(4)主要交叉口、廣場、停車場的位置和控制范圍。
(5)綠化系統、河湖水面、供電高壓走廊的確定。
(6)對外交通設施,風景名勝區的用地界線。
(7)文物古跡、傳統街區的保護范圍,提出空間形成的保護要求。
具體:
l 查看風玫瑰、圖例、比例尺、計算相關數據。分區功能是否符合總規要求,能否指導詳規的編制。
l 人口布局和總量控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總規布局和人口布局的大要求。
l 分區中心、地區中心、居住區中心、公益性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用地規模大小是否適中,布局是否合理。
l 城市道路、綠地、對外交通系統是否符合總規要求,與周邊的協調。
l 歷史街區保護范圍的劃定是否合理,控制要求是否明確。
l 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目標是否明確、合理、是否適合近、遠期發展的要求,容量是否合理,用地是否已界定。
l 是否符合城市人民政府的意見。
居住小區規劃
一、查看相關數據
1、風玫瑰
2、比例尺 1:500-1:1000
3、圖例
4、承接上一層次規劃的要求
布局原則: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組織管理。
2、組織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的公共活動中心、方便經營、使用和社會化服務。
3、合理組織人流、車流,有利安全防衛。
4、構思新穎,體現地方特色。
二、總體布局:綜合考慮路網結構、公建與住宅布局、群體組合、綠地系統及空間環境等的內在聯系,構成一個完善的、相對獨立的有機整體。
1、協調:布局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影響區(工業、交通)結合得較好、自然,與城市的關系造成不同的出行方向的合理性。
2、功能:劃分明確,中心綠地及公建服務設施選址準確,位置得當。
3、組團:劃分合理,結構清晰,分布均衡。將組團間消極空間設計為綠地、停車場,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美化了環境,方便了小區居民。
4、整體空間形態:建筑布置規整而富有變化,形成多樣而相得益彰,順應外圍自然景觀,使小區內綠地與自然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小區景觀設計的均好性。
5、城市活動空間的環境設計:處理好建筑、道路、廣場、院落、綠地和建筑小品及其與人的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
三、住宅布置
l 住宅間距合理,朝向滿足氣候的影響,不低于大寒日照1小時的標準。
l 消防間距(6、9、13)符合要求。
l 中、高、低層住宅的位置恰當,形成錯落有致的小區景觀輪廓線。
l 住宅戶型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l 聯排式住宅取30m左右,多層住宅高標準,4層以上的電梯、無電梯住宅不超過6層。
l 住宅形勢活潑中,便于標識,利于景觀及認知。
l 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應避免直接開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區級道路。
一、 配套公建與公共活動中心
1、內容:配套設施齊全,公共活動中心應設置殘廢人通道,坡度<2.5%,寬度>2.5m。
2、位置:分布合理,配建公共停車場(庫)。
3、面積:與人口規模相適應。
4、服務半徑:小區400-500m,組團級150-200m。
5、交通流量:交通方便,人流集中,符合上、下班走向。
6、協調:小區中心宜與公共綠地相鄰布置,或靠近自然景觀的河湖水面。
二、 道路交通
1、道路結構
●路網清晰,主次分明,地震六度以上的地區,考慮防災救災。
●與城市道路的接口交角>75°有利于交通組織,至少兩個出入口。
2、居住區出入口
●景觀廣場的設計合人行和車行非常有序,強化小區主入口的形象和功能。
編輯推薦
上一篇:實務答題中應注意的事項(四)
下一篇:實務答題中應注意的事項(5-2)
最新資訊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考點深度圖譜:歷年常考易錯點一文吃透2025-09-09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城鄉規劃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相關知識點2025-01-19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監督檢測相關知識點2025-01-1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土地管理相關知識點2025-01-17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歷史文化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6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居住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5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村莊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3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中心城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2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綜合交通及海洋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