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項選擇題(25×1=25分,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1.下列各項中,屬于接受風險的對策是( )。 A.放棄NPV<0的投資項目 B.進行高、中、低風險組合投資 C.向保險公司投保 D.提取壞賬準備 【答案】:D 【解析】:四個備選 【答案】分別屬于規避風險、減少風險、轉移風險和接受風險的對策。 2.相對于股票、留存收益籌資,吸收直接投資最大的好處是( )。 A.能盡快形成生產能力 B.有利于降低財務風險 C.有利于增強企業信譽 D.擴大公司知名度 【答案】:A 【解析】:BC是權益性籌資共同的優點,擴大知名度則是上市的優點,所以,吸收直接投資最突出的優點是能盡快形成生產能力。 3.出于穩健性原則考慮,已獲利息倍數應與企業歷年資料中的( )的數據進行比較。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數 D.根據需要選擇 【答案】:B 【解析】:為了評價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可以將已獲利息倍數與本公司歷史最低年份的資料進行比較。 4.某公司一車間為人為利潤中心:2007年4月營業收入80萬元,已售產品變動成本45萬元,車間主任可控固定成本7萬元,車間主任不可控固定成本5萬元,分配公司管理費用8萬元。該中心負責人可控利潤總額為( )萬元。 A.35 B.28 C.23 D.15 【答案】:B 【解析】:中心負責人可控利潤總額=收入-變動成本-中心負責人可控固定成本 =80-45-7=28萬元 5.某公司最近4年銷售收入如下表: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營業收入 1700 6800 9000 13600 2006年3年銷售增長率為( )。 A.100% B.397% C.128% D.68% 【答案】:A 【解析】:3年平均增長率= 6.為方便起見,通常用( )近似地代替無風險收益率。 A.銀行貸款利率 B.短期國債利率 C.長期國債利率 D.股票收益率 【答案】:B 【解析】:無風險收益率=時間價值+通貨膨脹補償率。無風險收益率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沒有違約風險,二是不存在再投資收益的不確定。只有短期國債能同時滿足條件。 7.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存貨缺貨損失的是( ). A.材料供應中斷 B.改海運為空中運輸 C.存貨殘損變質 D.因發貨延遲導致退貨損失 【答案】:C 【解析】:存貨殘損變質屬于存貨儲存成本。 8.某公司流動資產720萬元,其中臨時性流動資產比率為70%;流動負債400萬元,其中臨時性流動負債比率55%,該公司執行的是( )的短期籌資和長期籌資的組合策略。 A.平穩型 B.保守型 C.積極型 D.隨意型 【答案】:A 【解析】: 臨時性流動資產=720×70%=504萬元;臨時性流動負債=400×55%=220萬元。由于504>220,所以,該公司執行的是風險大收益高的平穩型組合策略。 9.下列屬于金融期貨的是( )。 A.大豆 B.黃銅 C.石油 D.股指期貨 【答案】:D 【解析】:ABC屬于商品期貨。 10.下列應優先滿足留存需要的股利分配政策是( )。 A.剩余股利政策 B.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固定或持續增長股利政策 【答案】:A 【解析】:剩余股利政策是以留存收益最大限度滿足投資需要后,將剩余部分分配的股利政策,從順序上講,優先留存剩余分配。 11.能保證預算的連續性,對未來有較好原期指導性的預算編制方法是( )。 A.固定預算 B.彈性預算 C.滾動預算 D.零基預算 【答案】:C 【解析】:滾動預算就是遠期指導性。 12.基金的價值取決于( )。 A.投資所帶來的未來利得 B.基金凈資產的現在價值 C.基金凈資產的未來價值 D.未來現金流量 【答案】;B 【解析】:由于基金組合不斷變換,未來收益難以確定,加上資本利得是投資基金的主要收益來源,但由于價格的變化使利得也難以估計,所以,基金的價值取決于現在價值。 D.年金現值 【答案】:C 【解析】:復利終值與復利現值互為逆運算;償債基金是年金終值的逆運算;資本回收則與年金現值有逆運算關系。 18.實際上屬于日常業務預算但被納入成為預算體系的是( )。 A.銷售預算 B.成本預算 C.財務費用預算 D.現金預算 【答案】:C 【解析】:財務費用預算應當是日常業務預算,但由于該預算需要利用現金預算的數據分析填列,被納入財務預算中。 19.如何企業都可以利用的融資方式是( )。 A.銀行借款 B.商業信用 C.發行股票 D.發行債券 【答案】:B 【解析】:各種籌資方式的條件。 20.籌資費用可以忽略不計,又存在稅收擋板效應的籌資方式是( )。 A.普通股 B.債券 C.銀行借款 D.留存收益 【答案】:C 【解析】:銀行借款手續費率很低可忽略不計,作為負債又可在稅前扣除成本費用。 21.決定股票價值計算的因素不包括( ) A.預期股利 B.股利增長率 C.期望報酬率 D.純利率 【答案】:D 【解析】:股票價值是其未來現金流入量的現值,其受預期股利、期望保存率和股利增長率的影響。純利率是無風險報酬率,股票是風險投資。 22.在缺點最佳現金持有量,在決策過程中不需要考慮的是( )。 A.機會成本 B.短缺成本 C.轉換成本 D.管理成本 【答案】:D 【解析】:現金的成本分析模式要求機會成本與短缺成本之和最小;現金管理的存貨模式要求機會成本與轉換成本之和最低。所以,管理成本與現金持有量無關。 23.某股票現行市場價格50元/股,認購股權證規定認購價40元/股,每張權證可認購2股普通股,則每張認購股權證的理論價值為( )元。 A.5 B.10 C.15 .20 【答案】:D 【解析】:理論價值=2(50-40)=20元 24.某項目需要投資3000萬元,其最佳資本結構為60%負債:40%股權;其中股權資金成本為12%,債務資金則分別來自利率為8%和9%的兩筆銀行貸款,分別占債務資金的35%和65%,如果所得稅率為33%,該投資項目收益率至少大于( )時,方案才可以接受。 A.12% B.8.2890% C.8% D.9% 【答案】:B 【解析】:WACC=40%×12%+8%(1-33%)×60%×35%+9%(1-33%)×60%×65%=8.2890% 方案的預期收益率不低于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時,可以接受。 25.兩車間之間轉移半成品時,A車間以10元計收入,二車間以8.8元計成本,該企業采用的是( )轉移價格。 A.市場價格 B.協商價格 C.雙重價格 D.成本加成價格 【答案】:C 【解析】:轉移雙方用不同價格分別計算各自的收入和成本,其差異最終由會計調整,為雙重轉移價格。該價格并不影響整個企業利潤的計算。
二、多項選擇題(10×2=20分,多選、少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1.在計算下列( )籌資方式的資金成本時可以不考慮籌資費用對資金成本的影響。 A.銀行借款 B.發行債券 C.增發股票 D.留存收益 【答案】:AD 【解析】:銀行借款手續費率很低,通常可忽略不計,留存收益則沒有籌資費用發生。根據《公司法》規定,向公眾發行股票和債券必須委托證券經營機構,籌資費用一般不得忽略。 2.為確定經營期現金凈流量必須估算構成固定資產原值的資本化利息,影響資本化利息計算的因素有 A.長期借款本金 B.借款利息率 C.建設期年數 D.單利計算方法 【答案】:ABC 【解析】:估算固定資產資本化利息時,可根據長期借款本金、建設期年數、借款利息率按復利方式計算。并假定建設期間的資本化利息全部計入固定資產原值。 3.下列屬于衍生金融資產投資的對象包括( )。 A.期貨 B.期權 C.股票 D.可轉換債券 【答案】:ABD 【解析】:衍生金融資產投資包括期貨、期權、購股權證、可轉換債券等。股票和債券屬于基本(原生)金融產品。 4.計算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可采用( )計算。 A.賬面價值權數 B.市場價值權數; C.目標價值權數 D.均可 【答案】:ABC 【解析】:賬面價值權數反映過去,不符合市場價值,不利于預測和決策;市場價值權數反映現在,但市場價格頻繁變動;目標價值權數反映未來,但很難客觀確定證券目標價值,不易推廣。 5.現金預算是用價值量表現( )的財務預算。 A.營業現金收入 B.營業及資本化現金支出 C.現金余缺 D.資金的籌措與運用 【答案】:ABCD 6.剩余股利政策適用于( )。 A.公司初創階段 B.快速成長階段 C.穩定增長階段 D.公司衰退階段 【答案】:AD 【解析】:快速成長階段適用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穩定增長階段適用固定或持續增長股利政策;成熟階段適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而初創和衰退期則適用剩余股利政策。 7.公司內部控制的參與者中不包括( )。 A.股東 B.經營者 C.董事會 D.債權人 【答案】:AD 【解析】:在兩權分離的情況下,股東和債權人屬于外部人員。內部控制由董事會、經營者和企業員工參與,其目的是實現企業的基本目標。 8.ERP系統可全面適用于( )的管理。 A.采購成本 B.生產成本 C.存貨成本 D.生產環節資金運作 【答案】:ABCD 【解析】:ERP的適用范圍。 9.可以用于資金資金預測的比率指標有( )。 A.資金與銷售間的比率 B.資產周轉率 C.存貨周轉率 D.應收賬款周轉率 【答案】:ACD 10.有效率差異的成本項目有(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變動制造費用 D.固定制造費用 【答案】:BCD 【解析】:直接材料有量差與價差,其他成本項目因完成實際產量使用的工時與預算的差異則是效率差異。零的情況下,計算機確認的現金凈流量會比實際晚一年,計算機自動生成的IRR小于實際的內部收益率。 5.允許缺貨情況下的存貨定貨批量略高于基本經濟定貨批量( )。 【答案】:對 【解析】:允許缺貨條件下,經濟批量 ; 不允許缺貨條件下,經濟批量 ,由公式可以分析結果。 6.除息日后股票的價格會下跌,跌幅約為分派的股利( )。 【答案】:對 【解析】:從除息日開始,股票中不再包含領取 的權利,由于失去“附息“的權利,股價大約下跌,下降約為紅利水平。 7.在編制彈性預算時,可將業務量水平定在正常生產能力的70%~110%,或以歷史最高業務量與歷史最低業務量作為預算編制業務量的上下限。( ) 【答案】;錯 【解析】:正常業務量的70%~120%之間。 8.或有負債比率是或有與所有者權益之比,該指標越高,反映企業承擔的風險越大( )。 【答案】:對 【解析】:或有負債包括包括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對外擔保、未決訴訟等涉及的金額以及其他或有負債。該比率說明所有者權益對或有負債的保障程度,指標小,風險低,指標大風險高。 9.公司治理和財務監控屬于財務管理的金融環境的范疇( )。 【答案】;錯 【解析】:財務管理環境是對企業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產生影響的企業內外部各種條件的統稱,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和金融環境。其中法律環境中包括該組織法規、公司治理與財務監控和稅法。 10.按照股權認購數量的約定方式不同,可將其分為備兌認股權證和配股權證( )。 【答案】;對 【解析】:認購股權證分類。 三、計算題(4×5=20分,要求計算的題目必須有計算步驟,計算結構除特殊要求外保留2位小數,要求【解析】、分析和說明理由的題目必須配以文字說明) 1.某公司2006年有關資料如下:總資產3000萬元,資產負債率60%,公司現有普通股600萬股,負債全部為長期債務,利率為9%。營業收入4200萬元,凈利潤336萬元,分配現金股利134.4萬元。適用所得稅率為30%。 要求:(1)計算公司的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指標; (2)利用杜邦分析體系計算凈資產收益率; (3)計算財務杠桿系數 (4)計算每股凈資產,并假設2007年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和每股凈資產均比2006年增長10%,用因素分析法確定每股收益的變化。(中間過程保留小數點后3位,最終結果保留小數點后2位) 【答案】:(1)銷售凈利潤率=336/4200×100%=8% 資產周轉率=4200/3000=1.4(次) 權益乘數=1/(1-60%)=2.5 (2)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8%×1.4×2.5=28% (3)息稅前利潤=凈利潤/(1-所得稅率)+利息費用 =336/70%+(3000×60%×9%)=480+162=642(萬元) 財務杠桿系數=EBIT/I=642/162=3.96 (4)每股收益=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每股凈資產 每股凈資產=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普通股股數=1200/600=2元/股 指標 銷售凈利潤率 資產周轉率 權益乘數 每股凈資產 2006 8% 1.4 2.5 2 2007 8.8% 1.54 2.94 2.2 2007年資產負債率=60%(1+10%)=66% 權益乘數=1/(1-66%)=2.94 2006年每股收益=8%×1.4×2.5×2=0.56(元/股) 2007年每股收益=8.8%×1.54×2.94×2.2=0.88(元/股) 銷售凈利潤率提高對EPS影響=(8.8%-8%)×1.4×2.5×2=0.056(元/股) 資產周轉速度加快對EPS影響=8.8%×(1.54-1.4)×2.5×2=0.062(元/股) 資產負債率提高對EPS影響=8.8%×1.54×(2.94-2.5)×2=0.119(元/股) 每股收益增加對EPS影響=8.8%×1.54×2.94×(2.2-2)=0.080(元/股) 【解析】:0.056+0.062+0.119+0.080=0.88-0.56=0.32 6. 某公司生產甲產品,有關資料如下: (1)標準成本卡片 直接材料(100KG×0.3元/KG) 30 直接人工(8小時×4元/小時) 32 變動制造費用((8小時×1.5元/小時) 12 固定制造費用((8小時×1元/小時) 8 單位成本 82 (2)本月生產450件甲產品,實際消耗材料45500KG,單位成本0.27元/KG,實際耗時 3500小時,實際人工費用14350元,實際變動制造費用5600元,實際固定制造費用3675元。預計產量標準工時4000小時。 要求(1)計算本月成本差異總額 (2)確定各因素的成本差異。 【答案】;(1)本月成本差異=(45500×0.27+14350+5600+3675)-450×82=-990(有利) (2)①材料成本差異=45500×0.27-450×100×0.3=-1215(不利) 材料價格差異=45500(0.27-0.3)=-1365(有利) 材料數量差異=(45500-450×100)×0.3=150(不利) ②直接人工差異=14350-450×8×4=-50(有利)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3500-450×8)×4=-400(有利)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3500×(14350/3500-4)=350(不利) ③變動制造費用差異=5600-450×8×1.5=-200(有利)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3500-450×8)×1.5=-150(有利)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3500×(5600/3500-1.5)=350(不利) ④固定制造費用差異3675-450×8×1=75(不利)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3675-4000×1=-325(有利)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3500-450×8)×1=-100(有利) 固定制造費用產量差異=(4000-3500)×1=500(不利) 3.某公司年銷售額為6000萬元,目前的信用條件是2/10,1/10和N/30,估計有70%(客戶以金額計)享受2%的折扣,15%的客戶享受1%的折扣,變動成本率為60%,收賬費用75萬元,壞賬損失率3%;資金成本率為8%。(一年按360天計算) 要求:(1)計算信用成本前收益;(2)計算平均收現期;(3)計算應收帳款的機會成本;(4)計算信用成本后收益。 【答案】:(1)信用成本前收益=6000(1-60%)-6000(70%×2%+15%×1%)=2307萬元 (2)平均收現期=70%×10+15%×20+15%×30=14.5(天) (3)應收賬款機會成本=6000/360×14.5×70%×8%=11.6萬元 (4)信用成本后收益=2307-(11.6+75+6000×3%)=2307-266.6=2040.4(萬元) 4.某公司2006年銷售商品12 000件,單價為240元,單位變動成本為180元,全年發生固定成本總額320 000元。該企業擁有總資產5 000 000元,資產負債率為40%,債務資金的利率為8%,權益資金中有50%普通股,普通股每股面值為20元。企業的所得稅稅率為33%。 要求:分別計算(1)單位貢獻邊際(2)貢獻邊際總額(3)息稅前利潤EBIT(4)利潤總額(5)凈利潤(6)普通股每股收益EPS(7)經營杠桿系數DOL(8)財務杠桿系數DFL(9)復合杠桿系數DCL 【答案】:(1)單位邊際貢獻=240-180=60(元) (2)邊際貢獻總額=12000×60=720 000(元) (3)息稅前利潤EBIT=720000?320000=400 000(元) (4)利潤總額=息稅前利潤-利息=EBIT?I =400 000?5 000 000×40%×8% =400 000?160 000=240 000(元) (5)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EBIT?I)(1?T) =240000×(1-33%)=160 800(元) (6)普通股每股收益EPS=[(EBIT?I)(1?T)-D]/N =160800/75000=2.144(元/股) (7)經營杠桿系數DOL=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720 000/400 000=1.8 (8)財務杠桿系數DFL=EBIT/(EBIT-I)=400 000/240 000=1.67 (9)復合杠桿系數DCL=DOL×DFL=1.8×1.67=3.01
四、 綜合題(本類試題有2小題,第1小題15分,第2小題10分。要求計算的題目必須有計算步驟,計算結構除特殊要求外保留2位小數,要求【解析】、分析和說明理由的題目必須配以文字說明) 1. 某公司有關資料如下: (1)2006年銷售收入8000萬元,變動成本率65%,含折舊攤銷在內的固定成本為1200萬元;所得稅率為30%; (2)公司所有者權益為3000萬元,全部為普通股股本,普通股300萬股,市價10元;負債率40%,全部為長期債務,利率為8%,各種籌資費用忽略不計; (3)根據分析,該公司股票β系數1.6,短期國債收益為4.6%,市場風險溢價率9%; (4)公司執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股利支付率為40%,未來3年公司快速成長,增長率為15%,4-5年增長率為10%,以后各年進入穩定不變階段; (5)2007年公司擬投產新產品,預計增加資金500萬元,可采用以10%的年利率發行債券或以每股10元價格增發股票方式追加資金,預計新產品投產后增加息稅前利潤66萬元. 要求(1)計算2006年度該公司息稅前利潤; (2)2006年度凈利潤和每股收益、每股股利; (3)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式計算股票投資人期望的收益率、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4)股票的內在價值(三階段模型); (5)計算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下的息稅前利潤; (6)公司應采用哪種方式籌資? (7)在無差別點條件下,該公司財務杠桿系數? 【答案】:(1)息稅前利潤=8000(1-65%)-1200=1600(萬元) (2)凈利潤=1600(1-30%)=1120(萬元) 每股收益=1120/300=3.73元 每股股利=3.73×40%=1.492(元) (3)權益資金成本=4.6%+1.6×9%=19.6%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19.6%×60%+8%(1-30%)×40%=11.76%+2.24%=14% (4)計算股票內在價值 快速成長(15%) 穩定成長(10%) 零成長0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每股股利 1.72 1.98 2.18 2.40 2.64 2.64 復利現值系數(14%) 0.8772 0.7695 0.6750 0.5921 0.5194 現值 1.51 1.52 1.47 1.42 1.37 股票價值=(1.51+1.52)+(1.47+1.42+1.37)+(2.64/14%)×0.5914 =7.29+11.15=18.44(元) (5)計算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下的息稅前利潤(設負債為1,股票為2) 增加資金方式 債券1 股票2 股數 300 350=300+500/10 利息 146=(3000×40%×8%)+500×10% 96 則無差別點下的EBIT0=(N2×I1-N1×I2)/(N2-N1) =(350×146-300×96)/(350-300)=446(萬元) 因為,增加新產品后,預計息稅前利潤=1600+66=1666>446萬元 結論:選擇債券追加資金。 (6)財務杠桿系數=1666/(1666-146)=1.096 2.公司擬分別將3200萬元和2500萬元投資于A和B項目。 A項目建設期1年,建設期初投資3000萬元購建固定資產,第1年末墊付200萬元流動資金,建設期間發生資本化利息300萬元。固定資產直線法計提折舊,使用壽命10年,期滿無殘值。該項目每年預計采購材料300萬元,工資及福利費用120萬元,其他費用25萬元;每年營業收入1200萬元。 B項目建設期2年,于第1年初和年末分別投入1500萬元和1000萬元,建設期間計發生資本化利息400萬元。固定資產直線法計提折舊,使用壽命8年,期滿殘值為100萬元。每年營業收入1500萬元,經營期各年不包含財務費用的總成本費用為720萬元,其中每年采購材料等費用為340萬元。 公司為一般納稅人,適用增值稅率17%,按7%和3%分別計算并交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該公司不交納營業稅和消費稅。 所得稅率為33%,投資人要求的報酬率為12%。 要求(1)計算A和B項目的項目計數期; (2)A和B項目各年的折舊; (3)A和B項目各年的經營成本; (4)A和B項目各年的營業稅金及附加; (5)A和B項目各年的息稅前利潤; (6)A和B項目各年的息前稅后利潤; (7)A和B項目各年的現金凈流量; (8)A和B項目的凈現值; (9)如果公司資金有限,只能上一個新項目,用最短計算期法判定應選擇哪一方案? 【答案】:(1)項目計算期=建設期+經營期 A項目計算期=1+10=11年 B項目計算期=2+8=10年 (2)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始投資+資本化利息)-殘值]/使用年限 A項目年折舊額=(3000+300)/10=330(萬元) B項目年折舊額=[(1500+1000+400)-100]/10=350(萬元) (3)經營成本=材料+工資+其他=不含財務費用的總成本費用-折舊-攤銷 A項目年經營成本=300+120+25=445(萬元) B項目年經營成本=720-350=370(萬元) (4)營業稅金及附加=應交增值稅×(7%+3%) =[(營業收入-材料成本)×17%]×(7%+3%) A項目年營業稅金及附加=(1200-300)×17%×10%=15.3(萬元) B項目年營業稅金及附加=(1500-340)×17%×10%=19.72(萬元) (5)息稅前利潤=(營業收入-經營成本-折舊-營業稅金及附加) A項目各年息稅前利潤=1200-445-330-15.3=409.7(萬元) B項目各年息稅前利潤=1500-720-19.72=760.28(萬元) (6)息前稅后利潤=息稅前利潤(1-所得稅率) A項目各年息前稅后利潤=409.7(1-33%)=274.5(萬元) B項目各年息前稅后利潤=760.28(1-33%)=509.39(萬元) (7)建設期現金凈流量=-原始投資 經營期現金凈流量=息前稅后利潤+折舊+攤銷+回收額 A項目各年NCF NCF0=-3000萬元 NCF1=-200萬元 NCF2-10=274.5+330=574.5(萬元) NCF11=274.5+330+(0+200)=774.5(萬元) B項目各年NCF NCF0=-1500萬元 NCF1=-1000萬元 NCF2=0萬元 NCF3-9=509.39+350=859.39(萬元) NCF10=509.39+350+(100+0)=959.39(萬元) (8)A項目凈現值 =[574.5×P/A(9,10%)+774.5×P/F(10,10%)]×P/F(1,10%)-[3000+200×P/F(1,10%)] =3279.23-3181.82=97.42(萬元) B項目凈現值 =[859.39×P/A(7,10%)+959.39×P/F(8,10%)]×P/F(2,10%)-[1500+1000×P/F(1,10%)] =3827.39-2326.4=1500.99(萬元) (9)最短計算期法 A項目凈現值=[97.42/P/A(11,10%)]×P/A(10,10%) =97.42/6.4951×6.1446=92.16(萬元) B項目凈現值=1500.99(萬元) 由于B項目計算期10年,所以最短計算期10年,不需要再計算B項目的凈現值. 在最短計算期法下,B項目的凈現值遠大于A項目同樣年限下的凈現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