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執業藥師 > 執業藥師備考資料 > 執業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中藥綜合技能(3)

執業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中藥綜合技能(3)

更新時間:2013-04-18 09:38:21 來源:|0 瀏覽0收藏0

執業藥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2013執業藥師考試復習資料

  考點61:問汗

  1.表證辨汗:可分辨感受外邪的性質和正氣的盛衰。表證無汗,多屬外感寒邪,如傷寒表實證之類。表證有汗,多屬外感風邪,如太陽中風證之類。

  2.自汗:經常汗出不止,活動后更甚的是自汗,多因氣虛衛陽不固所致。

  3.盜汗:入睡則汗出,醒后則汗止的是盜汗,多因陰虛而致。

  4.大汗:汗出蒸蒸,并見高熱不已,煩渴飲冷,脈洪大等癥,是為陽熱內盛迫汗外泄的實熱證。若大汗淋漓,伴有呼吸喘促、神疲氣弱、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癥,則為陽氣將絕,元氣欲脫,津隨氣泄的危候,故稱為"絕汗",又稱"脫汗".

  5.戰汗:先見全身戰栗,幾經掙扎,而繼之汗出的是戰汗,是邪正相爭,病變發展的轉折點。

  6.頭汗:汗出僅限于頭部,多由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郁蒸所致。

  7.半身汗:半側身體出汗,或見于左側,或見于右側,或見于上半身,或見于下半身,統為風痰或風濕之邪阻滯經脈,或營衛不周,或氣血不和所致。

  8.手足心汗:若汗出過多,又兼見口干咽燥,便秘尿黃,脈細等,則為陰經郁熱熏蒸所致,以手足心為手厥陰、足少陰經脈所過之處。汗出過多,獨見于心胸部,多因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所致。

  考點62:疼痛的性質

  1.脹痛:在很多部位中都可以出現,以胸脘、腹部為最多。脹而且痛者多是氣滯。

  2.重痛:疼痛并有沉重的感覺稱為重痛,多見于頭部、四肢及腰部,多因濕邪困遏氣血所致。

  3.刺痛:疼痛如針刺的稱為刺痛,是瘀血疼痛的特點之一,以胸脅、少腹、小腹、胃脘部出現為多。

  4.絞痛:痛如絞割的稱為絞痛,多因有形實邪閉阻氣機而成。如心血瘀阻引起的真心痛;蛔蟲上竄引起的脘腹痛;石淋引起的小腹痛等。

  5.灼痛:痛有灼熱感而喜涼為灼痛,常見于兩肋或脘部。多由于火邪竄絡,或陰虛陽熱亢盛所致。

  6.冷痛:痛有冷感而喜暖的為冷痛,常見于頭、腰、脘腹部的疼痛,多因寒邪阻絡或為陽氣不足,臟腑、經絡不得溫養而成。

  7.隱痛:疼痛并不劇烈,可以忍耐,卻綿綿不休,持續時間較長,一般多是氣血不足,陰寒內生,氣血運行滯澀而成,多見于頭、脘、腹、腰部的虛性疼痛。

  8.掣痛:抽掣或牽引而痛,即為掣痛,多由筋脈失養或阻滯不通所致,因肝主筋,故掣痛多與肝病有關。

  考點63:問飲食口味

  1.口渴與飲水:反映人體津液的盛衰及輸布狀況??诳识囡嫞R娪跓嶙C;大渴喜冷飲,為熱盛傷津;渴喜熱飲,飲量不多或口渴欲飲,水入即吐,小便 不利,多為痰飲內停,水津不能上承之證;口渴而不多飲,常見于急性熱病,多屬熱入營血;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見于瘀血;大渴引飲,小便量多,是為消 渴。

  2.食欲與食量:用于判斷病體的脾胃功能以及疾病的預后轉歸。食欲減退或不欲食,胃納呆滯,多是脾胃功能失常的表現。若食少見于久病,兼有面色萎 黃、形瘦、倦怠等癥者,屬脾胃虛弱;而食少伴有胸悶、腹脹、肢體困重、舌苔厚膩者,多是脾濕不運。厭惡食物或惡聞食臭,即為厭食,又稱"惡食",多見于傷 食。食欲過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饑餓者,為消谷善饑,往往身體反見消瘦,這是胃火熾盛,腐熟太過所致;有饑餓感,但不想吃,或進食不多者,稱為饑不欲食, 多因胃陰不足,虛火上擾所致;嗜食生米、泥土等異物,尤多見于小兒,往往是蟲積的征象。疾病過程中,食量漸增,表示胃氣漸復;食量漸減,常是脾胃功能衰退 的表現。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但突然反而暴食,這是中焦脾胃之氣將絕的征象,稱為"除中".

  3.口味:口苦,多見于熱證,特別是常見于肝膽實熱的病變;口甜而膩,多屬脾胃濕熱;口中泛酸,多為肝胃蘊熱;口中酸餿,多為食積內停;口淡乏味,常見于脾虛不運。

   考點64:正常脈象

  正常脈象,又稱"平脈"或"常脈".平脈的至數是一呼一吸即一息脈來四至,脈象和緩有力、從容有節、不快不慢。并隨生理活動和氣候環境的不同而有 相應的正常變化。脈學中認為,平脈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有神",即脈象和緩有力;二是"有胃"(胃氣),即脈來去從容而節律一致;三是"有根",在尺部 沉取,仍有一種從容不迫應指有力的氣象。

  有的人,脈不見于寸口部,而從尺部斜向手背,名"斜飛脈";若顯現于寸口的背側,名"反關脈",均是橈動脈解剖部位的異常,屬于生理變異的脈位,不作病脈論。

  考點65:表里辨證

  表里辨證是辨別病變部位和病勢趨向的一種辨證方法。一般地說,病在皮毛、肌腠,部位淺在者屬表證;病在臟腑、血脈、骨髓,部位深在者屬里證。

  1.表證:是病位淺在肌膚的一類證候。一般是指六淫之邪從皮毛、口鼻侵入人體而引起的外感病初起階段,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點。

  臨床表現:以發熱惡寒(或惡風),舌苔薄白,脈浮為主。常兼見頭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癥狀。

  治法:辛散解表。

  2.里證:是病位深在于內(臟腑、氣血、骨髓等)的一類證候。它是與表證相對而言的。概括地說,凡非表證的一切證候皆屬里證。

  治法:多種多樣,可用"和里"加以概括。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執業藥師資格查詢

執業藥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執業藥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