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_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考試第一章中醫基礎理論考點_執業藥師考試


【摘要】2015年執業藥師考試將在十月份舉行。為方便大家復習,下面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整理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_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考試第一章中醫基礎理論考點_執業藥師考試章節復習材料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準備參加2015執業藥師考試的考生有所幫助。
氣、血、津液是構成生命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也是各臟腑組織器官生理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
一、氣
(一)氣的生成氣來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氣、后天飲食嘞中的水谷稍微以及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
1.先天之氣
為先天之精所化生,依賴于腎藏精的生理功能,才能充分發揮生理作用。
2.后天之氣
水谷之精氣,依賴于脾胃的運化功能,才能從飲食水谷中化生;自然界的清氣,則依賴于肺的呼吸功能,才能吸入人體。因此,氣的生成,除與先天稟賦、后天飲食營養,以及自然環境等狀況有關外,還與腎、脾胃、肺等臟腑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
(二)氣的分類與分布
1.元氣
人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氣,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根于腎,通過三焦布散全身,內至臟腑,外達肌膚腠理,推動和促進著人體的生長發育,溫煦和激發著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
元氣的生理功能:推動和促進入體的生長發育,溫煦和激發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物質。機體元氣充沛,則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活力旺盛,體質強健而少病。
2.宗氣
宗氣,是積于胸中之氣。宗氣在胸中集聚之處,稱作“氣海”,又稱“膻中”。
宗氣由肺吸入的清氣和脾胃運化產生的水谷精氣相互結合而生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與脾胃的運化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著宗氣的盛衰。
宗氣聚集于胸中,向上分布于肺與息道,向下貫注于心脈,布散全身。
宗氣的生理功能: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貫注心脈以行氣血。故凡語言、聲音、呼吸的強弱,氣血的運行,肢體的寒溫和活動能力,視聽功能,心搏的強弱及其節律等,皆與宗氣盛衰有關。臨床上亦常以心尖搏動部位(虛里)的搏動狀況和脈象來了解宗氣的盛衰。
3.營氣
營氣,又稱“榮氣”,與衛氣相對而言,營氣行于脈內而屬陰,故又有“營陰”之稱。主要來源于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氣,由水谷精氣中的精華部分所化生。水谷精微中的精專部分,是營氣的主要成分,是臟腑、經絡等生理活動的主要營養物質。
營氣的生理功能:有營養人體和化生血液兩方面。營氣運行于全身血脈之中,
成為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故營氣與血液的關系極為密切,可分而不可離,故常以“營血”并稱。
4.衛氣
衛氣,與營氣相對而言,衛氣行于脈外而屬陽,又稱“衛陽”。衛氣主要由水谷精氣所化生,運行于脈外。衛氣活動力特別強,流動迅速,故不受脈管的約束,可運行于皮膚、分肉之間,布散于全身內外上下。
衛氣的生理功能有三個方面:
一是護衛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二是溫養臟腑、肌肉、皮毛等;
三是調節控制汗孔的開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維持體溫的相對恒定。
在中醫學里,氣的名稱還有很多,與構成人體基本物質的“氣”有所區別,如把致病的物質,稱作“邪氣”;把體內不正常的水液,稱作“水氣”;把中藥的寒、熱、溫、涼四種性質和作用,稱作“四氣“等。
(三)氣的功能
1.推動作用
氣是活動能力極強的精微物質,對人體生長發育、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血液的循行、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等,均能發揮激發和推動作用。如果氣的推動作用減弱,則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出現早衰;使臟腑組織器官、經絡等功能減退;或使血液、津液的生成不足,運行滯緩,而發生血虛、血行不利或水液在體內潴留等病變。
2.溫煦作用
人體體溫的恒定,依賴氣的溫煦和調節;各臟腑組織器官、經絡等,也要在氣的溫煦作用下,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血和津液之所以能保持液態在體內不停地運行,除依賴于氣的推動外,也要依靠氣的溫煦作用,方不致凝聚,故古人說“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如果體內氣虛,溫煦作用失常,便會引起畏寒喜熱、四肢不溫、體溫下降、血行滯緩、津液凝聚等病變。反之,如因某些原因引起局部或全身氣盛有余,則還會表現為局部或全身發熱等病變。
3.防御作用
主要表現在:一是護衛肌表,防止外邪侵入;二是與侵入體內的各種邪氣進行斗爭。氣的防御功能,是通過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而體現的。臟腑經絡功能正常,說明正氣充沛,防御和戰勝邪氣的力量就強,則不易受邪而患病。故《素問·刺法論》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反之,若正氣不足,防御和戰勝邪氣的力量減弱,外邪得以侵入機體,則容易受邪而發生各種病變。
4.固攝作用
具體表現在:固攝血液,即維持血液在脈管內循行,防止逸出脈外;固攝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腸液等正常物質分泌和排泄,防止其無故外泄和流失,從而維持體內水液代謝的相對平衡;維持臟腑器官位置的穩定,使之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和臟腑之間功能的相互協調,維持胎兒在胞宮內的安定和正常發育等。
5.氣化作用
氣化,是指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氣化作用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體內物質代謝的過程,即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的過程。指精、氣、血、津液等物質的新陳代謝及相互轉化。例如:將飲食物轉化成水谷之精氣,然后再化生為氣、血、津液、精等;津液經過代謝,可轉化成汗液、尿液、涕、唾、淚、涎等;飲食物經過消化和吸收后,其殘渣可轉化成糟粕排出體外等,都是氣化作用的具體表現。
(四)氣的運行
氣的運動,稱作“氣機’’,“升降出入”是氣運動的基本形式。氣的升降出入運動體現在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功能活動中。如肺主呼吸,有出有入,有宣有降,肺主呼氣(出),腎主納氣(入),心火下降,腎水升騰,以及脾主升清,胃主降濁等。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的平衡協調狀態,稱為“氣機調暢”,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氣的升降出入一旦停止,也就意味著生命活動的停止。
二、血
(一)血的生成
水谷精微和腎精是血液化生的基礎物質。中焦脾胃受納運化飲食水谷,吸收水谷之精微,水谷之精微化生營氣和津液,二者進入詠中。經過心肺的氣化作用,變化而成紅色的血液二由水谷之精化生的營氣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質,也是血液的主要組成部分。
(二)血的運行
血液循行于脈管之中,流布于全身,運行不息,以供給機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營養需要。血液的正常循行,依靠氣的推動與固攝作用的協調平衡。心主血脈,心氣的推動,是血液循行的基本動力。肺朝百脈,即全身的血液,匯聚于肺,依賴肺氣作用合成宗氣,助心行血,分布全身。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氣行則血行。而脾主統血和肝之藏血功能,依賴氣的固攝作用,使血液運行于脈中而不逸于脈外。
血的特性是“喜溫而惡寒”,血液充盈以及寒熱變化,也能影響到血的運行。寒涼能使血行緩慢,過熱能使血行加速。脈為血之府,脈道是否通利完整,也是血液運行的重要條件。如溫熱之邪、或痰瘀阻滯脈道,都能造成血運不暢或局部阻塞不通。
(三)血的功能
主要功能:營養和滋潤作用,營氣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成分。
血液,又是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
(四)氣與血的關系
1.氣為血之帥
(1)氣能生血;
(2)氣能行血;
(3)氣能攝血。
2.血為氣之母
是指血是氣的載體,并給氣以充分的營養,概括為血能載氣和血能生氣。
三、津液
津液,是體內各種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內在體液及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唾液、腸液、關節腔液等。
(一)津液分布
津和液:一般來說,質地較清稀,流動性較大,布散于體表皮膚、肌肉和孔竅,并能滲注于血脈,起滋潤作用的,稱為津;質地較稠厚,流動性較小,灌注于骨節、臟腑、腦、髓等組織,起濡養作用的,則稱為液。津和液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故津和液常同時并稱。
(二)津液的代謝
津液來源于飲食水谷,其生成是通過胃對飲食物的“游溢精氣”和小腸的“分清別濁”,“上輸于脾”而生成。
津液的輸布和排泄,主要是通過脾的轉輸、肺的宣降和腎的蒸騰氣化,以三焦為通道而輸布于全身的。
津液的輸布和排泄需要氣和許多臟腑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協調配合,但以肺、脾、腎三臟為主。
(三)津液的功能
1.滋潤和濡養作用
津的質地較清稀,布散于體表而滋潤皮毛肌膚,輸注于孔竅而滋潤眼、鼻、口等;液的質地較濃稠,分布于臟腑腦髓而濡養臟腑,充養骨髓、脊髓、腦髓,流入骨節則關節滑利,屈伸自如。
2.化生血液
津液不僅流行敷布于脈外,而且能進入脈內,化生血液,成為血液的組成部分。
3.運輸代謝廢料
津液在代謝過程中,能把機體各部的代謝廢料收集起來,通過脈內(血液)或脈外的途徑,運輸到有關排泄器官,不斷地排出體外,以保證各組織器官的正常運行。如經皮膚汗孔排出的汗,經腎與膀胱排出的尿,其中除大量的水分外,就包含有許多代謝廢物。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2025年執業藥師中藥二知識重點:中藥功效 + 應用考點,系統總結2025-09-22
- 2025執業藥師重點總結:全科目核心考點整合2025-09-19
- 2025執業藥師中藥一知識重點:中藥基礎 + 炮制考點,清晰梳理2025-09-18
- 2025執業藥師西藥一知識重點:教材核心內容提煉,針對性復習2025-09-17
- 2025執業藥師法律法規重點口訣:實用記憶技巧,輕松掌握考點2025-09-16
- 2025執業藥師重點歸納:四科核心知識梳理,助力高效記憶2025-09-15
- 2025年執業藥師法規重點總結:覆蓋高頻考點+易混點解析,備考必看2025-09-12
- 狂背!10個執業藥師法規考點(附各科高頻考點),建議收藏2025-09-10
- 2025年執業藥師西藥綜合重點章節,藥綜高頻考點總結2025-09-08
- 【考前急救包】2025年執業藥師西藥一知識重點,高頻考點總結202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