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銀行從業《公司信貸》第十二章重點:貸款風險分類原理


課程推薦:VIP全科保過無限次暢學 >>>更多課程
貸款風險分類的會計原理
1.歷史成本法
傳統上比較常用的歷史成本法,主要是對過去發生的交易價值的真實記錄,其優點是具有客觀性且便于核查。根據歷史成本法,收入是指一定時期內賬面上資產和負債增減的凈值。假設沒有倒賬風險,按歷史成本法反映的銀行貸款組合就是當前未償還貸款總額。歷史成本法的重要依據是匹配原則,即把成本攤派到與其相關的創造收入的會計期間。
歷史成本法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與審慎的會計準則相抵觸。
第二,不能反映銀行或企業的真實價值或凈值。
2.市場價值法
市場價值法按照市場價格反映資產和負債的價值。
3.凈現值法
按照凈現值法,貸款價值的確定主要依據對未來凈現金流量的貼現值,這樣,貸款組合價值的確定將包括貸款的所有預期損失,貸款盈利的凈現值也會得到確認。因此,如果一筆貸款發放以后馬上計算其凈現值,有可能該筆貸款產生的現金流量凈現值會超過貸款的本金。貸款的利率和貼現率是決定貸款凈現值的重要因素,但貼現率的確定較為困難。總之,凈現值法雖然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較為理想,但在銀行中并未得到廣泛采用。
4.公允價值法
國際會計標準委員會于l991年對公允價值法所作的定義是:在非強制變現的情況下,貸款按買賣雙方自主協商的價格所確定的價值。如果有市場報價,則按市場價格定價。從這個意義上說,公允價值法與市場價值法相比,似乎是一種次佳的方法。同年,國際會計標準委員會發表的關于金融會計標準的聲明規定,如果沒有市場價格,則應通過判斷為貸款定價。判斷的依據包括期限、利率和與各等級類似的貸款的市場價格、專門評級機構對類似貸款的評級,以及貸款證券化條件下確定的貸款價值。總之,在沒有市場價格的情況下,根據當前所能獲得的全部信息,對貸款價值作出的判斷,就是公允價值法的運用。實際上,當前較為普遍的貸款分類方法,主要依據公允價值法。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銀行從資格頻道或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銀行對消費者的主要義務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公司信貸》知識點:波特五力模型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貸款》知識點:個人貸款押品管理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風險管理》知識點:融資流動性風險(負債角度)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理財》知識點:信托計劃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法律法規》知識點: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概況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銀行業消費者的主要權利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公司信貸》知識點:行業風險的產生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貸款》知識點:農戶貸款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風險管理》知識點:市場流動性風險(資產角度)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