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級銀行從業資格《風險管理》思維導圖一:風險管理基礎



【考試內容】
(一)掌握風險與收益、損失的關系,全面掌握商業銀行風險的主要類別以及系統性金融風險;
(二)掌握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模式、策略和作用;
(三)熟練掌握概率及概率分布、收益和風險的度量以及風險分散的數理原理。
【考點】
第一章風險管理基礎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教訓:一是與實體經濟脫節的金融創新潛藏著巨大的風險;二是資產價格泡沫破裂使銀行資產負債表短時間內嚴重受損;三是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助推了危機的形成和擴大;四是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為金融危機向全球擴散創造了條件。
各國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一是金融監管標準過于寬松;二是金融監管制度建設未及時跟進金融創新的步伐;三是監管標準不一致導致監管套利。
1.1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風險、收益與損失
金融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分為:預期損失、非預期損失、災難性損失。
預期損失指商業銀行業務發展中基于歷史數據分析可以預見到的損失,通常為一定歷史時期內損失的平均值(有時也采用中間值);
非預期損失指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在一定置信區間和持有期內)計算出的對預期損失的偏離,是商業銀行難以預見的較大損失;
災難性損失指超出非預期損失之外的可能威脅到商業銀行安全性和流動性的重大損失。
應對和吸收預期損失—提取損失準備金和沖減利潤;
非預期損失—資本金;
災難性損失—購買商業保險、限制業務。
1.1.2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策略
風險分散(非系統風險)、風險對沖(管理市場風險—自我對沖與市場對沖)、風險轉移(保險轉移、非保險轉移)、風險規避(消極)、風險補償(價格補償)
1.1.2商業銀行風險的主要類別
八類: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別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戰略風險。
信用風險觀察數據少不易獲取,具有明顯的非系統性風險特征;
市場風險數據充分易于計量,適于采用量化技術加以控制,具有明顯的系統性風險特征;
操作風險具有普遍性和非營利性,不能給商業銀行帶來盈利;
流動性風險最具破壞力,其管理水平體現了商業銀行的整體經營管理水平;
聲譽風險是多維風險;
法律風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操作風險;與法律風險密切相關的還有違規風險和監管風險
巴III增加了對交易賬戶和雙重違約的處理。
相比巴塞爾協議II,III對資本監管的重要改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重新界定監管資本的構成,恢復普通股在監管資本中的核心地位,嚴格各類資本工具的合格標準;從嚴確定資本扣住項目,強化監管資本工具的損失吸收能力;
2.改進風險權重計量方法,大幅度提高高風險業務的資本要求;
3.建立逆周期資本監管機制,提升銀行體系應對信貸周期轉換的能力,弱化銀行體系與實體經濟之間的正反饋循環;
4.顯著提高資本充足率監管標準,普通股資本充足率應達到7%,總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需計提1-3.5%的附加資本要求。
八大類風險之外,巴又提出了交易對手信用風險、集中度風險、銀行賬戶利率風險等
1.2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
1.2.1風險管理與商業銀行經營
風險管理與商業銀行經營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承擔和管理風險既是商業銀行的基本職能,也是其業務發展的原動力;二是風險管理改變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三是風險管理能夠為商業銀行風險定價提供依據,并有效管理金融資產和業務組合;四是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能為商業銀行創造價值;五是風險管理水平體現了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1.2.2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階段(四個)
資產風險管理模式階段(60年代以前)—負債風險管理模式階段(60年代)—資產負債風險管理模式階段(70年代)—全面風險管理模式階段(80年代以后)。
哈瑞·馬柯維茨與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不確定條件下的投資組合理論,成為現代風險管理理論的重要基石;
威廉·夏普在1964年提出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揭示了在一定條件下資產的風險溢價、系統性風險的非系統性風險的定量關系,為現代風險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1973年,費雪·布萊克、麥隆·斯科爾斯、羅伯特·默頓提出的歐式期權定價模型,為金融衍生產品定價及廣泛應用鋪平了道路,開辟了風險管理的全新領域。
1.3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與資本管理
1.3.1資本的定義和作用
從保護存款人利益和增強銀行體系安全性的角度出發,資本的核心功能是吸收損失。
資本的作用:資本為商業銀行提供融資;吸收和消化損失;限制業務過度擴張和承擔風險,增強銀行系統的穩定性;維持市場信心;為風險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驅動力。
商業銀行資本主要有賬面資本(靜態反映資本金)、經濟資本(又稱風險資本)和監管資本。
1.3.2監管資本的構成:一級資本(核心一級資本、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
1.3.3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四個層次監管資本要求:
1.最低資本要求: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5%)、一級資本充足率(6%)、資本充足率(8%);
2.儲備資本要求(2.5%)和逆周期資本(0-2.5%)要求;
3.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要求(1%);
4.針對特殊資產組合的特別要求和針對單家銀行的特定資本要求,即第二支柱資本要求。
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不得低于11.5%、10.5%
杠桿率與資本充足率
杠桿率=(一級資本-一級資本扣減項)/調整后的表內外資產余額不低于4%
資本充足率監管的缺陷:一是順周期性的問題;二是可能存在監管套利現象。
杠桿率的優點:
1.杠桿率監管可以作為逆周期的宏觀審慎監管工具,防止金融體系在金融繁榮時期過度擴張資產負債;
2.杠桿率監管作為微觀審慎監管的工具,為銀行提供最低資本緩沖保護;
3.杠桿率監管是風險中性的,而且計算簡單,對銀行和監管者的專業要求低,降低了實施成本;
4.杠桿率可以減少銀行的監管套利。
1.4風險管理常用的數理知識
1.4.1方差和標準差
1.4.2正態分布
正態分布具有如下重要性質:
1.關于x=u對稱,在x=u處曲線最高,在x+/-d處各有一個拐點;
2.若固定d,隨u值不同,曲線位置不同,故也稱u為位置參數;
3.若固定u,隨d值不同,曲線肥瘦不同,故也稱d為形狀參數;
4.整個曲線下面積為1;
5.正太隨機變量X落在距離均值1倍、2倍、2.5倍標準差范圍內的概率分別為:68%、95%、99%。
1.4.3投資組合分散風險的原理
充分多樣化的資產組合可以消除組合中不同資產的非系統性風險,但不能消除系統性風險。
馬柯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
馬柯認為,最佳投資組合是具有風險厭惡特征的投資者的無差異曲線和資產的有效邊界線的交點。
理性投資者最優資產組合的一般步驟:
首先,建立均值-方差模型,通過模型求得有效投資組合,從而得到組合的有效選擇范圍,即有效集;
其次,假設存在著一個可計量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均方效用函數,并以此確定投資者的一簇無差異曲線;
最后,從無差異曲線簇中尋找與有效集相切的無差異曲線,其中切點就是最優資產組合。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考試時間已確定,報名時間尚未確定,為了方便考生及時獲取報名信息,小編建議考生可提前填寫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屆時我們會及時提醒2021年各省銀行從業資格報名時間及考試時間通知,讓您不再錯過任何節點信息。
以上內容為2021年中級銀行從業資格《風險管理》思維導圖一:風險管理基礎。查看更多復習資料您可以點擊下方免費下載按鈕下載更多備考資料哦,小編不斷更新資料中!
最新資訊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銀行對消費者的主要義務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公司信貸》知識點:波特五力模型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貸款》知識點:個人貸款押品管理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風險管理》知識點:融資流動性風險(負債角度)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理財》知識點:信托計劃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法律法規》知識點: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概況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銀行業消費者的主要權利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公司信貸》知識點:行業風險的產生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貸款》知識點:農戶貸款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風險管理》知識點:市場流動性風險(資產角度)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