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問答題總結(19)


三十九 抑郁性神經癥的診斷、診斷依據及鑒別診斷
(一)對該求助者的診斷是:抑郁性神經癥
(一)診斷依據:1 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該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統一、一致的,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行為,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 由于其初始反應強烈,持續時間長達2年以上,內容充公泛化,心理痛苦無法自行擺脫,已嚴重地影響了社會功能,有泛化及病程上的得分超過6分,可以診斷為神經癥。3 該求助者的癥狀主要為情緒低落、興趣下降、焦慮、自我評價低、絕望、有自殺傾向等。根據這些癥狀診斷為抑郁性神經癥。4 心理測驗的結果及相關資料等支持本診斷。
(一)對該求助者需做的鑒別診斷有:1 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該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統一、一致的,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行為,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 與抑郁癥相鑒別:該求助者雖然表現出情緒低落、興趣下降、焦慮、自我評價低、絕望、有自殺傾向等癥狀,但在病程上已持續2年以上時間,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癥。3 與焦慮癥相鑒別:根CCMD-2的標準,焦慮癥是“以廣泛性焦慮或發作性恐怖狀態為主要臨床相的神經癥”,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將要發生不利情況而難于應付的不愉快情緒,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出汗和運動性不安等。該求助者表現出焦慮癥狀,但與其抑郁癥狀相比,焦慮癥狀不是主要的,非而是抑郁癥狀的伴發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四十 在本案例中,應用面質技術的目的是什么?
面質技術是咨詢師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進求助者思考的一種技術。在本案例中,應用面質技術的目的在于:
1 促進該求助者對自己的感受、信念、行為等深入地了解。
2 激勵求助者解除防衛、掩飾心理、面對現實,并由此產生富有建設性的活動。
3 促進該求助者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言語與行動的統一。
4 促進該求助者明確自己的資源,并善加利用。
5 給該求助者樹立學習、模仿面質的榜樣,將來有能力對他人或自己做面質。
最新資訊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9日)2025-09-19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8日)2025-09-18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7日)2025-09-17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6日)2025-09-16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5日)2025-09-15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2日)2025-09-12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1日)2025-09-11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0日)2025-09-10
- 2025年心理咨詢師《基礎心理學知識》每日一練(9月9日)2025-09-09
- 2025年心理咨詢師《基礎心理學知識》每日一練(9月8日)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