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隔代相居學生的心理健康


去年9月,我擔任六(一)班的班主任,經過家庭情況調查后我吃驚地發現:我這個班隔代相居的學生居然占了全班人數的五分之一,足足有十位!小小年紀是最需要父母關愛的時候,可他們卻離開或失去了父母,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苦苦相依,這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群集。我于是留心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多找機會與他們談話溝通,希望能了解、進入他們的內心。
我發現,十位隔代相居學生中有九位都是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的;還有一位成績優秀,畫得一手好國畫,在同學中也挺有威信,可在她的日記里、作文里,也時不時流露出一股消極、憂郁、懷疑別人的情緒。
也許是祖父母的年紀大了,在與孩子心靈溝通方面總有一點兒欠缺吧?要不,為什么這些孩子都像是關閉了心門,不肯與人交流呢?我望著他們缺乏生氣的眼睛,聽著他們不夠自信、響亮的回答,觀察到他們難以真正開心地融入班級活動的身影,我焦急地想:我要為這些孩子做點兒什么,我一定要讓他們有所改變!于是我開始嘗試以下方法。
一、在語文課堂上培養他們的健康心理。
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蘊含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我就充分挖掘利用這些因素,適時將心理健康教育與閱讀教學進行有機整合,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
如上《將相和》一文,我特意讓隔代相居的學生設計、表演劇本。表演后,我又請他們幾位為“廉頗”、“藺相如”說幾句心里話,評價這幾位人物的性格特點,讓他們懂得不斤斤計較,心胸寬廣的人才會活得灑脫,受人尊重。在這當中,我適時巧妙地滲透了知錯能改、寬容待人的心理教育。
又如教《勞動的開端》一文,我針對隔代相居學生持有的挫折感、悲觀心理,著重讓他們體會主人公自強自立、刻苦磨礪的精神,教育他們不管身處何種環境,始終保持樂觀開朗的心境,對生活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迎難而上。
另外,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我總是抓住一切機會,表揚這些孩子值得夸獎的地方,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優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二、設立“悄悄話”信箱。
我想隔代相居的學生心里肯定有更多的苦惱,正無處傾訴。于是在教室一角設置一個“悄悄話”信箱,告訴學生碰到什么難題、苦惱,都可寫下來放進信箱,老師會及時與他悄悄對話,幫助調整情緒、出出主意、解決難題的。當我每天打開信箱,總會發現有好幾張紙條,那是學生相信老師交出去的一顆顆心啊。
記得有位隔代相居的女生寫信寫道:爺爺奶奶總是不放心讓她自己一人睡一屋,總要她與老人睡一起。她覺得自己長大了,與爺爺奶奶睡一屋很不方便,想要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天地,可不知如何向爺爺奶奶開口,很苦惱。于是我單獨找到她,教她怎樣與爺爺奶奶耐心交流,萬一爺爺奶奶現在不同意,可問問他們什么時候才放心。約定一個時間,不要太過于急于一下子改變,同時也給予老人一點兒考慮的時間。結果過了年,她就欣喜地告訴我,爺爺奶奶已清理出一間小屋,讓她達成了心愿。
三、定期舉辦課余活動。
隔代相居學生與年邁的老人住在一起,老人相對喜靜,所以很難給予這些學生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他們的課余活動相對蒼白沒勁,久而久之也缺少了活力。他們需要多彩的生活、知心的朋友,他們的課余生活需要豐富的色彩。于是我征得學校的同意和支持,每月給他們設計舉辦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譬如才藝大展示、與音樂對話、尋找快樂小精靈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孩子既長了知識,又交到朋友,與人交往、合作也大方多了。
每當一扇扇美好心靈窗戶向我打開,每當一個個幼小的心靈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每當看到一張歡欣愉悅的笑臉時,我的心里也就特別的欣慰。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我暗暗觀察,這十位學生正日漸活潑開朗,參加班組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做事、發言也自信利落多了。他們正逐漸地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逐漸地打開心門,悅納自己,接納他人,他們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2013年心理咨詢師保過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一對一雙證保過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3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報名>>>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