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經濟師 > 經濟師備考資料 > 2017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考點預習:貨幣與金融

2017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考點預習:貨幣與金融

更新時間:2017-06-02 13:11:47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115收藏34
摘要   【摘要】2017年經濟師考試備考中,網校為方便大家備考2017年經濟師考試,特分享了2017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考點預習:貨幣與金融,希望對大家預習有幫助,更多資料敬請關注環球經濟師考試頻道......  相關推

  【摘要】2017年經濟師考試備考中,網校為方便大家備考2017年經濟師考試,特分享了“2017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考點預習:貨幣與金融”,希望對大家預習有幫助,更多資料敬請關注環球經濟師考試頻道……

  相關推薦:2016環球網校經濟師考試考題預測命中率公布

  貨幣與金融

  貨幣供求與貨幣均衡

  1、貨幣需求的定義:經濟主體在既定的收入和財富范圍內能夠并愿意持有貨幣的數量。貨幣需求是有效需求、經濟需求、派生需求。

  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它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等職能

  貨幣需求量的定義:貨幣需求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經濟對貨幣的客觀需求量。

  2、傳統貨幣數量說(熟悉)

  古典貨幣數量說主要是現金交易數量說和現金余額數量說。

①費雪的現金交易數量說

費雪 “交易方程式”, MV=PT。
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是貨幣量決定物價水平的理論。

②劍橋學派的現金余額數量說

庇古提出的劍橋方程式:

庇古認為,貨幣的價值是由貨幣供求的數量關系決定;貨幣需求是以人們手持現金來表示的,它不僅是作為交易媒介的貨幣,也包括貯藏貨幣,這是劍橋方程式區別于交易方程式的關鍵所在。

劍橋方程式與交易方程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他們都是為了說明同一個問題:商品價格和貨幣價值的升降取決于貨幣數量的變化。劍橋學派現金余額數量說的基本觀點是: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物價水平與貨幣量成正比,貨幣價值與貨幣量成反比。

  3、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流動性偏好論(掌握)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流動性偏好理論——即人們基于貨幣的流動性持有貨幣。

  流動性偏好理論指出貨幣需求是由三類動機決定的(掌握):

交易動機

交易性需求,L1= L1(Y)

預防動機

投機動機

投機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決定,L2= L2(i)

L= L1(Y)+ L2(i)(掌握)

  當利率降到某一低點時,貨幣需求就會無限增大。由于利率過低,“流動性偏好”就具有絕對性,產生“流動性陷阱”。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是建立在“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資產”這兩個假定之上,并將貨幣作為宏觀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的經濟變量和政策變量來研究。

  4、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說(掌握)

  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說是關于貨幣需求的理論。接受了劍橋學派觀點,認為人們持有貨幣的原因既在于交換、又在于貨幣也是財富;貨幣數量說是貨幣需求理論,不是產出、貨幣收或者物價水平的理論。影響人們持有實際貨幣的因素有四個:

①財富總額

弗里德曼提出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并認為“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貨幣越多

②財富構成

人力財富與非人力財富之比。人力財富比例越高,所需準備的貨幣就越多

③金融資產的預期收益率

其他金融資產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越大,持有貨幣的數量就越少

④其他因素

不屬上述因素,又能影響貨幣需求的各種隨機因素

  M/P=f(Yp;W;i m,ib,ie;1/p·dp/dt;μ)(弗里德曼貨幣需示函數 掌握)

  M:名義貨幣量;P:物價水平;Yp 恒久性收;W:非人力財富占總財富的比例;i m,ib,ie 分別代表存款、債券、股票的預期名義收益率;1/p·dp/dt:物價水平的預期變動率;μ隨機因素的影響總和。

  5、貨幣供給,貨幣供給主體即一國或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主體供給貨幣以滿足其貨幣需求的過程。貨幣供應量,非銀行部門持有的貨幣資產數量,即流通中的貨幣數量。

  6、 我國目前貨幣層次的劃分(掌握)

  貨幣供給層次劃分的基本原則:一般依據資產的流動性。即各種貨幣資產轉化為通貨或者現實購買力的能力來劃分不同的貨幣層次。

M0=流通中的現金

 

M1= M0+銀行活期存款

流通中的貨幣,是我國的狹義貨幣供應量

M2= M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廣義貨幣量,其中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屬于潛在的貨幣

  7、貨幣供給機制

  貨幣供應量包括現金和存款兩個部分。其中現金是中央銀行的負債,存款是商業銀行的負債。

  ①中央銀行的信用創造貨幣機制(掌握)

  中央銀行只能利用自身掌握的貨幣發行權和信貸管理權,來創造信貸資金來源。信用創造貨幣是當代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機制的重要內容,而且信用創造貨幣的功能為中央銀行所掌握。

編輯推薦:

2016年經濟師考試真題解析視頻匯總

學員心聲之經濟師考試備考經驗匯總

環球老師解讀2017年經濟師教材變動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本文環球網校小編集中整理“2017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考點預習:貨幣與金融”供大家參考。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摘要】2017年經濟師考試備考中,網校為方便大家備考2017年經濟師考試,特分享了“2017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考點預習:貨幣與金融”,希望對大家預習有幫助,更多資料敬請關注環球經濟師考試頻道……

  相關推薦:2016環球網校經濟師考試考題預測命中率公布

  ②商業銀行的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機制(掌握)

  商業銀行不具備信用創造貨幣的功能,卻具備在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的基礎上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假設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10%

  銀行的位置  新存款   存款準備金   新貸款

  1       1000    100       900

  2       900     90       810

  3       810     81       729

  4

  ……     ……     ……      ……

  合計     10000     1000     9000

  但是中央銀行放出的每筆信用并不能由商業銀行無限制地創造派生存款。一般來說,銀行體系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類因素的制約:(掌握)

  1)繳存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

  2)提取現金數量;

  3)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繳付稅款等限制。

  “基礎貨幣”,包括現金和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一般用“B”表示;基礎貨幣的擴張倍數稱為“貨幣乘數”,取決于存款準備金率以及貨幣結構比率之和的倒數,用“k”表示。

  K=1/(存款準備金率+貨幣結構比率)(掌握)

  貨幣供應量的公式:M=B*K

  K=1/(存款準備金率+貨幣結構比率)

  B=存款準備金/商業銀行全部存款

  8、貨幣均衡的含義(掌握)

  貨幣均衡,即貨幣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時期經濟運行中的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在動態上保持一致的狀態。具有如下特征:

  ①貨幣均衡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大體一致,而非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在數量上的完全相等;

  ②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過程;

  ③現代經濟中的貨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總體均衡狀況。

  9、貨幣失衡的含義

總量性貨幣失衡

總量性貨幣失衡有兩種情況:貨幣供給量小于貨幣需求量,或貨幣供應量大于貨幣需求量。
   造成貨幣供應量大于貨幣需求量的原因:財政赤字、擴張性貨幣政策等

結構性貨幣失衡

結構性貨幣失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其原因在于社會經濟結構的不合理。結構性貨幣失衡必須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加以解決。

中央銀行在宏觀調控時更多地注意總量性失衡

  10、貨幣均衡水平決定

  流通領域的貨幣數量取決于貨幣的均衡水平。貨幣數量已成為宏觀經濟中重要的經濟變量和政策變量。

  研究貨幣均衡問題,不僅要涉及到貨幣的自身均衡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貨幣的均衡水平及由此而決定的流通領域中的貨幣數量與宏觀經濟方面其他變量的綜合平衡問題。

  在宏觀經濟方面,總的要求是達到或保持社會總供求之間的平衡關系。要保證國民經濟在物價穩定的條件下協調發展,就必須使流通領域中貨幣數量的增長幅度與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相互配合。貨幣供應量M1應當與GDP同步增長,即ΔM1= Y′M0,本期貨幣增量=GDP增長率×上期貨幣存量

  熟悉物價自然上漲率的經濟含義:在一般的情況下,產品的價格不會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下跌。物價自然上漲現象的成因:剪刀差;產品的更新換代、技術性能不斷提高,也無形中使同類產品的價格自然上升。

  產品價格剪刀差現象:勞動生產率提高在技術或勞動密集性程度不同的部門并不一致,從而造成所謂的產品價格剪刀差現象。

  掌握貨幣數量與經濟增長、物價上漲的關系:若將物價自然上升因素考慮進去,則流通領域中貨幣數量的增長應略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即:ΔM 1=(Y′+P′)×M0,或者M′=Y′+P′

  ΔM1 本期貨量存量; P′物價自然上漲率;M′貨量供應量增長率;Y′GDP增長率。

  上式反映貨幣的均衡與經濟增長及物價水平的關系。

  11、通貨膨脹的含義

  通貨膨脹,是價值符號流通條件下的特有現象。各種定義的共同點:一是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給;二是物價持續上漲。物價上漲是通貨膨脹的基本標志。

  通貨膨脹的定義:在價值符號流通條件下,由于貨幣供給過度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

  12、通貨膨脹的類型(熟悉)

分類標準

分類結果

具體解釋

按通貨膨脹       的成因劃分 

1)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

特點:自發性;誘發性;支持性。

2)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

工會推動的“工資推進型通貨膨脹”
壟斷企業推動的“利潤推進型通貨膨脹”

3)輸入型通貨膨脹:              是一種國際傳導現象。

4)結構型通貨膨脹             經濟結構因素變動影響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均衡狀態

按表現形式               劃分

1)公開型通貨膨脹

開放性通貨膨脹:貨幣數量變動導致的物價上漲是主要標志

2)抑制型通貨膨脹

隱蔽性通貨膨脹。表現為人們普遍持幣待購而使貨幣流通速度減慢。

  13、通貨膨脹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

過度的信貸供給,包括過度的現金發放和過度的信用供給。

②主要原因

1)財政原因;2)信貸原因——信用膨脹

③其他原因

投資規模過大,國民經濟結構比例失調,國際收支長期順差等。

  財政原因:政府原因近使過度供給貨幣的情況有兩種:發生財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財政政策。

  財政赤字,是指財政部門在執行國家財政預算過程中,因收入減少或支出增加而導致的財政收不抵支的狀況;

  赤字財政,指政府在做財政預算時,把支出打高,留出收入缺口,形成預算赤字。

  14通貨膨脹的治理

①緊縮的需求政策

是緊縮性財政政策
①減少政府支出。主要包括削減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②增加稅收;③發行公債。

二是緊縮性貨幣政策
①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②提高再貼現率;③公開市場業務。在通貨膨脹時期,中央銀行一般會通過公開市場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出售有價證券。

②積極的供給政策

在抑制總需求的同時,積極運用刺激生產的方法增加供給來治理通貨膨脹。倡導這種政策的學派被稱為供給學派,其主要措施有減稅、削減社會福利開支、適當增加貨幣供給發展生產和精簡規章制度等。

編輯推薦:

2016年經濟師考試真題解析視頻匯總

學員心聲之經濟師考試備考經驗匯總

環球老師解讀2017年經濟師教材變動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本文環球網校小編集中整理“2017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考點預習:貨幣與金融”供大家參考。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經濟師資格查詢

經濟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經濟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經濟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