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資訊:物流行業的挑戰與機會


雖然在我國從事“物流”行業的企業越來越多,但與國外相比,大多數企業根本不能被稱為真正的“物流企業”,隨著我國物流市場的全面開放,我國的物流行業也面臨著眾多的挑戰和機會。
挑戰一,近來在內地注冊為物流公司的數目多如牛毛,但目前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嚴重不對稱。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最近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目前相當多的企業內部仍是“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小社會經營方式,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業自身和供應商承擔,而由專業物流企業承擔的僅有18%;產品銷售中物流部分有24%由企業自理、60%是企業與第三方共同承擔,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承擔僅有16%。53%的生產企業及39%的商業企業擁有車隊,59%的生產企業和44%的商業企業擁有倉庫,而他們還有3%擁有鐵路專用線。
上述數據顯示,物流業理論上的需求空間與實際中的市場需求仍有相當差距。但在市場形勢未明之時,內地注冊的物流公司卻越來越多。目前在上海已經注冊了上千家物流公司,最高一個月竟注冊300家。走在路上,隨處都可看到一個小型貨車上掛塊“某某物流”的招牌,或是路旁一塊無人的空地上插著“某某物流基地”的牌子。從這個角度來看,內地物流業正處在一種相對過剩的泡沫之中。
中遠網絡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黃大雷對記者介紹,與國外的物流企業相比,目前中國的物流企業運用信息化的能力存在“中間大兩頭小”的問題。“中間大”是指中間的信息處理能力已經達到了非常強的程度,比如中遠物流來講,已經擁有非常完善的綜合物流信息系統,包括訂單、倉庫、配送管理系統,還有貨運、傳單系統等,但與國外的物流企業相比,依靠這些數據進行高端智能化的處理來改變業務流程設計和應用還無法實現,另外,運用RFID掃描等現場處理能力也很弱。
挑戰二,油價高企,物流企業運營成本進一步增大。
今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呈現快速上漲趨勢,國內油價也隨之調高,而在下半年國際油價回落后,國內油價并沒有隨之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對交通運輸業影響較大,運營成本的增加將會加速國內物流行業洗牌。油價的上漲直接觸動了企業敏感的成本神經,赤裸裸地暴露了大小企業間的應對成本壓力的能力。面對油價上漲的成本壓力,有實力的企業可以利用市場優勢地位強行漲價,而更多的小企業是在咬緊牙關,拼命死扛。
挑戰三,行業競爭白熱化,物流業開始新一輪的洗牌。
中國物流業隨著油價、過路費和養路費等費用的增加,已經由相對暴利進入了微利時代,行業競爭白熱化將加劇行業的優勝劣汰,開始新一輪的洗牌。
目前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還在從事傳統的汽運貨物運輸業,而且集中度非常低,目前中國本土道路運輸企業最大占據的份額也不到1%。更高級別的第三方物流業務規模比例還相當小。散、亂、小的特征仍然將在較長時間主導汽運物流,但正在逐步改善,而且已經有外資公路運輸巨頭切入中國國內的汽運貨物運輸市場。
比如全美最大的零擔道路貨運公司耶路全球(YRC Worldwide)最近就出資4470萬美元,收購了中國最大的卡車運輸和零擔道路運輸服務商上海佳宇物流有限公司65%的股份,正式介入中國的公路運輸市場。
耶路全球在全球擁有1000個分支機構和80多萬客戶,主要提供運輸服務、運輸管理方案和物流管理。而上海佳宇物流公司目前擁有3萬多客戶和一個超過3000輛車輛的運輸網絡。
耶路全球亞洲區董事總經理范能達透露,目前佳宇的客戶還主要是中國企業,但很快耶路全球將會把很多美國客戶介紹給佳宇,他們在中國也有業務運營。而能夠為美國的客戶提供全球的物流和運輸服務,這也是耶路全球希望收購一家中國道路運輸企業的重要動力。此外,耶路全球還在進行連接亞洲陸運網絡的工作。
一位物流企業內部人士表示,中小物流企業今后可能會面臨更多待價而沽的狀況,而大中型物流企業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粗放式經營,否則將在與外資的競爭中處于下風。范能達也指出,以后肯定還會看到更多行業整合,但這也需要很多年的時間。
雖然我國物流企業總體來看集中度低,而且供大于求,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多細分物流行業值得深耕。
最新資訊
- 河南洛陽市將打造陸港多式聯運物流中心2017-05-09
- 海南三亞即將建設現代國際物流中心2017-05-08
- 重慶市酉陽召開物流快遞行業座談會2017-05-08
- 上海與湖州攜手打造中國物流谷2017-05-05
- 河南電動物流車是新的經濟增長點2017-05-05
- 物流服務價格略有上升2017-05-04
- 中國物流業成為就業增長最快行業2017-05-04
- 物流倉儲用地使用稅享50%優惠2017-05-03
- 哈爾濱成為省一級商貿物流園區城市2017-05-03
- 新疆出臺規劃推進商貿物流中心建設201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