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待:該給醫生減減壓了


2月22日,大年初四,河南省鄧州市中醫院第三病區主任索林曉因連續救治危重病人過度勞累,突發心肌梗死,永遠離開了自己深愛的工作崗位。
近年來,醫生因為過度勞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新聞頻繁見諸報端。醫護人員從事的是高壓力職業,長期的超負荷工作,背負的巨大心理壓力,給他們的健康埋下隱患。今年的全國兩會進入倒計時,緩解職業疲勞再次成為醫務人員關注的焦點之一。
醫生群體健康頻亮“紅燈”
“每位醫務人員都要學會適當調整作息時間。”“醫生,休假吧,該歇歇了。”春節期間,本報記者的微信朋友圈中,好幾位醫生接連發出感慨。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1月~10月,有10名醫生在臨床一線猝然離世。
2014年10月24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42歲的麻醉醫生昌克勤在手術室內突然昏迷,被診斷為腦干出血,經搶救無效去世。昌克勤的一位同事在微信朋友圈里發了一條信息:“大家落淚,不僅僅是因為他,更多的是為自己!在這條流水線上,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近年來,我國醫生群體的健康狀況頻亮“紅燈”。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2014中國醫生執業狀況調查》顯示,九成醫生表示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八成醫生沒有雙休日的概念;超九成醫生感覺每天下班后狀態不佳,近五成醫生感覺非常累。
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79.8%的醫務人員反映工作負荷重,認為工作壓力過大者達33%,近1/4的調查對象有焦慮和沮喪的感覺,中重度抑郁發生率為24.7%。
“當醫生的不敢生病,也不敢請假。”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急診工作5年的兒童神經內科醫生季濤云說,身邊幾乎所有的同事都有過帶病出診的經歷。去年冬天,自己患上化膿性扁桃體炎,高燒39℃多,依然堅持出診。原因是班次都是提前排好的,一個人請假會涉及很多人調班,同時自己請假就意味著另一名同事將因此連續工作24小時以上。
工作強度大讓醫生很疲憊
記者采訪了解到,工作強度大、醫患關系緊張以及患者期望值過高,是造成醫生壓力大的主要原因。
目前,與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醫生數量嚴重不足,優質醫療資源尤為稀缺。2014年,我國總診療人次超過78億。而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在分級診療尚未做實的背景下,病人如潮水般地涌向大醫院,大醫院醫生不得不超負荷運轉,出診時“不喝水、不上廁所”是常態。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遲騁告訴記者,之所以畢業后選擇干急診,是因為這里能遇到各種危重患者,是鍛煉醫生的地方,可是這也讓自己感到壓力很大。“最累時一個晚上搶救10位危重患者,跪在地上給病人做氣管插管,大夜班14個小時幾乎沒閑著,下班后趴在診桌上就睡著了。”
遲騁說,即使在休息時間,緊繃著的弦也松不下來。“有時剛回到家就突然想起,還有些問題需要交代得更清楚,趕緊給值班醫生打電話。”
醫生的壓力除了來自臨床,還有職稱晉升。在目前的體制下,醫生如果不做科研、不發表論文,就不可能晉升職稱。
也有不少醫生表示,壓力還來自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一些患者認為只要到了醫院就能夠治好病,這種期望值的錯位讓病人和醫生之間的溝通成本不斷增大,互相不信任。”某省腫瘤醫院一位胸外科醫生說。
做實分級診療是當務之急
“保護醫護人員的健康,需要為他們減負,關鍵在于加快推進醫改,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流動,建立有效的分級診療模式,切實緩解大醫院的就診壓力。”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廖海金建議,從調整醫保報銷比例、提高社區全科醫生水平的層面,引導病人理性就醫,讓社區多承擔常見病診療工作。
哈爾濱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吳群紅教授建議,要協調科研與臨床實踐之間的關系,尋求更加公平有效的職稱評定及績效考核方式;醫院要完善倒休輪班制度,推行強制休假制度,定期組織醫生體檢等。
來源:健康報
特別推薦:
最新資訊
- 成績公布!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證書,這些高薪職業任你挑選2024-09-16
- 2024年浙江寧波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9
- 2024年湖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3
- 2024年天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結束2024-08-23
- 2024年內蒙古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平穩結束2024-08-22
- 2024年北京考區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實施2024-08-22
- 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有哪些福利和補貼2024-08-21
- 2024年浙江湖州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工作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廣東深圳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吉林長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