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在中日友好醫院剖腹產死亡死因未確定


孕婦醫院內剖腹產后死亡 事發中日友好醫院 具體死因正在調查
本報訊(記者蘇季)25日,屈先生的妻子張女士在中日友好醫院生下嬰兒。10多個小時后,張女士突然出現血色素下降等癥狀,不治身亡。
屈先生說,妻子張女士今年31周歲,患有子宮肌瘤。
在懷孕15周后,他們來到中日友好醫院建檔,并堅持做定期檢查。25日早上,妻子住院,等待接受剖腹產手術。按照預先安排,他們本打算在26日進行手術,但因主治醫生的助手要到外地學習,經協商,便將手術提前到25日進行。
當天下午5點左右,手術正式開始。屈先生說,半個小時后,妻子順利生產,孩子非常健康,由醫生帶去洗澡,妻子繼續留在手術室內進行子宮肌瘤手術。約6點半,妻子被推出手術室。當時,妻子狀態很好,血色素和血壓等各項指標正常,還能和家人開玩笑。
“她說生了孩子,還能摘除肌瘤,賺到了。”屈先生說,但到病房后不久,妻子臉色蒼白,嘴唇呈灰青色,出現發冷、哆嗦等癥狀。家人到護士臺找醫生反映情況,醫生稱該癥狀屬于麻醉后的正常反應。
當晚8點半左右,屈先生發現妻子下身出血很多,“一個多小時內更換了三塊下身的方墊”。等他更換第四塊方墊時,看到妻子下身出血量仍然很大。經化驗,妻子的血色素下降。此時,醫生來到病床前檢查,并幫忙促進宮縮。當時,妻子血壓已經下降。醫生趕忙將她從普通床轉入有搶救設備的房間。轉入過程中,妻子意識已經模糊。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搶救,張女士被推入重癥監護室。次日早上7點26分,屈先生及其家人得到了張女士的死亡通知。“這一切太突然了”,屈先生說,他沒想到會出現這么嚴重的后果。
對于此事,中日友好醫院醫患關系辦公室負責人稱,張女士存在中度漏斗骨盆和胎兒臍帶繞頸兩周等有明確的剖腹產手術適應指征,醫生建議其做剖腹產手術。當時,患者及其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雖然是常規手術,但任何有創操作的手術均存在醫療風險,還與個體差異和病變情況有關。
該負責人稱,事發后,院方高度重視,并積極認真調查核實醫療情況,爭取妥善處理。目前,關于張女士的死因等具體情況還在調查中。
最新資訊
- 2011醫師實踐技能技能考試:心臟雜音病史采集2010-12-29
- 2011醫師實踐技能技能考試:舒張期雜音2010-12-29
- 2010年醫師實踐技能準考證領取/打印時間匯總2010-06-24
- 臨床執業醫師輔導:心肌梗死的并發癥和后果2009-10-27
- 2009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大綱2009-02-11
- 問題奶粉22家責任企業出2億建醫療賠償金2008-12-29
- 孕婦在中日友好醫院剖腹產死亡死因未確定2008-12-29
- 新醫改方案及五配套方案有望明年一月公布2008-12-26
- 2008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合格分數線通知2008-12-24
- 人體十大黃金保健時間200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