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1. 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變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的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2. 心理評估――依據用心理學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行為表現進行評鑒,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并進行分類診斷的過程。
3. 心理輔導――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學校輔導教師運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給學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協助與服務,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認識環境,依據自身條件,確立有益于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的生活目標,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增強與維持學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學習,工作與人際關系各個方面做出良好適應。
4. 心理健康的標準:①對現實的有效知覺 ②自知自尊與自我接納 ③自我調控能力 ④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 ⑤人格結構的穩定與協調 ⑥生活熱情與工作高效率
5. 中學生心理障礙(或問題)的主要類型:①焦慮癥 ②抑郁癥 ③強迫癥 ④恐怖癥 ⑤人格障礙與人格缺陷 ⑥性偏差 ⑦進食障礙 ⑧睡眠障礙
6. 健康教育的意義:①預防精神疾病,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②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③對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配合與補充。
7. 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或輔導時,怎樣運用評估性會談中的專門技術:①傾聽 ②鼓勵 ③詢問 ④反映 ⑤澄清 ⑥面質
8.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②可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③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④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 ⑥小組輔導。
9. 做好心理輔導工作要遵循的原則:①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②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③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④學生主體性原則 ⑤個別化對待原則 ⑥整體性發展原則
10. 影響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①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范法、懲罰法、自我控制法) ②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訓練、系統脫敏發、肯定性訓練) ③改善學生認知的方法
11. 艾里斯的理性情緒輔導法:他提出了一個解釋人的行為的ABC理論。A、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B、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C、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我們的情緒反應C是由B直接決定的,可是許多人都只注意A與C的關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個非理性的觀念,就會造成負向情緒,若要改善情緒狀態,必須駁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觀念并獲得正向的情緒效果(E)。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緒治療的ABCDE步驟。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