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


1.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
2.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
3.他律道德――在10歲以前,兒童對道德行為的判斷主要根據他人設定的外在標準。
4.自律道德――在10歲以后,兒童對道德行為的判斷主要是依據自己認可的內在標準。
5.態度定勢――個體由于過去的經驗,對所面臨的人或事可能會具有某種肯定或否定,趨向或回避,喜好或厭惡等內心傾向性。
6.態度的實質:①態度是一種內部準備狀態,而不是實際反應本身。②態度不同于能力,雖然二者都是內部傾向。③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7.品德的實質:①品德反映了人的社會特性,是將外在于個體的社會規范的要求轉化為個體的內在需要的復雜過程,它不是個體的先天稟賦,是通過后天學習形成的。②品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只有常常表現出一貫的規范行為,才標志著品德的形成。③品德是在道德觀念的控制下,進行某種活動,參與某件事情或完成某個任務的自覺行為,也就是說,是認知與行為的統一。
8.皮亞杰的道德發展階段論:①他律道德階段:在10歲以前,兒童對道德行為的判斷主要根據他人設定的外在標準。②自律道德階段:在10歲以后,兒童對道德行為的判斷主要是依據自己認可的內在標準。
9.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三水平六階段:①前習俗水平:懲罰服從取向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②習俗水平:尋求認可取向階段、遵守法規取向階段 ③后習俗水平:社會契約取向階段、普遍倫理取向階段
10.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①倫理道德發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A形成道德信念與道德理想 B自我意識增強 C道德行為習慣逐步鞏固 D品德結構更為完善) ②品德發展由動蕩向成熟過渡(A初中階段品德發展具有動蕩性,初二年級時關鍵期 B高中階段品德發展趨向成熟)
11.態度和品德形成的過程:①依從(包括從眾和服從) ②認同(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 ③內化(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
12.影響態度和品德學習的基本條件:①外部條件:A家庭教養方式 B社會風氣 C同伴群體 ②內部條件:A認知失調 B態度定勢 C道德認知
13.培養良好態度與品德的方法:①有效地說服 ②樹立良好的榜樣 ③利用群體約定 ④價值辨析 ⑤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14.教師怎樣做到有效地說服:①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某些證據或信息,以支持或改變學生的態度。 ②教師的說服不僅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情動人。③還應考慮學生原有的態度。
15.一種觀念要真正成為個人的道德價值觀,須經歷的過程是(三個階段七個子過程): (一)選擇階段:①自由選擇 ②從多種可選范圍內選擇 ③充分考慮各種選擇的后果之后再選擇 (二)贊賞階段:①喜愛自己的選擇并感到滿意 ②愿意公開承認自己的選擇 (三)行動:①按自己的選擇行事 ②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加以重復。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