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小學心理學》輔導:態度與品德的形成(2)


4.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途徑和方法:(1)豐富學生有關的道德觀念,并使這種道德觀念與各種情緒體驗結合起來。(2)利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引起學生道德情感的共鳴。(3)在具體情感的基礎上闡明道德概念、道德理論,使學生的道德體驗不斷概括、不斷深化。(4)在道德情感的培養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善于調控自己情緒的能力,要注意在培養品德時出現的情緒障礙,并設法加以消除。(5)重視教師情感的感化作用。$lesson$
4.皮亞杰的道德發展階段論。自我中心階段(2~5);權威階段(6~8);可逆性階段(8~10);公正階段(10~12)。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中,個體的認知能力和社會關系具有重大影響。
5.柯爾伯格采用道德兩難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個階段理論。(1)前習俗水平。大約出現在幼兒園及小學低中年級階段。該時期的特征是,兒童們遵守規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見,著眼于人物行為的具體結果與關心自身的利害。這時期又分為兩個階段。①懲罰和服從的定向階段。這一階段還缺乏是非善惡觀念,只是因為恐懼懲罰而要避免它,因而服從規范。認為免受處罰的行為都是好的,遭到批評指責的事都是壞的。②工具性的相對主義定向階段。這一階段行為的好壞按行為的后果帶來的賞罰來定,得賞者為是,受罰者為非,沒有主觀的是非標準。或是對自己有利就好,對自己不利就是不好。(2)習俗水平。這是在小學中年級以上出現的,一直到青年、成年,這時期的特征是個人由于認識到團體的行為規范,進而接受并付之實踐,這時期又可分為兩個階段:①人際協調的定向階段。這一階段個體按照人們所稱“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別人的贊許。②維護權威或秩序的定向階段。服從團體規范, “盡本分”,尊重法律權威,這時判斷是非已有了法制觀念。(3)后習俗水平。這個階段已經發展到超越現實道德規范的約束,達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齡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達到這一境界。這個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數人達到。這一時期也可分為:①社會契約定向階段。有強烈的責任心與義務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訂的,不適于社會時理應修正。②普遍道德原則的定向階段。這一階段有個人的人生哲學,對是非善惡有其獨立的價值標準。對事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受現實規范的限制。總之,柯爾伯格通過研究提出了以下幾點:①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在10歲前大都處于第一種水平;13歲前后半數以上處于第二種水平,只有極少數進人第三種水平;16歲以上30%進入第三種水平。②兒童道德性發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變的,這與兒童的思維發展有關。但具體到每個人,時間有早有遲,這與文化背景、交往等有關。③要促進兒童道德發展,必須讓他不斷接觸道德環境和道德兩難問題,以利于討論和展開道德推理的練習。
【試題】中學歷年真題 中學模擬試題 小學歷年真題 小學模擬試題
【經驗】教學經驗交流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