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復習(4)


第四節 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一、學生的認知差異及其教育含義
認知過程是指學生借以獲得信息、做出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心理過程。這個過程存在著個體之間的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個別差異。
(一)認知方式的差異
認知方式,又稱認知風格,是個體在知覺、記憶、思維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定的風格。
與教育有明顯關系的認知方式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場獨立與場依存(這兩個概念的提出者是赫爾曼?威特金)
2.沉思型與沖動型(這種認知方式是賈羅米?凱岡提出的)
3.輻合型與發散型(美國的吉爾福)
(二)智力差異
1.智力與智力測量
智力是使人能順利地從事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各種認知能力的有機結合。
為了對人的聰明程度做定量分析,心理學家創造了許多測量工具,這些測量工具被稱作智力量表,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納量表(簡稱S―B量表)。
智力測驗中引進了一個重要概念――智商(IQ),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是用來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種相對指標。
IQ一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2.智力的差異
由于智力是個體先天稟賦和后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故個體智力的發展存在明顯的差異,包括個體差異和群體差異。
智力的個體差異反映在個體間和個體內。個體間的差異指個人與其同齡團體的穩定的平均數比較時所表現出來的差異。
智力的群體差異是指不同群體之間的智力差異,包括智力的性別差異、年齡差異、種族差異等。
(三)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教育工作者應當根據學生認知差異的特點與作用,不斷改革教學,努力因材施教。
1.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
2.采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努力使教學方式個別化;
3.運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
環球網校聯手多位老師隆重推出教師資格輔導
【試題】中學歷年真題 中學模擬試題 小學歷年真題 小學模擬試題
【經驗】教學經驗交流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